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实验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强调教育实验对创新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实验必须具有"缜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具有开辟创造精神和"百折不回之气概",并大力倡导创立各种实验学校。陶行知的教育实验思想,对于我们开展教育实验、建设好各级各类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的科技道德教育思想是其生活德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科技道德教育思想,立足于对科技价值的全面认识与对中国现状的清醒估计,其根本价值目标,就是“创造科学的新中国”,同时提倡科技道德精神教育和科技道德榜样教育。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陶行知在创办人民教育事业的实践中,在同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思想的斗争中,从中国实际出发,吸取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的优秀遗产,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具有指导教学实践、改造旧的教学模式的意义,对我们今天进行教学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代师表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革命活动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在他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中,德育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切实可行,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革新精神和民族特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学习陶行知德育思想,对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 陶行知德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在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基础上,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得到启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只能加强不能消弱;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学生社区应该加强学生自治教育;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把科学教育视为国强民富的根本,积极提倡和普及科学教育,倡导科学下嫁,尤其重视儿童科学教育。研究并借鉴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尤其是农村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把科学教育视为国强民富的根本,积极提倡和普及科学教育,倡导科学下嫁,尤其重视儿童科学教育.研究并借鉴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尤其是农村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把科学教育视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根本,国家富强的根本,积极提倡和普及科学教育,倡导科学下嫁,尤其重视儿童科学教育.立志为中国培养科学人才,创造富裕、文明的社会.研究并借鉴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普及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革命教育家徐特立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运用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在解放区推行扫盲、普及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陶行知先生的普及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普及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出了穷国普及教育的方案、原则、方法。并且躬身实践,取得显赫成绩,构成了他庞大而完整的普及教育思想体系。为我们今天的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主体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要素有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们分别显示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每一因子都体现出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当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关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表了一系列论著,热心倡导思维科学研究,提出“把形象(直感)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为形象思维学理论体系的创立提出许多开拓性的见解,并以科研系统工程的战略眼光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合作攻关,钱学森为思维科学研究和形象思维学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及其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方式本身没有先进和落后的问题,从能否孕育近代科学的角度来评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确实存在严重缺陷。这些主要表现在忽视了人的知性在思维方式中的中心地位;缺乏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和综合方法等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些缺陷影响、制约、阻滞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致使中国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我们只有从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入手,进行一场思维方式革命,发展理论思维,才能创造中国科学发展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科技革命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指出科技革命是思维方式变革的源泉。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 ,科学技术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同时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思维方式应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维工具发生了变化 :思维客体的复杂化、整体化 ,思维主体的社会化、一体化 ,思维工具的综合化、智能化导致思维方式的系统化。“综合集成”法是对唯物主义辩证思维方式的继承和运用 ,是知识经济时代思维工作方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科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全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能力、科学观和科学品质。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这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依次是宗教思维、哲学思维、科学思维、数学思维、艺术思维。它们各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具有独特的存在形态和意义。从所研究的内容来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宗教、哲学、科学三种形态:宗教奠基于世界的神秘性,哲学立足于世界的可理解性,科学则依赖于存在的可确证性。宗教思维是最早产生的思维形态,哲学思维从宗教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科学思维又从哲学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从所研究的途径来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哲学、数学、艺术三种形态:哲学从质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数学从量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艺术从既综合质与量又将质与量赋形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哲学的质是纯粹的质,数学的量是纯粹的量,都具有形而上的性质;艺术则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哲学思维具有超越性、批判性、反思性等根本特征,各种思维形态均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从而人类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复杂丰富性、多层次多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关于人类认识的科学,是一门主体性的科学。哲学的科学性质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致的、吻合的,正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人类认识的基本理论,规定了哲学作为认识科学的性质,也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系,应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逻辑起点,以充分发挥哲学作为认识科学的功能,达到提高国民理论思维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希腊精神与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希腊精神是理性沉思与热情相结合,代表希腊理性科学特点的数学在其产生之初就是与宗教感情融合在一起的,希腊科学与这种宗教感情密不可分,正是这种宗教感情推动科学家作理性的沉思。科学与伦理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在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企图把基督教的信仰提升到科学理性知识的地位。科学虽然沦为神学的婢女,但神学也起着保存科学和希腊科学精神的作用。当前的重要问题是,重实验方法的近现代科学需要恢复希腊的自由精神,为符合道德要求的效益而从事科学探索是希腊“自由精神”的表现,我们现在要大声疾呼恢复希腊科学的“自由精神”,要着力反对为谋个人私利而科学,特别是要反对那种违反人类道德和灭绝理性的科学活动。西方科学用数学的方式来解释现象,这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缺点是把一切事物都片面地加以量化;中国传统主导思维方式的特点和优点正在于对事物作整体的把握。如果说西方近代科学的缺点在于割裂、分离,那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点则在于笼统。中国科学的发展应该走一个“之”字形的道路:从原始的整体思维,经过推理和实验的剖析,达到更高一级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与马尔库塞科技伦理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与马尔库塞,作为20世纪西方社会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但由于他们的理论着眼点、思维方式及所处地位的不同,又使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相比较而言,爱因斯坦强调的是科学之善,注重的是科学的实证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持赞美、肯定、积极、乐观的态度;马尔库塞强调的是科学之恶,注重的是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持批判、否定、消极、悲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写作思维学从思维与写作的关系破题 ,牢牢抓住思维的规律 ,运用科学及相关理论 ,探索写作的规律和进入写作过程的方法以及写作的话语。它融汇了写作学和思维学的理论 ,但它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包孕和超过了写作和思维学。  相似文献   

20.
大成智慧学提出"新人类"概念,以人为本,人—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大成智慧思维方式,有助于形成创造性思维;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合作对培育创新人才有重要作用;弘扬大成智慧学的人文价值必须立足实践,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大成智慧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