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赋》的作者陆机,是我国封建社会在古典文学理论方面卓有成就的人物。他的《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我国古典文学理论的第二篇专注。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的《文赋》,在古典文学理论史上虽然相距七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两篇光辉的文学理论的著述可以互相补充,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理论论坛上的姊妹篇。曹丕的《典论·论文》以评价作家、作品为主,也兼谈了文学创作的体裁、风格和文章的作用。陆机的《文赋》以创作构思为中心,谈了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文章的体裁、风格和作用。二者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陆机的《文赋》——兼与郭绍虞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一篇创作论。它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渗透着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文学创作(诗赋和散文)的有关问题。这些见解,不独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其重要价值,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仍有借鉴意义。但是,专家们对《文赋》的评价还很不一致。比如著名文学批  相似文献   

3.
陆机《文赋》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篇重要著作,它上承曹丕《典论·论文》,下启刘勰《文心雕龙》,在我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文赋》的创作年代,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在讨论《文赋》的一些文章中,涉及到陆机的  相似文献   

4.
《文赋》创作年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机《文赋》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篇重要著作,它上承曹丕《典论·论文》,下启刘勰《文心雕龙》,在我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文赋》的创作年代,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在讨论《文赋》的一些文章中,涉及到陆机的  相似文献   

5.
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其《文赋》是我国辞赋史、文学史、文论史上第一篇以赋体形式写成的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文章。如果把曹丕《典论·论文》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作,那么《文赋》则是一篇开山之后向着专深发展、且奠定和指引文学发展未来方向的雄文。《文赋》中诸多"第一次"阐述的有关文学创作的理念与观点,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对于后来六朝诸家文论影响至深,对六朝诸体文学乃至隋唐近体格律诗的创作亦影响极大。《文赋》是我国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指导的双重典范,其历史意义可以恢万里而通亿载!  相似文献   

6.
曹丕《典论·论文》的写作时间有建安十六年、太子时期、黄初初年前后三说。分析文献及史实,可以发现它的写作时间应该在太子时期,因其创作与《与吴质书》、《与杨德祖书》关系密切,而《隋书·经籍志》对当时书籍存世的记载对确定该文的创作时间下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史实研究,可以精确地将《典记·论文》创作时间定位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至建安二十三(218)年二月三日之间。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学汉诗之需与唐人诗格盛行两相契合 ,促成了《文镜秘府论》的编撰。对于其详尽的诗法体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即诗歌创作过程、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来考察 ,空海对中国诗论的辑录主要有两个特点 ,即实用 (可操作性、偏于技巧 )和唯美 (偏重诗歌自身艺术规律和形式美 )。由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 ,《文镜秘府论》对日本汉文学的创作和歌学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承继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陆机《文赋》为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嶸《诗品》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可说为六朝整体美学朝向"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陆机《文赋》之所以会在西晋初期出现,实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意涵,其是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的,乃是庶族追求仕进、力求攻文下的产物,可被视为是庶族文士对文学进行想像的理论著述。本文除点明《文赋》与庶族文人"柔顺文明"心态所具有的关联外,更冀以厘清陆机《文赋》审美意识?自儒、玄调和的思想源头。在此基础上,则将进一步点出,陆机在《文赋》中所提出的乃是一种以易、老概念下的"自然"为本的文学本体观,其具现为理论的层次即是:对具有永恒之美的文学特色的阐述;以个人才气为主、注重想像、灵感的创作论;以及尚未超越儒家教化观点的文学功用论。  相似文献   

9.
虽然《文赋》不是一部专门性的修辞学论文,但它所反映的陆机的修辞学思想却是相当系统的,在修辞学史上相当有价值。但对于陆机的修辞思想及其在修辞学史上的贡献,修辞学界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文章在几部修辞学史对陆机及其《文赋》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文赋》的细致耙梳,从文质兼美的修辞主张、情感及求知对修辞的影响、“尚巧”“贵妍”及“迭代相宣”的形式美修辞技巧、创新的修辞追求、独特的文体风格论与语言风格论等五个方面总结陆机的修辞思想,以期对其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  相似文献   

10.
《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记》的评论艺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与先秦古籍、汉初文赋、太史公的创作目的有着密切联系 ,其“寓论断于叙事”、“夹叙夹议 ,叙议结合”、“直抒胸臆 ,画龙点睛”等评论方式也引起了后人的高度重视 ,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回顾了西方教育经济学基础理论由人力资本理论到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过程,强调只有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等多维视角进行研究,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激励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行为需要有效地激励 ,有效地激励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不同的激励理论分别针对人性、需要、动机、目标和结果等方面对人的行为做出了分析和解释 ,各种激励理论都有其贡献和相对的局限性。作者对激励理论从不同研究角度进行了划分 ,然后对几种典型的激励理论从研究内容、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所研究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 :需要得到满足不一定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实施一项激励不一定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主要是调动公平者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强化控制人的一些行为等几点看法。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不同的激励理论 ,调动不同个体的积极性 ,调整个体的行为 ,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党建理论,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党建重点,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解释职业性别隔离成因的理论,包括经济模式的偏好歧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统计性歧视理论和双元劳动市场理论,和社会制度模式的社会歧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将它们结合起来将更全面和更系统地解释隔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理论体系的日益成熟 ,需要规范的理论范畴为基础。通过对产业结构理论若干主要概念在多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剖析与比较的基础上 ,给出了它们明晰的界定 ,意在对该理论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派诗文首领王慎中 ,在前七子复古主义大潮席卷文坛时 ,勇敢地举起反拟古大旗 ,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并结合自己的文学经验和文学实践 ,提出了“道所欲言”、“自为其言”、“变化自得”、“文道合一”等文学理论 ,推动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分析了王慎中的文学理论来源及其表现和运用 ,并结合唐宋派的影响 ,论述他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系统理论是自然科学当代发展产生的一项重要思想成果。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的崭新方法,亦对建立在传统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质量辩证法提出了某种挑战和有益的补正。文章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作为拓展哲学与科学的对话,从自然科学汲取哲学思想的元素,丰富哲学自身的语义,以此活跃辩证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e continued expans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biological disciplines impede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efficient advance of biological research. Reversing these trends may require a unification of theories and concepts from all levels of biological organization. One form of this unification is the statement of generalizations that apply to all living systems. We explore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general theories of living systems by analyzing conceptual frameworks as they apply to biology. This analysis examines the relation of empirical observation, theories,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individual scientist's conceptual continuum. Also presented are a small set of translevel generalizations that articulate our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living systems in terms of organismic system organization,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organismic system dyad, system capacity, and system incorporation. A set of procedural rules are stated which suggest minimum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planatory adequacy of biological theories. The relation of this work to other similar analyses and syntheses of biological knowledg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近颁布的《民法总则》对法人的本质属性作出了界定,意蕴了多重法人本质说的合理性。法人本质理论建立在一定的法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哲学流派不同则学说不同。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法人本质理论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并随其变迁而变迁。依辩证抽象具体理论,以“法人拟制说”“法人否定说”和“法人实在说”为代表的诸种法人本质学说是对法人本质属性的概括,而非本质的概括。事实上,人作为个体抽象物亦处于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共性之中,且当法人实践活动不断演进、法人主体形式已然变化时,就更需要新的理论予以补充。因此,法人本质学说应该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20.
"剥削"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约翰·罗默将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结合起来,重新阐释了马克思的"剥削"范畴,修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剥削理论,建构了"一般剥削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社会必要剥削"概念和"社会主义剥削"概念。这在中外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比较两种剥削理论,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