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科纵横》2022,(1):20-23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首先厘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逻辑。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行学理性剖析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沉淀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源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立足于人民需求和国内国际新目标、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逻辑内涵的把握,关涉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成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需要着重从历史理论内涵、科学实践目的以及终极关怀形式等三方面进行分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解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客观的时空、能动的主体、真实的历史,是从宏观上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客观性归纳和演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本身不断扬弃、实践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外贯通互相影响的综合性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践为动力的文化与历史的高度统一体,是一种"神圣的"终极意义上的关怀.综上三者共同建构并彰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象、主题和精神实质,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的核心内容、逻辑的理论展开等体系构件,并把理论体系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和历史(现实)的统一性,探解和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框架、理论层次和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4.
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始终共存于法律推理之中.常态下,法律推理应以逻辑判断为准据,价值判断隐身于逻辑判断之中.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当民意对于一些案件的裁决结果不予支持或者法官认为完全不考虑价值判断会使裁决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时,应在逻辑判断决定法律推理"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赋予价值判断对于案件的裁决结果施与"量"的影响力.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价值判断进行法律推理,即对于刑事案件,应该是在战争情况下对战犯的审理等情况下适用;而对于民事案件,也只有那些经过历史检验、社会共同体广泛认可且以先验的维护人权的观念为论证起点的价值理念.才能成为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的根本准据.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9):16-22
政绩观具有鲜明的时空流变性与时代特色。作为新时代的精神引领与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绩观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和实践根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由"中等或准发达"向"发达"的过渡,是"新时代"的明显标签。适应、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的理论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现实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政绩目标——社会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具体体现;政绩取向——社会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的本质规定;政绩工具——社会主要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政绩标尺——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主体的切身考量。  相似文献   

