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1999,(3)
快半年没回家看母亲了。这期间,母亲倒是进城来看过我两次。我不是没时间,而是与母亲之间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了。几年前,妻子说很希望母亲来给我们带孩子,而我并不希望她老人家来,我的内心深处对她有一种排斥。表面看来,我是一个孝子。父亲在世时,每次回家,都有一...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突然离世,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虽然她已活到了“米寿”(88岁).但我一直以为、也一直坚信、当然也更希望一直没什么大病的母亲能活到百岁。就在她去世的当天上午,她还到离家很近的银川市中山公园转了转,全天也没有异常反应。吃完晚饭,她洗了脚上床休息时突然发病,从呼喊到停止呼吸,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虽然救护车及时赶到,虽然银川急救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抢救并且用去了数目不小的抢救费.但还是无力回天。这样的噩耗,真是让人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3.
母亲前年因为脑梗导致了偏瘫,本来上了年纪,腿脚就不灵便,如今摊上这种难缠的病,一下子让母亲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突然什么活儿也不让做也不能做了,就像一列被逼停了的火车,对猝然而至的空闲感觉无所适从,整日唉声叹气的她更因为成了儿女的累赘而郁郁寡欢。望着母亲落寞的样子,我想尽各种办法来逗她开心,还和她讲起来我小时候的开心事。哪知道一提起当年,母亲倒泪水涟涟起来,我弄巧成拙,不仅没安慰好母亲反倒刺激了她,母亲甚至产生了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  相似文献   

4.
给母亲捶背     
刘燕玲 《老年世界》2008,(20):20-20
母亲执意要搬一个小凳子坐在我前面,好让我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一边看我喜欢的电视剧一边顺便给她捶背。这是我第一次给母亲捶背。记忆里,母亲一直都是那么能干那么健康,为家庭为生活如不停旋转的陀螺一样忙忙碌碌,好像就不会生病。她像天下所有贤惠慈祥的母亲一样,只知道为儿女不停地付出,却从不要求点滴回报。我作为母亲的女儿,一直都是那么怡然自得享受着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却从没想过我该尽的责任和义务,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5.
爱的回报     
鲁瓜 《现代妇女》2010,(4):20-20
那段时间她常常想到死。生活突然变得黯淡无光,没有一丝希望。一场突来的车祸让她的两条腿完全失去知觉,她只能每天躺在床上,两眼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母亲送来的饭莱被她全部掀翻在地,她说我不要吃饭,我死了算了!她把所有的烦燥都发泄到母亲身上。母亲成了她的出气筒。  相似文献   

6.
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人很孤单。我希望母亲快乐,就买了电脑,教她上网。  相似文献   

7.
夏爱华 《老人世界》2013,(12):23-23
父亲去世多年.母亲一人独居很孤单。我希望母亲快乐,就买了电脑,教她上网。  相似文献   

8.
无私的母亲     
蓝苑菘 《金色年华》2009,(10):43-44
我的母亲叫麻爱亨,与新中国同龄,是一个很含蓄很古板很传统的普通劳动者。作为县图书馆馆员,没有多大的成就,只有尽她所能做的事;作为母亲,虽然我觉得不很如意,但至少她及格了。作为儿媳妇,她孝敬爷爷、奶奶;尤其是她22年如一日义务赡养蒙秉华大爷的事迹,更令人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9.
劝母亲再婚     
李春香 《老年人》2013,(12):32-32
母亲命途多舛。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她的两次再婚都是因为丈夫亡故,第一次我坚决反对,第二次我则全力支持。母亲是12岁时以童养媳身份嫁到我父亲家来的,和我父亲共生育了4个孩子——姐姐,哥哥,我和妹妹。我5岁时,先是哥哥夭折,不久父亲又因病去世,母亲一下子失去两位亲人,心灵受到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父亲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母亲要养老抚小,放牛、养猪、织布,哪样重活脏活她都干过。在我父亲病故3年后.母亲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决意嫁给他。  相似文献   

10.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 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竟遽然去世,我慌忙搭机飞返台北,更令我惊骇的是母亲的模样:一身未换洗、不合身的灰布丧服,骤然霜白而蓬乱的头发上,胡乱结一朵不成形的白棉线花。看见我,她枯而黑的脸颤然,仅咧开嘴,显示了无言而深刻的哀恸。我在巴黎三年,任性地做自己艺术家的梦,不察觉间,岁月竟来催讨所有积欠了。现在父亲去世,母亲能健康而平安地活下去,应比一切都更重要。我从旧书摊买来一大堆内容轻快的杂志和小说给母亲,希望能转移她凝定不化的哀伤。翻开书页,她的视线茫然滑开。我这才发现:她不只失去了  相似文献   

