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2.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3.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4.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5.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6.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7.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8.
人能永生不死吗?从人类由古至今的种种探索看,无论是肉体层面的永生不死还是精神层面的永生不死,都未见成功。然而,用克隆转忆的路径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它的基本构思是,在一个人死后,用克隆人技术复制出一个他的肉体,再用记忆移植技术将他的原有记忆转移到这个克隆体的大脑中,就能使他死而复活。而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进行,就意味着他的永生不死。  相似文献   

9.
对我以"克隆转忆人"的方式实现人类永生之梦的构想,李锐锋与鲁琴撰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批驳,主要涉及如何理解永生、"我之为我"的关键、永生的价值、"克隆转忆人"的生产是否违背自然规律等问题。可经逐一辨析,发觉这些批驳还是与此前已有的各种质疑一样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韩东屏教授试图通过“克隆转忆人”技术,实现“永生不死”的梦想,但“克隆转忆人”即使技术上可为,也未必当求。因为“克隆转忆人”并不是人们追求的此生永在。由于肉体和精神的分裂有可能滑向身心二元论、不断地自我重复移植不仅有可能消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违背了新陈代谢的根本法则。“克隆转忆人”技术的实质是对自然生命的“限定”、“促逼”和“强求”,使新生个体处于不自然、非本真状态,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1.
在克隆技术日趋成熟的时代,克隆人是一个敏感而饱受争议的话题。假设克隆人真的得以存在,人类社会的身份划分将会延伸到人与克隆人之间。石黑一雄在《千万别弃我而去》中构建了一个存在着克隆人的反乌托邦,展示了一幅令人忧思的黑色画卷。其中人类将克隆人视为“非人类”,无视他们的情感,对他们从身体上进行利用与剥夺。克隆人是否具有人性,是否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书中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感人描写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0,(5):58-59
我国有一则有名的寓言,说有一个牧童经常喜欢玩“狼来了”的撒谎游戏,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却没有人相信他了。克隆人的研究好像与此类似,一直有人说他们将要或已经研究出克隆人,结果我们发现那不过是一场闹剧。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克隆人是否出现,或许真的出现了克隆人,我们倒不太在意了。  相似文献   

13.
羊年多莉羊死了,而克隆人的脚步声近了.克隆人技术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克隆人技术会不会带来人类基因异常、带来人的本质的异化、带来传统伦理的变异?在克隆人技术对人类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没有产生真实的危害前提出批判性的忠告,也许会有偏颇,但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克隆人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明确克隆人技术研究和运用的法律、道德界限,在不危害人类的前提下,促进人类基因组工程技术研究的深入,迎接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使生物克隆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4.
关於克隆人的设想及其可能导致严重後果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因此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均制定了限制措施或初步立法来禁止克隆人的试验。主要原因为:第一,认为多莉羊的结果已被肯定,并可以此为模式应用於人类;第二,认为这样做为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和伦理道德所不容。那麽从科学的实践来看,克隆人的可行性到底如何呢?一种观点认为,克隆技术可以使人不经过常规的有性生殖过程,把身体上的任何体细胞随心所欲地复制成与其本人一模一样的个体。这样,任何人便可因此而被复制出来,得到“永生”。大家知道,生物科学已从多方面证明生物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在孜孜求生的过程里,也不断地追求避死,乃至于渴望永生不朽.古老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等世界各大文明系统都有着不同的企望永生不死的观念和一些实际的操作.从生死哲学的角度来看,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追求的永生,都要通过"死"这一桥梁,唯有中国道教求取的是此"生"此"身"的不朽.这一点与现代"克隆"技术所可能提供的超越死亡之路有相吻合的地方.某种程度的"不死之人"终于要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实现,这确实是21世纪和未来的年代里最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石黑一雄在新作《别让我走》中首度尝试科幻题材,描述了克隆人在寄宿学校的成长过程以及长大后作为捐献者的悲惨遭遇。文章试图从三个层面来解读评论家们长久以来关注的一个话题:他们为什么不逃?文章从福柯的“监狱制度”理论入手,指出克隆人封闭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被隔离的生存状态,进而从“规训手段及模式”探讨他们驯顺的身体和思想,最后揭示克隆人作为“他者”在这个社会不知逃往何处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克隆技术一旦涉及人类自身便会成为问题.而当今人们的讨论只是集中在经验的领域,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克隆人类者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借助谢林等人的先验逻辑思想可以看清克隆人类之所以成为问题的条件,这就是先验的主体间性关系.它说明,我们长期当作客体的对象无论是人还是物自在地就是另一个主体,无非克隆人类使得这一点明白地显示出来;而对象成为主体的根据则在于我们自己;我们是否把对象当作主体是我们自己是否是主体的惟一明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以前不明白,觉得"自知之明"不就是知道自己姓什么,一顿能吃几碗饭吗?这有什么难的?后来才知道,人在年轻气盛的时候多半很难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大抵男的都以为自己是未来的毕加索,成名以前的比尔·盖茨;但凡女的都以为自己是貂婵转世或是倾国倾城的罗敷妹妹。有了这样的梦想,谁肯妥协?谁肯听别人的?于是,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是"视金钱如粪土";对待领导的态度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待工作的态度则是想不干就不干——"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相似文献   

19.
人内传播是社会个体自身的内部信息交换行为,是相对封闭的个体系统内的心灵感知外部信息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人的私有感觉。这种私有感觉,按照笛卡尔身心的二元观,没有别人能够洞察,只有我自己才能够体验,可以通过私人指称给它一个名称,这就是所谓的"私人语言"。由于人内传播所呈现的不共享性、不具有现实的理解性等特征,有学者质疑人类传播系统是否有一个私人语言的空间,这个问题的焦点就是人内传播是否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给了我们一个明确而又有洞见的回答:私人语言是不存在的,人内传播是个人独白过程,是具有双向互动可能的社会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20.
克隆人研究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第一例克隆绵羊诞生之日起,关于克隆人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但不可否认,克隆人可以防止人类的退化,克隆人能治疗人类的疾病,对人之本性、生成等各方面的学理分析也有一定的意义,这都是克隆人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