6.
周峰 《探求》2014,(3):5-13
近年来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之间似乎分离的争论,导致唯物史观的本来面目变得日益模糊。究其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唯物史观中"现实的人"的生成逻辑的科学分析,我们把"现实的人"当作了唯物史观的全部。实际上,"现实的人"连同产生它的"生产劳动"才真正构成唯物史观的根本生成逻辑。"生产劳动"不过是实践的最源初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高云涌 《学习与探索》2006,4(1):113-116
国内哲学界先后提出的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物质运动的逻辑"、"认识的逻辑"、"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和"人的存在的逻辑"这几种理解方式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提问方式前提什么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真实根基和真正载体?这个提问方式是实体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以实体思维去解读马克思的辩证法,就会把马克思辩证法理解成一种"实体的逻辑",就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以关系思维去解读马克思辩证法,就会把其理解为"关系的逻辑",这种理解相对于"实体的逻辑"的理解来说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王路  张立娜 《求是学刊》2007,34(3):5-11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逻辑学”是国内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其中,“没有逻辑”说还分为绝对论者和相对论者:绝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形式的逻辑;相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但只有非形式逻辑。之所以学者们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是由于双方对什么是逻辑有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中西逻辑学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一种统一的逻辑观念,因为逻辑观念是逻辑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延革和哲学的演进角度把握形而上学的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形而上学的本质.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表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的一体性联系,形而上学乃是对人的本性的理论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而上学的理论样式尽管有阶段性的差异,但形而上学始终持守着自身的本真规定.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创立演驿逻辑、培根批判亚氏逻辑提出归纳逻辑,到莱布尼兹肯定亚氏逻辑提出逻辑的数学形式的发展方向,预示着新的逻辑方法的形成.新逻辑方法的形成,对哲学方法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西方哲学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换之一的"语言转向"就是借助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传统哲学问题进行改造,它给当代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法,这种逻辑方法也是现实哲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质与文"与"合理与合式"是韩非子和贺拉斯分别提出的两组相互对应、有相似之处的形式理论范畴。这两个范畴不仅表现了中西古代文化思想背景、世界观念、思维方式上存在的根本性分歧,而且也表现了中西形式理论在主体问题上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当代,“过日子”逻辑包括子女成才、延续后代、家庭和睦、经济宽裕四个衡量标准和子女成才、延续后代两个优先级需求.农民教育选择服从“过日子”逻辑的考量.“过日子”逻辑下农民教育选择呈现历时性变化特征,教育机会向教育前景明朗的子女及男性后代倾斜,教育前景而非经济因素是决定教育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农村教育政策要将农民的“过日子”逻辑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印太战略”是依据日本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地缘政治现实制定的,目的是对冲和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影响的扩展,以维护当前有利于日本的国际秩序,进而实现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印太战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主要依托“四国安全对话机制”,以构建地区同盟架构的方式,逐步实现日本的地缘战略。这既是当前东亚地缘政治的现实,也是日本作为海洋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但是,由于合作国家的战略偏好和地缘利益的差异以及中国周边外交的成功实施,特别是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从不同的层面制约日本“印太战略”的实施。日本“印太战略”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针对性措施,对中国地区利益的影响较为广泛,中国应从战略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姜秀敏  王政皓 《创新》2021,15(6):62-72
街道办事处体现了我国城市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创新.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对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日益重视,需要对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的逻辑进行深入探究.从街道办事处初设的实践历程考察,其职能定位有两个方向:一是"行政性"逻辑,二是"服务性"逻辑.如何对这两个方向进行有效区分是研究的关键.基于"服务压力-行政动力"的二维分析框架,从街道办事处的公共服务能力与行政动力两个角度切入,在回溯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为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方面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行定位,而应该以一种动态演进的视角予以审视,伴随着服务压力与行政动力在特定历史时期不同的组合方式,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当两种"力"处于同一状态时,街道办事处权责匹配清晰,职能定位明确;当两种"力"处于分离甚至相反的状态时,街道办事处权责匹配失衡,职能定位模糊,并进而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姜秀敏  王政皓 《创新》2021,15(6):62-72
街道办事处体现了我国城市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创新.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对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日益重视,需要对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的逻辑进行深入探究.从街道办事处初设的实践历程考察,其职能定位有两个方向:一是"行政性"逻辑,二是"服务性"逻辑.如何对这两个方向进行有效区分是研究的关键.基于"服务压力-行政动力"的二维分析框架,从街道办事处的公共服务能力与行政动力两个角度切入,在回溯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为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方面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行定位,而应该以一种动态演进的视角予以审视,伴随着服务压力与行政动力在特定历史时期不同的组合方式,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当两种"力"处于同一状态时,街道办事处权责匹配清晰,职能定位明确;当两种"力"处于分离甚至相反的状态时,街道办事处权责匹配失衡,职能定位模糊,并进而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既可从社会发展静态分层的角度划分为"传统知识型"、"文化比较型"、"当代阐释型"的三部曲,亦可从社会发展动态更迭的角度命名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和"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的"三级跳"。这三重静态分层与动态更迭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中国化从文化自信到理论自觉的历史脉络,也充分展现了理论民族化所共有的历史逻辑与中国文化建设强大包容性所展现出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初级阶段,在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过往数十年的实践中,早已证明在本科教育中引入导师制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引入"本导制"是大学育人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根据工作实际,聚焦民航高校思政学生群体"本导制"的实施情况,探究其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方略.  相似文献   

18.
同后现代哲学主张“差异性”思维一样 ,利奥塔提出一种“悖谬逻辑”。他主要从如下三方面做出论证 :一是引用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 ,二是从反决定论、反操作性概念方面进行 ,三是来自对语言游戏的异质本质的断定 ,并把它与批判哈贝马斯的“共训”论结合起来 ,这种“悖谬逻辑”以“规则的异质标准”和“对歧见的探求”为视点 ,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开放体系的研究 ,局部决定论 ,反方法论”等等。  相似文献   

19.
《创新》2019,(4):62-70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崭新命题。它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使命担当和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世界观、历史观、实践观和价值观。新时代、新赶考需要新本领。进行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新赶考的起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检验做好答卷的标准。提高人民群众的方向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做出出色答卷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周兴生 《唐都学刊》2005,21(5):100-102
在墨家法律逻辑重构中存在一些疑难之处,疑难的核心在于,<墨子>一书中关于墨家法令绎结程序的记载含有背离墨家理论系统之处,此即"湿故"概念.对<国语·周语>等涉及法令运用程序的典籍的考据显示,"湿故"是因"实故"之讹造成的衍乱.此讹误的辨析与清除使<墨子·经说上>包含的法律逻辑的系统性得以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