12.
“即使我没有钱,你们也能保证我上学吗?”这个问题震撼了全体参加中国“关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高层研讨会的人们。经过一天关于关注艾滋孤儿、为他们提供免费教育的大会讨论,这位来自安徽的12岁小女孩需要得到一个承诺。面对所有的记者和政府官员.她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她的要求并不过分。母亲因患艾滋病已经过逝,她只希望能够得到母亲无法提供给她的学费。  相似文献   

13.
细节温暖     
因为我写过我最爱吃母亲包的酸菜饺子,朋友便恳求我带她到乡下我的老家去。坐在乡下母亲的土炕上,当然不止有饺子,还有母亲那特有的话语,特有的关怀方式。朋友感慨万分,羡慕我有一个乡村的母亲,一个有人间烟火味儿的母亲。她的母亲是知识分子,日常跟她讲话包括共进...  相似文献   

14.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名牙科医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付出的代价是,我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11-11
潘先生:我的妻子与前夫生有二子,现二子均成家立业,家境很好。不久前,我妻子不幸染上重病,我倾家荡产救治仍未痊愈。我找到她的两个儿子要求他们尽赡养义务,但他们都以母亲当初改嫁未经其同意为由,拒不承担责任。请问,成年子女对改嫁的母亲有赡养义务吗?  相似文献   

16.
穷家难舍     
母亲刚被我接进城里住了两天,使老是叨念着要回乡下去。母亲要回乡下的理由十分简单:在城里住不惯。母亲一辈子为我们、为生计而长年累月地操劳奔波,从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从没享过一天清福。我的内心充满歉疚,总觉得太对不住母亲。我这一生,欠她的太多太多。把她接进城来,本想让她清情闹闹地安度晚年,也好让我尽尽做儿子的孝道。可母亲刚刚进城,便又闹着要回乡下。这让我心里十分难受,极力进行劝阻和挽留。可母亲仿佛是铁了心似的,一定要我把她送回老家。拗不过母亲,我只好开车将她又送回了乡下。在那间母亲任了大半辈子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母亲在医生的推荐下带着女儿真真(化名)来到我们长沙心翼会所,我接待了她们娘儿俩。年过40的真真看上去只有50岁出头,大大的眼睛虽然明亮,却有些呆滞,低着头不讲一句话。母亲讲述了真真患病的经历:20多年前,真真还在读高中时,成绩一直优异的她在一次考试中失误,自尊心极强的她受到了刺激。当时,真真母亲因公常常出国,真真又住寄宿学校,没有人替她分忧,真真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母亲在讲述这些心酸往事时,时不时用手帕擦着眼角,我能体会到一名母亲的心情。我当时是会所厨房部的职员,真真跟我很投缘,于是她成为我一对一的会员,参加厨房部的工作。2010年5月我调到环保接待部工作,真真也要求过来,我们又一起在环保部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8.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4,(23):29-29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我让她搬到我家里住,她不肯,说住惯了老房子,不想挪地方。我想给她安装电话,这样方便联系。可母亲说听不惯电话铃声。她嫌吵,想安静地生活。  相似文献   

19.
去年春天,母亲从执教35年的讲台退下来。刚开始,她还悠闲地下乡走亲访友,生活得十分轻松和安宁。谁知,我们兄弟姐妹为母亲举办60岁寿宴以后,母亲就变得不那么安分了。她好像不愿接受年过六旬的现实,时常唉声叹息:难道我这一辈子只能教教书吗?每当看到儿女上班、孙子上学离去的背影,她心中莫名地多了一份失落感。不久,母亲就开始拜托亲朋好友为她找工作。她说,这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要在晚年实现人生第二职业的梦想。没过几天,在一个朋友介绍下,母亲到一个皮装商老板那里上班去了。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开账单,月薪…  相似文献   

20.
廖静仁 《老年人》2008,(2):30-31
我始终都会记得那一片葵花地。 那时候,我跟随着母亲在她任教的田庄乡小学。母亲教两个班,一年级在楼下,二年级在楼上,每每上课或者下课,我总能从杂乱的脚步声中听得出母亲与众不同的脚步声来。母亲那时才三十多岁,热情与敬业让她充满了朝气,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做起事来果断干脆,而唯一令母亲小心翼翼的,是她跟学生讲解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