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党制是摩洛哥政治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自独立以来,摩洛哥王室集团与进行政治参与的政党之间的关系总体稳定,且政党在维护摩洛哥民主形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与摩洛哥多年来高效的政党治理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对摩洛哥三个历史阶段进行考察,得出了以下结论:摩洛哥政党治理的模式具有"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四个路径"的鲜明特点:一个核心是维护摩洛哥君主立宪制的政权稳定;两个基本点是实现"权力共享"与"民主形象"构建;四个路径为"分而治之"、军事威逼、政治多元化、笼络与平衡。摩洛哥政党治理做到了分权与集权相结合,政权与王权相结合,君权与民权相结合。这种治理模式既维护了摩洛哥王国的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又促进了摩洛哥的渐进式改革,还有效地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摩洛哥人喜爱绿茶的程度,可以说是一般中国人想象不到的。他们常说“摩洛哥人的血液里都有中国绿茶的成分。”以“从小在绿茶水中泡大”而自夸的他们,甚至对一些中国绿茶有自己专门的昵称,比如管珍眉茶叫“细头发”,管秀眉茶叫“小蚂蚁”。实际上,中国绿茶在世界上最大的绿茶进口国摩洛哥,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或一种饮料,它已成为摩洛哥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的魅力,潜  相似文献   

3.
在联邦德国的450万名外籍劳工中,大约有56,000名是摩洛哥籍人,这是一支颇受欢迎的劳动大军。他们为所在国提供了人力资源。由于他们勤劳肯干,又善于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所以,德国人对他们颇有好感,这就使得摩洛哥人在整个外籍劳工中占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6月的摩洛哥,不冷不热,气候宜人。中国妇女代表团应摩洛哥妇联的邀请于1982年6月10日至20日对摩洛哥进行了友好访问。我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的一员,与代表团一起在摩洛哥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的时光。摩洛哥妇联主席、摩洛哥公主法蒂玛为我们安排了一个十分理想的日程,从南至  相似文献   

5.
阿特拉斯山对摩洛哥的重要性就象尼罗河之对于埃及。古希腊人称摩洛哥为“阿特拉斯国”。古阿拉伯人称摩洛哥为“阿特拉斯岛”,这是因为摩洛哥西北濒海,东南是沙漠,阿特拉斯山脉在中间突出,呈岛形。无论是称“国”或“岛”,这都  相似文献   

6.
阿卜杜·哈迪·塔齐博士是摩洛哥著名学者,在本世纪30~50年代法国占领时期,积极投身摩洛哥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并因此遭受殖民当局的监禁。他曾就读埃及亚历山大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出任摩洛哥驻外大使.塔齐博士担任摩洛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桃李满天下,有著作数十部,其中《摩洛哥外交  相似文献   

7.
1971年初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在那宽敞、明亮的大使办公室里,办公桌、书架上摊满了许多关于摩洛哥的书籍与资料。张伟烈大使经常在这里埋头读书。他是中国驻摩洛哥第三任特命全权大使,来到摩洛哥已经好几个月了,迟迟未能递交国书,因而也不能以大使身份开展外交活动,这段时间正好用在潜心研究摩洛哥的历史上了。  相似文献   

8.
摩洛哥的阿拉维王朝又称菲拉勒王朝.十三世纪初希拉勒人经过长途跋涉,从阿拉伯半岛来到摩洛哥的塔菲拉勒绿洲.在摩洛哥的萨阿德王朝寿终正寝后不久,穆莱·雷席德在1660年建立了阿拉维王朝.然而,在摩洛哥的历史上,他的弟弟穆莱·伊斯梅尔比他更负盛誉.穆莱·伊斯梅尔是摩洛哥一位杰出的素丹,他的雄才大略、励精图治,曾使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摩洛哥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2日,摩洛哥通过新宪法修改草案,确定柏柏尔语同阿拉伯语并列为摩洛哥的官方语言。自1956年独立后,摩洛哥官方语言政策经历了阿拉伯语独尊的"一元化"以及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并重的"二元化"两大阶段的发展和变迁。本文结合摩洛哥柏柏尔文化运动的发展状况,对摩洛哥政府放弃单一化、采取多元化官方语言政策的政治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揭示官方语言政策与语言权利、话语权和国民身份认同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国内、地区和国际局势等层面分析摩洛哥官方语言政策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赛义德·奥依塔是驰名世界体坛的摩洛哥著名中长跑运动员。他的名字在摩洛哥已家喻户晓,被称为“摩洛哥体育的象征”。他数次参加重大的国际比赛,多次为祖国赢得荣誉,是摩洛哥青少年崇拜的对象。对于奥依塔来说,他所经历的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刻,莫过于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勇夺5000米金牌的那一天了。  相似文献   

