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持有悖论式的爱情观:一方面,他们眷恋世俗爱情的肉体愉悦之感;另一方面,他们也渴盼冲破世俗的羁绊,升华到圣洁的精神之巅,与上帝之爱结合。玄学爱情诗歌通过"奇思妙喻"将不同的感官体验并置融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偏离了文艺复兴时期精神化、理想化的彼特拉克式爱情抒情诗,彰显了巴罗克文化传统关注动态、主体创造性及张力等内涵的特质,让读者体验到了独特的玄学情感经历和爱情历程。  相似文献   

2.
18世纪英国小说是作为一种对深远的文化和社会变化的文学反映而出现的。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以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小说成为了一种载体;反过来,因为小说对于这些变化的反映而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变化的发生并且使某些观念得以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3.
13世纪末英国国王驱逐了境内所有的犹太人,此后三个多世纪犹太人在英国几乎销声匿迹.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信奉新教的英国人中出现亲犹倾向;出于宗教原因和经济原因,人们开始考虑重新接纳犹太人问题.17世纪,克伦威尔出于政治原因而把接纳犹太人问题提上了日程,加上犹太人自身的努力,从17世纪中叶起,犹太人被允许重新进入英国,并成为促进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科克严厉批判了君权神授的专制主义思想观念,为17世纪初英国民众争取司法独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斗争主要集中在普通法的主导地位、特权法庭的合法性和国王对司法的干预等问题上,其实质是专制王权和法治两种本质对立因素的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中等阶层的壮大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是这一时期英国争取司法独立斗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17世纪的英国,哲学与文学的紧密结合成为文学和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各种哲学思想对许多文学家及其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6、17世纪,英国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变化,近代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市民社会的成长导致了政治上的变革,从而使近代早期英国的宪政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7.
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属于巴罗克文学范畴,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玄学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的研究对于丰富英国巴罗克文学、促进英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乔治·赫伯特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以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而著称.在巴罗克文化语境下考察赫伯特的艺术风格和诗学思想有助于全面、多维度理解赫伯特的诗歌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对整个英国巴罗克文化的把握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是英国国债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而完成制度化的重要时期。英国国债制度化蕴涵着三层含义:英国财政机构的健全与国有化英格兰银行的组建成为英国国债制度化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法律上,英国政府对国债的利率加以引导、限制,使国债的运作呈良性之势;税收国有化的实现以及偿债基金的建立使确保国债顺利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英国国债制度化的实现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瀛奎律髓》《文选颜鲍谢诗评》《桐江集》《桐江续集》所载诸多诗学文本的综合考察,澄清方回诗学接受史上长期存在着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而阐明:在方回的诗歌文体视域和文体价值观念里,古体与律体乃是诗歌体制层面上的划分,两者皆应以写心言志、立论尽意为创作要旨,其诗歌批评并不存在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更重律诗这一倾向.相反,他极力推尊古、律兼擅的诗人作家,其价值评判的主要依据是诗人之“胸腑”和诗作所具有的“精神”,而非诗歌文体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多恩虽在视觉艺术方面鲜有成就,但由于其个人对绘画的喜爱以及与欧洲视觉艺术的频繁接触,使得多恩具有很强的视觉意识和视觉表达能力.多恩诗歌通过奇喻、变形修辞、色彩化和空间化等方式加强文字的视觉表现力,构建出新颖别致的视觉图景.这些视觉化处理方式体现出多恩诗歌对模仿艺术原则背弃后,走向了内心化、主体化,是一种巴罗克视觉特征.巴罗克视觉化处理不仅揭示出多恩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加强了诗歌思想上的张力,而且展现出多恩诗歌的丰富视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是英帝国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段。英国在欧洲以外地区从事殖民扩张虽然始于16世纪后半叶,但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殖民开拓和商业扩张则始于17世纪。17世纪中期是英国发生急剧变动的时代,其殖民扩张和对外战略方面也表现出重大调整和转换。17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北美的移民可以分为被动移民和主动移民,两者都有其深刻的动机。  相似文献   

12.
