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劳动,把劳动看做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它忽视了不同时代的劳动的特点.因此,马克思主义主要从人控制自然的角度来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无法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象征交换关系.由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劳动的误解,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理想,实际上就是要消除异化劳动,实现自由劳动,它把人类历史理解为在劳动中人的自我实现的历史,这实际上都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鲍德里亚强调了劳动历史性却忽视了劳动中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这种必然关系,从而忽视了劳动在人类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消费社会,人不仅被具体的物品所异化,而且处在强大的物的体系中,被符号所异化。符号体系成为控制人的新力量,消费者陷入永无止境的符号体系的模范/系列和个性化的追求之中,永远难以满足。鲍德里亚早期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为当代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需求、媒介交往和社会一体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看到了传媒与符号对人心灵的腐蚀,疾呼消费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危害。但鲍德里亚的的思想带有浓重的技术决定论色彩。此外,他的超真实、内爆、模仿、仿真等符号学概念遮蔽了不平等的经济制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罪恶,掩盖了符号背后的真实与利益,使符号本身被神秘化。  相似文献   

3.
鲍德里亚从景观社会理论中汲取思想营养,建构了"符号的系统生产"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认为,在符号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但却是以资本与消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符号消费不仅没有消除社会矛盾,反而形成"富人"与"穷人"两大社会阶层,还带来了"暴力"与"疲劳"两大社会病垢,因此消费社会也不是理想社会。鲍德里亚从消费角度解构当代社会,为我们理解两极分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也为我们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通过对消费社会的分析,激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就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理论资源,通过置换概念、变换关系等一系列手段,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偏离形成了鲍德里亚独特的批判路径,其中既有直指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批判力度,但也有偏离马克思主义后的逻辑错误和本质误读。重回马克思,不仅要廓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更是要通过反驳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解读,去强调建设性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是其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探讨了消费异化的种种表现形式,揭露了消费异化所带来的精神生态问题。他的消费异化思想将视点从物的批判转向符号的批判,不仅是对西方异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我们今天研究消费社会以及消费异化问题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劳动,认为劳动是人改造自然从而满足人的需求的活动,并把人类历史理解为劳动的发展史,但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劳动在不同时代的差异.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学的劳动概念出发无法正确理解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也无法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特性.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应该由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来代替.实际上,鲍德里亚在强调不同时代劳动的不同特点、强调劳动的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的差异的时候,忽视了劳动的根本特性;在强调用差异的范畴来理解不同历史时代的同时,忽视了历史中的基本联系.  相似文献   

7.
8.
在物质富裕的社会中,人们固然消费各种生活必需品,但是除了消费这些消费品之外,人们还把这些东西作为符号来消费。不仅如此,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会局限于物品的消费,还把其他一切东西都纳入消费的范围,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东西都被人们当作符号来消费。比如,劳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在消费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符号。而人的身体本来是进行消费的,如今也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这是因为,身体在现代社会也成为一种时尚品。当人们追逐时尚并按照时尚的方式进行各种符号消费的时候,人们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这个时候即使人们想摆脱时尚消费也是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杀”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伴随现代化的发展,日常休闲有被消费主义围困的危险。休闲时间异化为消费时间主要表现为:节日的庸俗化和日常生活的沉沦。休闲、节日、日常生活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文化生存境遇和历史记忆体验。因此,从生存论视角反思日常生活之"真"并开启日常休闲的快乐生产有利于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德里亚系统提出了"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企图对唯物史观进行"颠覆"是错误的。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鲍德里亚不懂得马克思从根本上颠覆了国民经济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幻象",从而奠定了生产和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不懂得消费与生产的现实辩证关系,片面地离开生产探讨消费的新特征,甚至主张用消费取代生产。消费异化是劳动异化的表现。技术救赎不可能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问题未受重视,也未得到深入研究,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全面准确的理解。殊不知,黑格尔有相对系统的劳动观,马克思在批判这一劳动观唯心主义性质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劳动观,具体表现如下:人的本质是劳动、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中介是劳动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客观基础是劳动。马克思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发展出独具特色又是博大精深的劳动辩证法,劳动辩证法的展开是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劳动关系属性的认识,不能仅从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去认识,而应从劳动价值实现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去分析。这就需要从宪法的视角,即从国家在劳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去分析劳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因其不干预、积极干预以及直接提供实体性保障的不同作用,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劳动关系。相应地,宪法视野下的劳动权也是一个以劳动自由权为主、以国家保护性义务与劳动社会权为补充的立体式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伊格尔顿对雷蒙·威廉斯的文化观既有批判亦有认同,但并未有过从早期否定到后来肯定的态度转换过程。一方面,伊格尔顿批评威廉斯的文化观过于宽泛,忽略意识形态与文化斗争,带有民粹主义、经验主义、政治渐进主义等诸多弊端。伊格尔顿的批评意见大都得到威廉斯或直接或间接的回应、反思与更正。另一方面,伊格尔顿又汲取了威廉斯文化观的理论营养,接过了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大旗。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批评与肯定意见均在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考察中得到或隐或显的延展、发酵,两相参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伊格尔顿文化观的来龙去脉及其一以贯之性。   相似文献   

