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月派核心人物徐志摩的早年求学行实,仍有一些重要细节尚不清楚或存在争议,有考辨之必要。依据《府中日记》和郁达夫、蒋复璁等当时人的回忆,可考定徐志摩1910年春入读杭州府中。据新发现的《沪江大学1917年年刊》《沪江大学、道学书院合章》《天籁》和徐志摩在北洋大学就读的学籍档案等文献,可考定徐志摩入读和离开沪江大学的时间、入读该校正科、在沪江大学成绩单为真实等史实。徐志摩早年求学行实的考定说明,他在1918年夏出国留学前,不但在府中时期就喜爱阅读小说、开始诗歌创作、发表文章,而且沪江大学时期他对文学的兴趣未减。这些早年求学时的经历、兴趣和取得的成绩,为徐志摩后来从事文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他在剑桥时期开始迸发出文学创作热情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论郁达夫前期的性爱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放心态和性错觉郁达夫凭借他的彻底的开放心态,以他的前期的性爱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树一帜,获得了重要地位。郁达夫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家庭里。三岁丧父,陪伴他的是“守了数十年寡的祖母,也已将人生看穿了,自我有记忆以来,总看见她在动着那张没有牙齿的扁嘴念佛念经。”(郁达夫:《悲剧的出生》)畸形的时代,寂寞的生活,使郁达夫性格孤僻、内向。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这一时期的生活对他的散文创作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中国的国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诗词由于生前未编集,给现在搜辑编订带来困难。后人辗转传抄,寝多遗误,尤其是早年诗作,系年每不可靠。《郁达夫诗词抄》搜罗详备,但也有不少地方欠精审,拙作《〈郁达夫诗词抄〉斠补初录》曾辨证数事,今复有所得,缀成此文,名之曰《续录》。 (一) 《奉怀》一九一四年日本按《诗词抄》系此诗于一九一四年,未可信。编者按说明此诗是郁达夫寄长兄郁曼陀与嫂陈碧岑之作。郁曼陀夫妇是在一九一四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一个终生追求美的诗人。这一个性心理表现在他追求作品的艺术美、偏嗜女性美和沉迷自然山水美三个方面。郁达夫对作品艺术美的追求是对其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自卑、孤独和忧郁心境的补偿和超越,这不仅使他以“美”作为创作的标准,而且使他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追求“美”:偏嗜女性美是对“诗意”的女性的审美追求,沉迷自然山水美是其审美追求在生活中的泛化。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认为“艺术的最大要素”,是“美与情感”.在郁达夫那里,美与情感互为表里、不可或缺,彰显了小说现代化的品格.美与情感的交响,带来郁达夫小说抒情艺术的三大特征:其一,以抒情的方式刻画人物;其二,用抒情的笔调描绘景物;其三,按抒情的要求安排结构.郁达夫抒情小说以独特的审美形态,表现出一种创造的活力和新鲜的风貌,为现代小说文体的革新和构建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王任(1901-1946),本名王锡立,字同公,王任为其号.桐柏县平氏镇人.其父王汉章为清末秀才,家有土地六百亩,兼营粮行,系当地知名士绅.王任早年出外求学,其间接受不少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郁达夫的经历与作品,分析论证了其作品中的原初意象是性苦闷,是性所带来的甜蜜温柔的曙光与性所构成的邪恶欲念的冲突较量与昭示.郁达夫以情爱为家园,然而情爱在其本真的意义上却又构不成他灵魂的家园,构不成他诗意的栖居之所。这种不断以性爱作为拯救而又不得不在性爱里挣扎的郁达夫,正是在这种痛苦的精神状态中完结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沉沦>小说集为代表,从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和郁达夫不等于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两个方面,论述了郁达夫与其小说中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邱睿 《南都学坛》2008,28(4):70-74
郁达夫历史小说中大量以诗歌入文,初看有一种文体互融不当的生硬感,这是郁达夫本于自己传统诗词的教育背景以及对诗词的偏嗜,并以诗性思维写小说的结果。结合郁达夫的《毁家诗纪》、游记等综合考察,可知郁达夫不一定是有意于"文体杂会",可能是受众的知识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传媒的促成。其间含有郁达夫作为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文士的某种矛盾。其创作也初步体现了郁达夫历史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膏兰室札记》是其早年在杭州诂经精舍求学时所作的读书札记.该书对传统古籍中的部分字词文义进行考释,见解独到,胜义纷呈.本文从纠正错误释义和增补遗漏义项两个方面论述《膏兰室札记》对《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语文辞书修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