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周时期因青铜文化显著而叉被称之为青铜时代,根据对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和青铜器用途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可以看出商周早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纹饰主要表现为对天和神的敬畏;西周中晚期以礼器为主,纹饰方面开始表现写实内容;东周时期的兵器和日用品增多,纹饰以社会生活的场面为主题。这些发展变化都彰显出商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利用能力的增强,体现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动物图像在中国传统造型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鸟图像更是被赋予各种精神内涵。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中后期,青铜器风格沉重、神秘、威严,鸟图像以轻灵、变幻莫测的神秘性以及独特的寓意,在西周青铜器造型的沉重之中注入新鲜的生命活力,丰富了青铜器造型艺术语言,体现了人类精神世界对于灵动、自由与飞扬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商周青铜器铭文语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殷商武丁晚期到文丁为滥觞期,此时铭文只有一些标记性的单词或词组,谈不上有什么文学性;从殷末帝乙到西周为兴盛期,这是商周铭文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其表现是遣词造句日趋丰富,逐步凝炼成博约温润的语言风格,形成某些程式化套语,铭文多从《诗》《书》中吸取语言营养,西周中后期铭文出现一些四言句,少数铭文具有韵律,铭文语言内涵丰富;春秋为铭文语言蜕变期,铭文大势由繁趋简,四言韵文情形增多,而铭文语言内涵减少;战国为铭文语言衰落期,除少数铭文为精心制作之外,绝大多数铭文语言简单粗糙,缺少文采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商代青铜器以其神秘,威严,庄重的气势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最终穿越历史的长河,在现代人的心里扎下难以磨灭的痕迹!然而假如我们深入的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化,便会意识到,在商代青铜器的宗教意义是大于审美意义的。而且大都是森严残酷的奴隶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严格的说,古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创造了这种威严肃穆的视觉征服力。文章从商青铜器的起源及发展入手,外在表现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深入探讨商周青铜器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宗教意义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带盘夔足鼎(西周中期)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弓鱼)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该器带耳通高16厘米,口径12.4厘米,腹深3.8厘米,重0.85公斤。上层为圆鼎,敞口,平折沿,方立耳微外侈,鼎腹浅,腹底呈圜形。腹部饰小饕餮兽面,云雷纹衬地。下层为盘,圆侈口,浅腹,圜底,腹壁有十字镂孔三组。三足为三条立体夔龙,夔龙仰首承盘,卷尾触地,造型极为精巧。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铜器艺术即包含着酒神的狂欢与放纵,包含原始先民内心野蛮、残酷的本性,主要表现为青铜装饰中的饕餮纹———一种有想象得来的恐怖狰狞的纹饰,它营造一种神秘、诡异,恐怖的气氛。来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摆脱野蛮的动物性开始重视人文和伦理,日神对动物性的原始本性的调节和制约,呈现一种和谐、优雅、简单,朴素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青铜器族徽文字是研究商周社会族氏关系、家族形态的重要史料,对其时代判断应以铜器形制为依据,结合商周铜器分期体系,首先确定一些典型墓葬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尺,参照墓葬年代及铜器组合特点进而确定标准器,以年代明确的族徽铜器作为划分该族其它铜器的时代坐标,然后判明传世铜器上的族徽与非族徽文字,依据其形制、纹饰、字形书体等因素进行综合断代,以建立各族系铜器发展变化的先后序列。  相似文献   

8.
纹饰的分析一直是商周青铜器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纹饰中的一种特殊艺术题材,自然受到很多关注。但学界对人物形象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型学与造型艺术方面,很少从哲学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读。结合青铜器人物形象的图像,从“原始思维”的角度解读这一青铜器艺术形象,可分析其产生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9.
10.
《国语·晋语四》所载一段“古说”自秦汉后颇受重视 ,近年来尤甚 ,在古史研究中影响甚巨。该篇乃纵横家之言 ,不具有“史”的成分 ,与《诗》、《左传》、《国语》其它各篇所载传说存在许多矛盾。“信”了这一说就否定了更古的说法。分清文献中古史传说的源流和简单“疑古”不是一回事 ,确定“古说”源流、判别其史料价值乃是古史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新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对湘江流域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结构体系、发展过程和特征、演变模式及其原因等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是湘江流域商周时期地方史框架创构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商周青铜器上大量的饕餮纹饰多被研究者做追根溯源式的研究,力求发现铸造者眼中的原形为何物,然而,对于已完全具备抽象能力的古人来说,创造出世间并不存在的形象并非不可能,越过探究原形的思维定式,从饕餮及其载体青铜礼器的功用———当时统治者采取的特有的政治及精神统治手段着眼,可以看出饕餮纹样带给人的恐怖、狞厉的感受正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囿于远古特有的认知方式,饕餮纹样的拥有者又将自身视为其所指的神的世界的一部分,二者一体的观念使得饕餮纹样中又蕴含着和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因这和谐是以客体对主体的压服、主体对客体的利用为前提的,所以它只能是一种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14.
青铜兵器作为商周文明的重要象征物,很早便受到学者重视。目前学界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然其研究尚存在不平衡现象。除了加强基础研究外,对其深层次的分析更为重要;在军事考古学研究目标和视野之下,商周青铜兵器的深入研究可另辟蹊径,即通过对青铜兵器各种组合的动态研究以达到以物透人、透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吸取前人说法的基础上,结合古文献的记载,从文字学角度对西周铜器铭文中的"(O)"(目木)、"( )"二字重新进行考释;认为"(O)"(目木)仍释为"雍",但应指枲麻,是明确古代服饰"市"的质地之词;"( )"即古文献中的"裼"字,指裼衣.后者在金文记载的服饰中为首见.此外,本文还对这些服饰所涉及的西周社会制度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6.
商周时期的正坐姿势,实源于三代祖先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尸祭之坐法称为“尸坐”,由尸坐演化而为“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君子”之坐的空间变化,意为君子之坐应当效仿“尸坐”严肃、安定之姿势。在考古实物中,那些躬身扶膝的坐式人像可能都是坐而受祭的祖先神灵象征,而非大而化之的巫师像。到周代时,神灵受祭之正坐逐渐从神坛走下来,延伸而为贵族的生活仪式。正坐遂成为贵族社会圈子内的体面性正式坐姿,用于会客、宴饮仪式当中。“正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礼仪姿势,在虚坐、食坐、坐向、坐席、几杖之设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大量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的不断"刺激",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梯度性提升学生问题能力"是在"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前提下,将学生的问题能力依次分为产生问题、追问问题和创生问题并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最终达到"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的境界.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西周金文中涉及的土地赏赐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对其中一些古文字的考释和古地名的考证提出自己观点。并认为这些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但山东地区的诸侯国则仍与王室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