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概要介绍了印度古代哲学的思想脉络及其主要文献和流派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其范围包括: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典籍<梨俱吠陀>、<奥义书>中的相关思想;婆罗门教正统六派哲学(数论派、瑜珈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中的相关思想;"异流三派"(佛教、耆那教、顺世论)和生活派(邪命外道)中的相关思想.通过这些介绍,试图简略地展示出印度古代哲学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神秘而深刻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可以将这些思想归纳为十个方面的特质: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基础上的世界整体统一观;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基础上的宏观可变的复杂性观念;整体性质不能简单归约为部分性质的整体涌现性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世界、事物演化生成的自组织性;承认世界本原具有"多样性"的复杂性观念;承认偶然性在事物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的复杂性思想;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物质世界与信息世界在存在方式上的差异;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发现了认识发生和认识过程的信息中介的机理;没有创新的预成论的全息理论;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两大缺陷.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哲学中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十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焜 《河北学刊》2008,28(3):38-41
中国古代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本文将这些思想归纳为十个方面的特质:①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坚持世界具有整体统一性的观念;②在人类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类似于信息结构化的理论;③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事物自身显示自身的信息性存在的性质;④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事物存在的全息性特征;⑤在人类科学与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信息网络的思想;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看到了整体性质的涌现性特征;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提出了关于人的认识的信息中介论理论的萌芽性思想;⑧具有丰富的过程论和生成论的思想;⑨提出了明晰而深刻的非决定论的复杂自组织思想;⑩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印度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与复杂性思想,可以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质:丰富的宇宙及其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形形色色的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念;明确的信息自在显现思想;丰富的宇宙、事物的全息思想;深刻的信息认识中介论思想;差异整体论和差异认识论的复杂性观念;和合论中的整体涌现论的复杂性思想;事物自然因、无目的、非决定论的复杂性观念;无常无我论、空论中的变易、无主宰、无主体的复杂性思想;"中道论"中两极兼容、对立互补的复杂性思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神学性等缺陷.  相似文献   

