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职业精神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生成融聚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品性,是教师实现其生命价值与坚守职业岗位的精神叙事。“师之为师”的德性自觉是新时代教师职业精神生成的内生性资源与驱动力;生命关怀是新时代教师职业精神的品质内涵,是“师之为师”的生命向度。新时代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需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情怀教育作为根本任务与重要内容,需要以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作为观念引领与价值追求,需要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文化资源与心理环境,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觉自建。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在驱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家精神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激发培育新时代国有企业家精神,要把握其政治忠诚、自主创新、回报社会的基本内涵,明晰其要更注重高质量创新、全球视角和国际远见、低碳绿色与发展共享的特点,克服竞争不充分,选拔评价机制不完善,监管方式未能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制约因素,采取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引入竞争中性、完善人才选用和鼓励激励机制、转变国有资本监管方式等策略,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陈晔 《人生与伴侣》2022,(31):47-49
<正>奋斗精神是对实践、劳动、创新等基本概念的中国式表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由于当前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中存在着培育主体积极性不高、培育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育环境的复杂性和培育方法缺少创造性等实际挑战,导致培育结果收效甚微。本文将从教育主体、教育环体、教育客体三个层次来探索有效途径,以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琼佳 《国际公关》2022,(22):142-144
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结晶,体现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进行长征精神培育,不仅有利于长征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也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目前对大学生进行长征精神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社会、高校以及个人等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社会要加强对长征精神的宣传教育;其次高校要拓宽长征精神的培育途径;最后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长征精神培育,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丁楠 《国际公关》2022,(22):151-153
新时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的美好时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依靠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赢来的幸福时代。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的错误理念,这既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社会层面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原因的分析,提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使大学生明白任何时代任何时候艰苦奋斗精神都不能丢,它是我们的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法宝,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要不断深化其科学内涵,把握其基本特点:爱国主义信念日益高涨但极易感性化,爱国主义行为更加自觉但易浮躁冲动,爱国主义形式逐渐丰富但易受西方文化渗透。要积极引领,探讨有效的实施路径: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体系,创新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形式,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青年价值观养成的全过程,使青年随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成长。  相似文献   

9.
英雄精神是英雄精神品质与精神风貌的统一体。新时代英雄精神表征着一种以爱国、奉献、奋斗、牺牲为核心的英雄价值观,包含着爱国精神、信仰精神、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英雄精神培育的“入场”对于时代新人的“出场”,以及民族精神的赓续有着深刻的内在价值。新时代要把大学生英雄精神的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机制,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致敬英雄和践行英雄精神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上、甚至学术界内部,对科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这就必然对我们的科学教育产生影响,包括科学精神的培育。只有正确地认识科学,端正对待科学的态度,才能真正促进科学精神的树立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青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青年大学生能否发扬斗争精神事关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前途命运。科学认识大学生斗争精神,应从机遇、挑战、斗争意识视角探析青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重要论述的提出背景,从斗争初心、斗争状态、斗争方法、斗争原则视角分析青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从实战、实用、实效视角解析青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重要论述的培育路径,进而加深对大学生斗争精神的理解,唤醒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理想信念功能、核心价值导向功能、高尚人格塑造功能、家国情怀涵养功能,能够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青年肩负初心使命,强化青年甘于奉献意识。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可通过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夯实理论基础;发挥融媒体沉浸式教化作用,增强情感互动;强化各方协同配合作用,凝聚整体合力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是新时代好青年的四条标准。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青年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培育新时代好青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年、以新发展理念培育青年。  相似文献   

14.
人无德不立,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德性,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新时代大学生德性培育存在部分家庭教育缺位、有些学校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对道德教育缺乏主体自觉性及对道德价值的正确认识等问题.亟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与大学生自身等不同主体出发,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德性培育的完整体系.鼓励家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求学校完...  相似文献   

15.
16.
奋斗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建设者,是伟大事业的传承者。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内涵包括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追求卓越的创新思想、艰苦奋斗的创业品格、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彰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价值意蕴体现在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内容要素涵盖了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和积极生活三个方面。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通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育人核心作用、激发育人体系内生动力、发挥实践环节育人功能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精神产物,集中反映了劳动者的整体面貌和心理态度,包含了对劳动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行为品格、德行操守方面的要求,其核心要义在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劳动精神的生成遵循着"环境熏陶、教育引导、文化陶冶"的外生逻辑和个体"知、情、意、信、行"辩证运动的内生逻辑,并最终落脚于实践逻辑。从思想引领、环境熏陶、实践铸就、自我涵育维度出发,探索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是对劳动精神生成三重逻辑的应有遵循。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延续。新时代加强劳动精神培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将学科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自觉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激励学生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价值追求。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劳动认知弱化、劳动态度偏失、创造性劳动能力不足等劳动精神缺失的现实境况,既有多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折射出当前教育生态的失衡和学校劳动教育的缺位。对此,必须从扶正育人目标、强化思政劳育、弘扬劳动文化、健全评价体系等路径,把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将劳动精神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厚植劳动精神培育的文化土壤,推动劳动精神培育常态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红医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动体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其内涵逐渐丰富,形成了以政治坚定、救死扶伤、艰苦奋斗、技术优良为主的价值内核。红医精神既是革命精神的遗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对解决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和实践育人等方面,探索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为培养适应“新医科”建设和守护人民健康的“五术”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指引着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大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转变科学教育理念,加强科学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