11.
一、法国保护前后的摩洛哥教育自15世纪以来,摩洛哥先后遭受法国、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和统治,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教育不发达.当时,除欧洲侨民学校外,在摩洛哥值得一提的是犹太人的教育.1864年,摩西·哈易姆·蒙提夫约尔作为世界犹太人协会的成员在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赫曼素丹那里为摩洛哥的犹太人争取到了一些权利.摩洛哥从此有了犹太人创办的法语学校和希伯来语学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犹太人的教育在摩洛哥一直是最先进的.1912年,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920年,法国教育部长海尔蒂先生来到摩洛哥,试图建立法式殖民教育体制.海尔蒂先生后来到摩洛哥的梅克内斯,对一群民事督察作指导,向他们传授工作方法,其中包括计划为贵族子弟建立学校.他提出,要建立初级教育和伊斯兰中等教育,为市民子女开办现代职业学校,在沙漠地区建立乡村学校,为沿海居民开设渔业和航海学校.他说:  相似文献   

12.
自1977年以来,摩洛哥的经济每况愈下,一直靠借债维持。进入八十年代后,债台越筑越高,从1981年的81亿美元猛增至1985年的130亿美元,相当于摩洛哥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摩洛哥还本付息的费用约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22.8%,已接近23%的危险线;至1983年,此比例已上升至36%。据世界银行估计,1985年摩洛哥还本付息的费用应为19.5亿美元,预计1986年将增至24.4亿美元。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巨额债务到期。摩洛哥由于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自1983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紧缩措施,进一步执行经济开放政策,努力吸引外资,扩大外汇收入,并向国际金融界求援,争取获得新贷款,推迟债务偿还期。目前,摩洛哥已暂时缓解了债务困境,但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剧变使许多西亚北非国家的政权面临严峻的挑战,摩洛哥社会的稳定则被视为例外.纵观摩洛哥当代发展史可知,该国的稳定建立在其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向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安全、基本服务和政治参与等方式,摩洛哥政权维护着社会的整体稳定.在营造安全环境方面,摩洛哥政权削弱伊斯兰反对派的力量、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完善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以及在外交层面维护集体安全;在提供基本服务和政治参与方面,摩洛哥政权向广泛的社会群体提供社会经济资源,确保政党和公民社会的政治参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稳定的态势.当出现社会抗议时,摩洛哥政权诉诸政治经济改革和镇压等方式维护国家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名称的演变通常是历史学家们喜欢探讨的课题,因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变迁。在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分为马什里克国家(该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方”)和马格里布(意为“西方”)国家。前者是指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国家;后者则指位于北非和安达卢西亚(西班牙南部)的阿拉伯国家。摩洛哥位于马格里布的最西端,因此摩洛哥最早的国名称为“最远的马格里布”。但欧洲人叫起来很困难,因而将“马格里布”简化为“摩洛哥”。摆脱了欧洲人的殖民统治后,摩洛哥人用“马格里布”作为国名。欧洲人仍读作“摩洛哥”。  相似文献   

15.
地处北非的摩洛哥,七、八十年代文学活动十分活跃。早在六十年代中期,以摩洛哥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阿尔德·拉特夫·拉阿比为首的进步作家创办的文艺刊物《思潮》,在近二十年内起过很大作用,团结了马格里布三国、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一大批青年作家。这些作家笔锋犀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世界,用颜色代名的城市并不多见,把两个不同色彩命名的城市相题并论的就更为罕有,仅此一点,摩洛哥的红白二城已经是标新立异、先声夺人了。更有趣的是,这两座相距甚远、情趣异然的城市还分別代表着摩洛哥的历史与现实,巧妙地为人们勾划出摩洛哥古今沧桑的轮廓。因此,  相似文献   

17.
柏柏尔问题是当代摩洛哥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柏柏尔社会特征与法国殖民统治是其主要根源。摩洛哥柏柏尔问题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56年摩洛哥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柏柏尔精英与中央政府的权力争夺和权力分享为主要特征,不具备现代族裔运动的性质;20世纪70年代中叶至21世纪初,以温和的文化运动为主要形式,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城市柏柏尔知识精英,其族裔认同叙事模式为融入型,以柏柏尔语言文化权利为核心诉求;21世纪初至今,摩洛哥柏柏尔问题开始趋向激进化。当代摩洛哥柏柏尔问题的持续发展源于国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断裂,仅仅依靠政治调控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非派是摩洛哥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派之一,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但在1956年摩洛哥独立之初却被政府边缘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重新适应社会.苏非派的活跃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创新息息相关,正是其与时俱进的革新与发展适应了现代社会,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也保证了自身的延续;另一方面,苏非派温和的宗教观与摩洛哥打击宗教极端思想、塑造温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战略相契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此外,苏非派对摩洛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内,苏非派有助于传播忠诚、温和、开放的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对外,苏非派有助于加强摩洛哥的对外交流,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摩洛哥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经济、文化停滞不前,不仅比阿拉伯东方落后,而且比两个马格里布伙伴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起步还晚.摩洛哥人民反抗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息,“里夫革命”后,法国人被迫同意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出版报章杂志.于是摩洛哥文人开始拥有发表自己思相观点的刊物,如《马格里  相似文献   

20.
任欢颜 《金色年华》2007,(11):17-17
他叫吕克·贝松,法国人。那一年父母带他去摩洛哥度假,晚饭后沙漠上开来一辆拖拉机,有一条白色带暗花的床单被横空扯起来,用两根树干状的东西支在了沙漠上。忽然,白色床单上竟然出现了人影与音乐,他顺着一束有很多飞虫在跳舞的光望过去,发现它们来自拖拉机里一台神秘的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