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的身份和他在西天净土佛教圣地中的位置以及他与《西游记》主旨和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认为须菩提祖师既不是道家 ,也不是如来的化身 ,而是佛典中记载的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 ,他是佛门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作者让须菩提祖师作为悟空的师傅 ,别有深意。他与悟空的另一个师傅唐僧有相继相承的关系 :须菩提祖师教给悟空 72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等本领 ,让他用“心”到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去觉悟 ,而唐僧则以慈悲为怀、不忍杀生的善念去感化悟空。这就完成了作者以佛教救世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上,太虚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直接就佛教美学问题发表意见的高僧,他在实际上做了中国佛教美学学科建设的开创性工作.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却无人专门就佛教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发表意见.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些学者重新开始思考有关佛教美学问题.在中国佛教美学研究中,最为活跃、成果突出的是禅宗美学研究,对中国佛教的其他宗派如天台、华严、净土等等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则尚未起步.而居士佛教美学在中国佛教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至今还是一块未曾开拓的处女地.总的说来,作为中国佛教美学的学科建设,目前尚处于草创阶段,需要有志于此的学人来做这项工作.中国佛教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国佛教美学的性质、特征、思想体系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3.
印顺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理论诠释者,他通过接纳近代学术的研究方法,创立了人间佛教的研究原则;他会通佛教与现代知识观念,实现了佛教神灵观的诠释学变革;他通过对中观学说的创造性阐发,确立了现代科学思想在佛法观念中的地位.印顺的理性佛教观开辟了佛法理解的新维度,对于现代佛教具有不容忽视的诠释学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甫与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昌武 《东方论坛》2005,(4):42-46,119
在学界,人们普遍认为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是贯彻儒家"诗教"的典型,而忽视了他在创作中多方面地受到佛教滋养的实际,即使有人注意到佛教对其创作的影响,但也未展开专门而具体的研究.杜甫一生与佛教特别是禅宗有很深的交涉,其给杜甫的思想和创作增添的新鲜内容,给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美学趣味带来的重要影响.佛教思想不仅成为他儒家用世之道的补充,也成为他困顿时的安慰.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义学在依次经过解经开展阶段和学派开展阶段后,到隋唐宗派兴起阶段,达到中国古代发展的高峰。但到近代,随着佛教的整体衰落,曾经繁荣的佛教宗派义学也相应没落。近现代是中国历史的特殊时期,科学人本文化席卷全球,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传统遭到空前甚至是生死攸关的猛烈冲击。佛教在这种时代大势面前,举步维艰,出路何在?在众多佛教有识之士的思考和探索中,义学的激活与复兴成为他们的基本选项。这其中的先驱首推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先生,他提出"内学"观念,所谓"结论后的研究"。另一主要倡导者是太虚法师,他提倡融贯传统后的出新,所谓"契理契机",而其弟子印顺法师则提倡"以佛法研究佛法"。他们的探索无疑在相当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启示,有助于开辟现代佛教义学的开展路径。现代中国佛教也在这种探索中显露出复兴的征兆。  相似文献   

6.
乔吉是元后期重要的曲家.他的心态与创作在元人中具有代表性.他的生平和绝大多数元曲家一样,有许多不详,但其创作与心态关系密切,可以互证.元曲家乔吉的玩世心态是他在无奈中求乐的人生选择,有时很超脱,有时也很苦闷,俱反映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圆悟克勤是中国禅宗极其重要的一位高僧,他虽为蜀僧,却在川外获得极大名声.克勤在川外弘法期间,不仅培养众多佛教龙象人物,自己也受到皇帝宰辅等权贵的恩宠,并几次受到敕住的荣誉.对他来说,川外的弘法经历是其人生的辉煌阶段,对他这一阶段行实的了解也是研究圆悟克勤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蒙古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蒙古帝国时期;第二阶段是蒙古封建阶级衰落时期;第三阶段是满清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时期,蒙古的封建领主出于政治目的,始终保护着佛教。在此时期,蒙古的王公们开始信奉佛教,游牧部落开始放弃萨满教。曾有一些喇嘛编年史家企图把佛教在蒙古的传播说成是成吉思汗的所为。有关他派遣使者到西藏大喇嘛公噶宁布那儿去的事情常常被人记载下来。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宋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集理学思想之大成.他在创立理学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出入佛教.朱熹为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力主辟佛,这是他对佛教态度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则通过援禅入儒,进一步强化儒家哲学的思辩性及精致性,最终实现了对佛教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历史上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也是古代印度和中亚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新疆佛教传入的主要历史背景,分别是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和中亚贵霜王朝迦尼色加王时代的对外弘法活动。新疆佛教经历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佛教兴起,占据统治地位的阶段,二是伊斯兰教兴起,与佛教此消彼长的阶段,三是伊斯兰教占据统治地位,佛教虽然走向衰落,但仍然以新的形式顽强生存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