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金融素养影响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与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广度和深度均显著正相关,稳健性检验表明结论是可靠的。在影响机制的探究中发现,信息整理能力在金融素养影响家庭风险资产配置决策中充当了重要的中介;金融素养与理财规划能力之间存在交互效应,两者共同促进了家庭的风险资产配置;按家庭的风险态度分组后,发现金融素养对于风险偏好型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据此,建议加强金融信息监管,降低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基于家庭的风险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运用Tobit模型研究信贷约束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对城乡家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增加了城镇家庭的储蓄占比,但降低了农村家庭的储蓄占比;面临信贷约束的家庭高风险资产投资和低风险资产投资的占比均降低,且农村家庭的降低程度更大;信贷约束会降低城乡家庭的借出占比。信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CFPS(2014)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素养对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提高农村居民初级金融素养还是提高农村居民高级金融素养,均可显著降低其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不同的实证策略均证实这一结论的稳健性。异质性检验表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外部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不同地区的家庭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提高居民金融素养,可通过规范金融决策、增加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收益来实现降低其陷入相对贫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夹心层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以及风险资产选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家庭,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确实有独特的投资行为特征,夹心层家庭更多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而且这部分家庭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及风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家庭在预期支出上的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夹心层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而具备更长财务规划期限的夹心层家庭,则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相对于家中的老人因素,子女因素在影响夹心层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中占据主导;家庭主要经济活动参与人年龄因素与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表现出"驼峰型"的变化关系,而这种影响可能与家庭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佩  孙立娟 《调研世界》2021,(10):16-25
金融健康是家庭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体现,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提升关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五个维度测度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并使用工具变量法研究户主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部分家庭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意外保障管理得分较高,日常收支管理和养老保障管理处于及格线水平,但流动资金管理较差,通过等权重法计算的家庭金融健康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抗风险能力不够;(2)户主金融素养会对家庭金融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户主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健康水平越高,但这种影响只在女性户主家庭中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全民金融素养;多措并举提高家庭社保参保率,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2019年的黄河流域家庭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机制作用与异质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的互联网使用意愿、金融素养与增加家庭财富来改善黄河流域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数字普惠金融对中上游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都有正向促进作用;相比于城镇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黄河流域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更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年CFPS的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态度以及两者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的提升和风险偏好的增加不仅增加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可能性,也提高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程度;金融素养的提升和风险偏好的增加对于家庭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能增加居民的风险偏好,即金融素养越高的居民,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越高;风险态度在金融素养影响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过程中充当着中介的角色。据此,建议金融机构要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并降低学习金融知识的各种成本,同时保险公司应积极履行风险告知的义务,形成健康的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城镇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且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从区分金融素养的不同构成维度发现,金融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研究还发现,金融素养可以通过金融可得性和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金融素养和家庭消费理论,对于激发和释放城镇家庭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住房市场和家庭金融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越来越多的领域。从理论层面分析,住房价格水平变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理主要包括财富效应、资产多样化配置效应、住房价格风险效应、住房流动性风险效应和住房贷款效应。在实证层面,从家庭是否参与金融市场和参与金融市场程度两个方面分析住房价格水平变化对中国家庭总体,以及对没有住房、拥有一套住房和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住房价格水平的上涨对我国家庭总体和拥有一套住房家庭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正向影响,配置无风险金融资产具有负向影响;对没有住房的家庭配置无风险金融资产具有正向影响;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家庭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正向影响。以上研究在住房价格水平不断变化的情形下,对优化我国家庭资产配置,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对农户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证研究表明,信贷资金对农户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长期的金融抑制使得农户投资缺乏金融支持。为了加强对农户投资的金融支持,应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放松对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以及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发布的国民金融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整体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居民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文献却鲜有关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为此,利用CFPS2014调查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金融素养,且对高级金融素养的提升作用更大,部分结论在CFPS2018调查样本中依然成立;(2)互联网使用对初中、高中及大专学历群体的金融素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所有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学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互联网使用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两条途径影响居民的金融素养.上述结论表明,应通过大力提高居民互联网的使用率、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专项教育培训、着力拓展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渠道等方式,推动居民金融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金融的不断发展与金融产品的日益复杂对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也愈发重要.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CHFS),以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自然实验作为工具变量,探讨了受教育水平对居民金融知识水平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的人群中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提升认知能力以及促进个体的社会资本积累两个渠道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因此,建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质量与覆盖率,增加基础教育投资,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从而有助于增加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上述举措对短期内无法广泛开设金融教育课程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传统个人金融业务的授信理念,成长链金融理论创新性提出了个人整体生命周期授信思路,结合多元化金融工具契合了不同个体在其各生命周期阶段性的金融需求,对于金融模式的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然而,这一新兴的金融模式理论能否有效地解决目前个人授信业务中的低效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就取决于它能否实现个人成长链金融风险的可控性并突破传统阶段性授信模式的局限。采用中国宏观数据及南京市居民的10 000人网络抽样调查数据,一方面,基于适当的经济学假设和经济学思维构建了成长链金融风险控制理论模型,对个人成长链金融风险的可控性进行了论证;另一方面,提出利用"个人终生信贷率"作为个人成长链金融风险测度,并利用H-P滤波分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分析成长链金融风险的可控性。最后,提出完善个人成长链金融风险控制的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金融风险预警:评价指标、预警机制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金融风险预警势在必行且切实可行.文章在梳理金融风险预警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提出一套具有强警戒功能的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各项指标预警界限基础上将金融风险预警分等定级,分别为I级(安全)、II级(基本安全)、III级(警惕)、Ⅳ级(危险);然后建立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并对1993-2007年我国金融风险情况在MATLAB软件中进行模型的训练、检验和预测,得出我国2008年预警结果:国家综合金融风险:Ⅳ级,危险状态;财政贸易风险:III级,警惕状态,有风险;宏观经济风险:III级,警惕状态,有风险;银行风险:Ⅳ级,危险状态;其他风险(主要指股市风险):III级,警惕状态,有风险.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从静态看,我国国债规模2008年仍在适度区间内,暂时没有大的风险.但从动态趋势看,我国正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和与日俱增的潜在风险,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含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负担沉重的矛盾之中,应未雨绸缪,努力预防财政风险.(2)200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风险下降到较为合适的范围,实际情况完全符合预测值.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引发宏观经济风险上升.从总体看,2008年国民经济保持一定增长,但速度低于前几年,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风险更大,不容乐观.(3)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亏损经营和庞大的不良资产,以及近几年银行通过大量增加向房地产、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而引起的投资过热、信贷增长率过高,必须警惕不良资产的再生.(4)股市泡沫风险等其他风险是近两年我国证券市场过度膨胀引起的过热反应,2008年股市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是可信的,预计2009年股市泡沫风险与2008年持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以理解金融危机对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的影响程度、途径和后果,归纳出对金融危机敏感的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特征。研究发现,产品市场化程度高,生产规模较大,在金融危机前家庭有大额支出且生计方式单一、人力资本短缺的农户,对金融危机的敏感性较高,更易受冲击并有可能陷入贫困。研究还表明,农户依靠自身的策略和有限的资源来应对金融危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需要来自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支持,而现有的政策支持效果有限,论文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 区块链、 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 人际交往逐渐从现实互动转移到网络交流 中, 社会网络呈现数字化的特点。 基于 2015、 2017 和 2019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对社会网络数字化影 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决策的机制及效应进行分析发现, 数字化社会网络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显 著的正向影响, 具体表现在促进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可能性、 参与深度以及增加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多样性三个 层面。 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 数字化社会网络通过促进信息传递、 提高风险偏好和减缓流动性约束来 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