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交焦虑作用机制模型,分析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发生机制。采用干预实验研究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S-A)得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上组间差异显著(p<0.01)。这表明,团体绘画艺术疗法能够显著降低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并在改善留守儿童自我聚焦和外界关注方面有着积极效应。团体绘画艺术疗法的推广和国家、社会的共同发力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6 所师范院校的1400 名高师生性心理健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高师生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 质的精神质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精神质值的增高而降低,高师生的精神质可以显著地预测其性心 理健康水平状况。为高师生了解人格特质,健全其人格,提高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依据,为师范院校提升师范 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成人依恋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2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发现男性大学生的依恋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依恋回避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依恋焦虑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性别在依恋焦虑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女性大学生,男性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更易受其依恋焦虑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亲友联系和社团参与是个人连结社会的两种方式。社会连结方式是否影响居民身心健康?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提供了三项实证分析结果:第一,亲友联系和社团参与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反之降低身心健康水平。第二,身心健康水平及其社会连结作用机制,均无显著的族群差异。第三,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受其精神风貌、地位资源、人口特征、环境制约等主客观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探讨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同伴欺负状况、抑郁焦虑上无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情况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初一年级学生较初二初三的学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中;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相关显著,同伴欺负程度越高,抑郁焦虑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对同伴欺负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起正向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焦虑"相关词汇的百度搜索热度构建"社会焦虑"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当代中国社会焦虑的时空特征和地域层面的宏观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省级层面,近年来社会焦虑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焦虑水平较高,且随时间推移进一步增强,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焦虑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固定效应模型发现:省域的城镇化率和房价等因素对于"社会焦虑"具有统计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地域层面的百度搜索指数来测量"社会焦虑"并进行机制研究,是使用大数据进行宏观定量社会学分析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拖延行为、自信心和心理弹性对赛前焦虑的影响。结果显示:拖延行为对赛前焦虑有影响;自信心在拖延行为与赛前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拖延行为与自信心之间起调节作用,且影响赛前焦虑。基于此结论,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信心,降低赛前焦虑,但应注意避免出现“Choking”效应;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可以显著削弱体育专业大学生拖延行为对自信心的负性影响,降低赛前焦虑,以期在竞赛中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8.
选取社交焦虑大学生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发现两组被试在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动思维问卷(ATQ)、UCLA孤独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偏执等因子分上,前测没有显著差异,后测差异显著,实验组被试前测和后测得分差异显著,对照组被试的前测和后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认知行为团体治疗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9.
从小学生焦虑状况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着手 ,主要针对小学生焦虑状况的表现特点、产生的生理、心理机制和社会背景 ,提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心理调节的对策 ,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补偿机制是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以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为基础,探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深层次要素。结果发现,补偿机制所涉及的主--素包括政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四大主体;补偿机制中应包含供给机制、分配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四个部分。补偿机制在政府与基层卫生机构的发展之间以中介作用而存在,且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能够产生直接影响;检验补偿机制是否合理要参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状况、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标准,达到患者满意是补偿机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