14.
布洛维在借鉴文化霸权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把工人带回分析的中心,建构了共识性劳动关系理论。共识性劳动关系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显性特征,它是在工厂中生产出来的,其实质是同时掩饰并赢得剩余价值。布洛维的劳动关系理论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关系的批判思想,并对我国建构和谐有序的劳动关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时代状况是伴随着韦伯意义上的合理化趋势扩展而同时表现出来的在物质上的极度丰富与在精神上的极度贫乏。在此情势下,休闲活动的外在形式性与内在本真性两者俱丧。所谓外在形式性的丢失就是指劳动(工作)与休闲的二分状况,休闲活动在客观上被劳动(工作)所排斥;而内在本真性的丢失则是指休闲活动被消费行为化或商品化,休闲活动在主观上的自由变得不可能。针对此二问题,我们就需要在现代社会批判与审美批判这两个方向上做一定的展开。出于恢复一种真正的休闲活动的考虑,现代社会批判与审美批判这二者不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实则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闲暇时间"在保证现代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充分的"闲暇时间"的运用,劳动者不仅能够恢复和发展体力、智力,增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进而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效果。这就提示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物质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而且也要重视劳动力再生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诸多缺陷.它背离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曲解,否定工人阶级是真正的社会革命主体,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出现了迷失,最终难免陷入革命的乌托邦.通过对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解读和辩证思考,会对开拓哲学视野、理解当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从总体上讲,西方各国劳动关系的发展是从对立向对话、从冲突向合作、从无序向法制化方向逐渐推进。国家主导的立法干预机制、劳资双方集体协商机制、及时公正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保持劳动关系长期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条件。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时期,建立健全顺畅、高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虽已有法律规定和理论标准,但实践中有时仍难以对其作出明确区分,主要原因是,有时难以判断劳动者是否以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者的身份提供劳动.作者提出,应参照劳动者劳动岗位的性质、劳动稳定性,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劳动者是用人单位内部成员.同时提出,为防止用人单位故意将劳动关系转为劳务关系,逃避社会保险责任,应从立法上规定,劳务服务关系的主体双方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20.
论劳动关系的异化--兼论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属于人与人之间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范畴,受法律凋整后形成具有特定权利和义务内容 的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异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也很多,其异化将产生三种不同结果:简单变异、 复杂变异、变质。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一种简单变异。文章分析了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异同性, 指出在理论与实践中区别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本质差异的重要性,并对劳动关系异化规制问题提出了自己 的看法:在劳动关系问题上,应着力防范借劳务关系的"外壳"掩盖劳动关系的"内核"的作法,防止用人单位将本 单位应尽的法律义务推给劳动者,推给政府,推给社会,从而影响全社会的可持续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