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是高校从根本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围绕如何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着重对学生党支部建设、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工作思路不够明确、少数基层党组织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教育管理相对滞后、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高校要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党建工作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鼓楼区在培养扶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同时,不断加强“两新组织”领域党的建设工作.形成了“以条为主.以块托底.条块结合”的党建工作格局.按照“面上覆盖.点上突破,质上提高”的方针.实现了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和有效管理。截至2009年底.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540家、党员11182人,党组织和党员数均列南京市区县前列。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在“两新”组织就业的党员大学生与日俱增.而“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处于“小、流、散”的发展阶段、覆盖面低的发展现状,给“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建立高校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对接联动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具体的对策有:掌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定期举办“两新”组织党员专场双选会;跟踪培养进入“两新”组织工作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加强高校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5.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 ,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是高校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这一战略意义出发 ,分析了做好新形式下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阐释了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学生党支部的思路和做法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生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研究生群体具有其独特性,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存在入党动机不够端正、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研究生党员的发展存在着形式化等现象,研究生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也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冲击等问题。创新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切实提高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创新党员发展的方式方法,结合团组织、研究生课题组来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积极探索和利用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的机遇,提高在研究生群体中进行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工作的效率,是探索在研究生群体中发展党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委的重要任务。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 识,明确责任,加强教育,重视培养,把好关口,规范程序,确保质量,积极慎重地发展学生党员。要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发展党员制度建设,推进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化;推行党建三级量化 考评,强化目标管理;积极开展党支部“立项活动”,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要坚持把党支部建立在 班级上,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早在建党初期和战争年代,我们党就很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后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这项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确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战略方针。高校党组织坚决贯彻这一方针,排除“左”的思想干扰,将这一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据统计,从1983年以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坚持标准,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进行考查,严把组织发展“入口关”。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组织发展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任务,必须在组织指导、发展程序、培养教育、队伍结构等各个环节中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发展党员的整体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数量庞大,各地基层党组织加强了对"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手段滞后,"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通过健全"两新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创新流动党员政治思想教育方法,保障流动党员合法权益等手段,不断完善"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清末直隶新式社团十分活跃,各种天足会的成立推动了直隶的不缠足运动。而禁烟会的成立不仅将直隶的禁烟运动推向深入,而且将禁烟与立宪联系起来,将禁烟与收回主权相联系。直隶科教卫生等类新式社团的诞生,在开化社会风气,提高民众素质,促进地方自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式社团的兴起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性支撑,对于民众现代意识的产生、社会风俗的变化,乃至直隶的基层社会结构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美好乡村建设进程中,社会组织可作为协调者、沟通者、设计者,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持续的理性动员力量.在乡村治理新常态下,培育与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顺农村治理主体关系,构建农村社会组织服务体系,搭建农村社区共享基金平台,组建农村社会组织孵化园,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丰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激发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构筑积极和谐的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促进美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此,必须完善乡村党的领导制度,提高乡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积极注入新鲜血液,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改善对农村自治和民间组织的领导,扩大党的影响的覆盖面;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持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府基层党组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党的生命”的党内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党建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制度基础和基本组织原则。政府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进行社会管理的基层领导核心,同时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和认识政府基层党组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基本路径和现实意义将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进而提高新时期党组织整体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包括决策能力建设、发展能力建设、控制能力建设及其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结合灵丘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高度重视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加强并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形成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思想:一是科学认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念与方法、党组织工作职责、党建工作方向与重点等作出科学的论断。江泽民非公有制经济党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建理论,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略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要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青年学生的茁壮成长,针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切实加强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这是继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后,再次关注政府和社会关系,使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互相补充,共同发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在彼此信任、权责明确、规范保障的前提下,构建起相互独立、合作互动、政府主导的新型关系,而要达到这样的关系需要政府对社会组织放活,社会组织同时自立自强,共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新思路,拓展新途径,贯彻新原则,以城乡统筹为关键,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全面贯彻以工哺农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