5.
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基本特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印度哲学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系统与复杂性思想,可以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的特质:丰富的宇宙及其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形形色色的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观念;明确的信息自在显现思想;丰富的宇宙、事物的全息思想;深刻的信息认识中介论思想;差异整体论和差异认识论的复杂性观念;和合论中的整体涌现论的复杂性思想;事物自然因、无目的、非决定论的复杂性观念;无常无我论、空论中的变易、无主宰、无主体的复杂性思想;"中道论"中两极兼容、对立互补的复杂性思想;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神学性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古代印度的数论哲学以自性为本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的观点,25谛从自性始依次转化生成的系列关系的理论,25谛有显和未显之分的描述,以及因中有果论的机械预成论的全息论思想,等等,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信息、系统、复杂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古代佛教的和合论是一种涌现论的复杂性学说,其强调的是事物的整体性、关系性和结构性。不应当把佛教的十二因缘、三世因果说简单归结为宿命论学说,因为与其相统一的"四谛"和"八正道"学说明显具有不安天命、自我主宰、积极创设未来的复杂性方法的韵味。佛教的无常无我论、空论中也深刻体现着变易、无主宰、无主体的复杂性思想。佛教的"中道论"以及龙树提出的"中观论"学说则具有两极兼容、对立互补的复杂性思想特征。大乘佛教的唯识论虽然是一种比较彻底的主观唯心论学说,但是,其中关于人的认识以心识为中介、为种子的一些论述则蕴涵着某种深刻的全息论和认识发生的信息中介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科技革命的发展 ,推动和深化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激发客观内在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创新。本文在分析认识系统复杂性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系统的哲学内涵 ,指出辨证唯物哲学对系统理论研究和科学应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董高伟 《理论界》2008,(1):104-10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改善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20世纪中叶以来形成的复杂性科学,乃是对传统经典科学的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思维方式转换,复杂性思维也由此而生。而同一时代兴起的哲学思潮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它从自然、社会、人自身等多个层面对现代性哲学进行了解构与重建。从大的历史尺度看,复杂性研究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置身于同一历史变革过程,因此,必定有内在的联系。复杂性思维方式有着复杂性、非线性、系统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等特征,它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的体现主要有:思维目标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思维模式的开放化和系统化;思维方法的非线性以及思维重点与价值取向的非确定性与相对性等。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及其相关信息具有(1)价值观的排他性、(2)话语体系的相对封闭性、(3)解释权的专擅性、(4)行为的向己性、(5)符号表征的自相似性等特性。意识形态及其相关信息认同的复杂性在于其既高度依赖于社会诸种同质性体系,又深受社会诸种异质性体系的排他性冲击。对特定意识形态及其相关信息的认同,关键在于意义认同。意义认同受限于人的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背景因素。在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体系与异质性体系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形成合理的主体间性,是达成意识形态及其相关信息认同目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邬焜和弗洛里迪两个"信息哲学"范式在评价信息科学,主张信息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超越,提出信息哲学是元哲学或第一哲学,强调信息哲学在建设和谐、美好世界中的作用等方面具有相容性;但在哲学基本立场、对信息本质的把握、对信息世界的刻画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可知,信息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是对以往哲学单一实体性思维方式的变革;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信息哲学作为信息时代的哲学形态,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潘明德 《河北学刊》2004,24(6):68-72
当前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明显存在着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是重述介轻对话。这主要表现为 ,到目前为止 ,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翻译和介绍 ,很少见就西方哲学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成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 ,一由两种研究方式本身的特点所致 ;二与中国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有关。误区之二是求“新”心切。所谓“新” ,是指对西方学者及其著作的不断抢先介绍 ,以维持其学术价值。这种求“新”是重述介式研究所导致的结果 ,它容易使人养成浮躁心理与玩弄辞藻的习惯。误区之三是缺乏批判意识。批判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一种传统观念即对批判的恐惧与敌视造成的。前者与批判在过去的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后者则是由于将批判概念伦理化的结果。误区之四是在研究志趣上重宏观轻微观。主要表现为在内容上偏爱本体论与宏观认识论 ,对方法论与微观认识论则相对忽视 ;在对象的所在区域上偏爱欧洲大陆的思辨哲学 ,对英美的分析哲学则相对忽视 ;在类型上偏爱人文哲学 ,对科学哲学则相对忽视。这一特点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西方哲学研究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儒家自然哲学是儒家思考人自身所面对的自然界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它以"天"、"太极"、"理"等范畴建构了形上学,以"道器"、"常变"、"知行"等关系确立了辩证法,还包括以"德性之知"、"闻见之知"、"格物致知"等方法为基础的认识论及以强调"天人关系"、"类同情"、"人为贵"等为特点的生态伦理学。它是儒家对人们日常生活中认识、利用、改造自然长期经验积累的归结与升华,是儒家以超越的视角对自然万物本性体悟的积淀,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4.
建立我国婚约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婚约起源于古代社会的买卖婚姻,近现代多数国家或地区亲属法也规定了婚约制度。我国现行婚姻法对此没有规定,但民间订立婚约的现象则是普遍存在的。为指导人们订立符合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理念的婚约,规范人民法院审判婚约纠纷案件,我国婚姻法应明文规定婚约制度。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源在于廉政制度建设存在着民主、法制、监督、科学、规范等一系列要素的欠缺.因此,廉政建设的关键是弥补要素欠缺,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廉政建设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公职人员"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  相似文献   

16.
价值哲学作为研究元价值(即共性价值)的交叉学科,它要对价值的发生、本质、结构、标准、评价等诸问题作出哲学视阈的观照与回答,这就形成所谓"价值的哲学";价值哲学在观照与回答元价值的同时,又不能不面对哲学自身的价值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追问与解答,就形成所谓"哲学的价值".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确证,其互动关系展现于人类追究价值形而上学的历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王锐生 《东岳论丛》2001,22(5):53,144
我与本书的作者是忘年之交 ① 。原因之一是我们都对社会哲学感兴趣。我赞成开展社会哲学研究。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精神世界尤其如此。精神世界中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应当人为地搞得很单调。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哲学百花苑中重现社会哲学研究是一件好事 ,是中国学术界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一个成果。“社会哲学”本是个中性名词 ,历来各种哲学派别的人都可以使用它———只要所谈论的对象是社会。解放后的 3 0余年 ,“社会哲学”的概念不大提了 ,这可能与我们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有关。其实 ,指导思想一元化并不排斥表达形式的…  相似文献   

18.
胡伟希 《文史哲》2008,(1):30-37
将中国哲学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属于中观思维,其特征有五:1.分别"两边",2.执两用中,3.否定辩证法,4.讲究经权,5.强调"时中"。对于中国哲学而言,中观不仅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而且是存在论与人生的在世方式,它要解决的是"有"与"无"这两个世界的对立与紧张关系;而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一依于中观的修行而定。故中国的中观哲学其实是认识论、方法论、存在论与修行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9.
哈嘉莹 《河北学刊》2005,25(4):116-119
“生态伦理”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它起源于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是以尊重生命、追求人的自然本性为主要特征,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文明对人的自然性的冲击所带给人们的不幸。在今天看来,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在很多方面与生态伦理观念都是相通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