论16、17世纪英国理性的贫穷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6、1 7世纪英国对待贫穷问题的态度一直受到各类“左”派史学家的严厉批评。本文通过分析英国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实情 ,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评价。认为 1 6、 1 7世纪英国有关贫穷问题的新思想、新观念是一份内容丰富的思想遗产 ,决非“冷酷无情”一类片面之词所能涵盖。它所提倡的自助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理性主义态度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史料的限制,学界对20世纪以前英国诗歌中译的具体史实所知甚少。从1637年艾儒略与张赓合译《圣梦歌》开始,到1898年李提摩太与任廷旭合译《天伦诗》为止,300多年的时间内仅有7种英国诗歌中译版本问世。这些译诗的译者队伍构成复杂,既有西方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本土士人的译者组合,也有日本译者,更有独立翻译的中国本土译者。同时,这些译诗的载体相对丰富。它们或者作为单行本刊印,或者发表在报刊上,或者被插入其他译著单行本。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史角度看,17世纪科学革命是基督教内部的启智过程,包括逻辑演绎方法和实验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是宗教价值警惕这种理智对人类终极关怀所带来的影响的过程.这一双重过程具有矛盾、妥协与互动性,而至牛顿实现了科学上的综合,也是文化上的谐和.它表明科学与文化价值的交织存在,科学的成功既模造了时代的科学精神又赖以其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如此,科学发展就远非囿于工具的应用,而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诗歌的文体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诗歌作为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分类、节奏、韵律、构思、词序、选词等方面都自成体系,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展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因此,诗歌的文体特点和读者欣赏英语诗歌的方法应是相辅相成的,从外缘法和内缘法出发对诗歌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对诗歌意义的更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16.
学界一直对巴罗克文学存在争议,故而更多地用英王的名字来指称十六七世纪的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如伊丽莎白文学、詹姆士一世文学等,而不太愿意称之为巴罗克文学。与古典主义写实原则相背离,英国巴罗克文学呈现为一种积极的文学形态,特别关注内在主观精神,孕育和影响了后来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具有印象美学、荒诞主义、宗教神秘主义等现代性特征。巴罗克现代性使巴罗克文学与文艺复兴文学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一种强势的文体。诗歌从《诗经》、《楚辞》开始即形成了单纯的抒情风格。汉代以后,《诗经》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诗歌的文体强势,建立在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各种文体之中,独有诗歌将汉字形、义、音的美发挥到了极致。诗歌以其语言美的优势侵入到散文,酝酿出赋和骈文两种半诗半文的文体,其实质是文学对语言美的追求。唐代的传奇是史传和诗歌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唐宋以后,诗歌已穷极变化。宋元的理学、明清的八股,小说和戏曲自身文体意识的觉醒,削弱了诗歌的强势地位。古代美学的精华主要来自诗歌。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学中存在地方色彩,英国19世纪的文学中也存在“英国色彩”:简·奥斯丁的中产阶级婚姻观,狄更斯笔下的童工悲惨遭遇,萨克雷书中的资本主义上层社会,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意象和哈代的韦撒克斯的乡村生活,共同形成英国19世纪文学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9.
汉代是经学的时代,文人强烈的宗经意识深刻影响着汉代文体的生成。在汉代文人看来,经学既是天地人间恒久之道的渊薮,也是文章的最高范本和各种文体之源,所以撰写文章只须直接采用经典文本中已有的文体类型,或从经书中抽绎某种文体的潜在形式加以发展,或依经称名稽古制式,或汲取说经方式形成新的文体。汉代经学烦琐的阐释方式和动辄以经为据的风气直接影响到汉代的文体风貌。汉代经学对文体的复杂影响使汉代文体在文学性和精神性两方面都带上了明显的经学色彩。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经学的时代,文人强烈的宗经意识深刻影响着汉代文体的生成.在汉代文人看来,经学既是天地人间恒久之道的渊薮,也是文章的最高范本和各种文体之源,所以撰写文章只须直接采用经典文本中已有的文体类型,或从经书中抽绎某种文体的潜在形式加以发展,或依经称名稽古制式,或汲取说经方式形成新的文体.汉代经学烦琐的阐释方式和动辄以经为据的风气直接影响到汉代的文体风貌.汉代经学对文体的复杂影响使汉代文体在文学性和精神性两方面都带上了明显的经学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