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的个性化根源于时间的多样化."现代性时间"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基督教文化、人文主义精神、理性主义精神以及进化观的文化信仰基础上,是尺度单一和价值单一的时间."现代性时间"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量化特征,给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现代性时间"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人成为时间的奴隶.在"现代性时间"维度上,不仅不同民族的文化独特性消失殆尽,个体也被割断了与历史的联系而成为无根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深刻领会加强文化建设对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全力加快建设步伐。其策略为,必须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头作用:一要立足现实,挖掘历史,保品牌,创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发展文化服务体系;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切实加强城市文化经济实力;四要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营造现代城市人文环境,培育现代城市文明。其措施为: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明确目标,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共谋文化发展、共建文化名城的强大合力;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进行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将时代的主流价值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表现出来。同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工作环境,完善文化人才选拔、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通常强调其"时间性",遮蔽了"空间"在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研究美国现代化进程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联,旨在揭示现代化导致的地理空间变迁对于美国现代派作家及其文学叙事创新的深刻影响。为阐明这一观点,本文着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梳理文化地理学界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探讨;其后勾勒美国现代派作家的文化地理路径;最后讨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对于美国现代化空间变化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对航运人才综合素养的培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要求,同时促进了海洋文化教育的发展.航海类高职院校更应发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将行业需求能力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海洋文化类课程建设持续推进,实践探究已进入微观研究阶段.该文以"中国传统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实施为例,明晰"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分享"课程的实施与方法",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及课程问卷调查形成课程反思,旨在为航海类高职院校海洋文化类课程推进路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及其对中国当下的深刻影响为主旋律,采用"政治生态"这一包蕴"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事架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维度,并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中国革命遗产的价值取向、有关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全球共识,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新观念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为中国政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包容理念,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一步发展所亟需的价值理性构建提供具体设想,使中国的发展在与人类文明进程保持一致的同时,能够运用其传承了数千年文明的独特智慧,进而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巨大变迁中闪耀自身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胡火金 《浙江学刊》2012,(2):220-224
海洋是自然地质的产物,海洋文明在人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意义.当今世界,能源资源环境等种种问题不断凸显,海洋文明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海洋是一个普遍关联的生态系统,海洋文明及其海洋文化建设基于“场域”的视角,在自然与文化、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取得平衡,以利于人类永续发展.舟山海洋文化建设需要树立“文化场”理念,全面整合海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挥场效应,增强海洋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深化拓展海洋文化功能,在国家海洋战略及其文化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物质财富的日益增加,人们的休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也逐渐增加,结果是文化权益开始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迫切需求.与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相比,文化产品的供给却存在严重的不足.为了文化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满足,除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和健全公共设施之外,我们还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是实现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发挥文化创造权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地处北纬45度以北地区的黑土地,以其独有的地域特征,悠久的历史传承,多元的文化背景,衍生出多元的生活方式,融合了中外不同文脉和传统习俗,创造了黑土休闲文化特色品牌,彰显了黑土休闲文化的粗犷、豪放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对其文化特征、生态构建、文化交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对黑土休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齐美尔的现代性:现代文化形态下的心性体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命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的立场视角,齐美尔说明了主、客观文化走向分裂对立的"文化悲剧";从日益扩张的货币经济的文化意义,结合与之交织的劳动分工的发展,齐美尔揭示了"文化悲剧"在现代社会的展开即现代文化形态;从对货币经济所主宰的现代外部文化形态的顺应、反弹、逃逸等不同反应方式中,齐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心性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严宗泽 《创新》2013,(3):34-38
考察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既有人与自然解决方式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实践根源。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可透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出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达成人类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哲学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在场"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态文化意识的形成",出场"则反映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文化自觉。真正赋予社会发展以一种目的性的关怀,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自觉及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11):104-109
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是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推进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科学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交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从整体上关注和审视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因而,通过研究个案的学术史梳理和考察,为不断深入推进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提供新思路。这是不断完善党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8.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演进经历了从极"左"的理论范式到改革的理论范式(或过渡的理论范式),再到当代的理论范式的转变。决定这一转变的是这种理论所置身于其中的全球化环境和实践的转变,以及从事这一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实践的科学判断。面向全球化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吴占军 《日本研究》2007,44(3):71-76
经历了黑船袭击阵痛的日本,很快确立开国思想.仔细分析幕末日本的对外意识,从其最初就与东亚"华夷秩序"保持暧昧关系,到"脱亚入欧"醉心于西方列强制定的弱肉强食原则,最终发展为走上侵略亚洲、争霸世界的军国主义不归路,可以得出日本这一选择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