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人说:“编辑的个性即刊物的个性”,也有人说:“有怎样的编辑,就有怎样的刊物”。此话虽不完全,但却道出了编辑的地位和作用。一本刊物的编辑,犹如一座工程的建筑师,要把工程建设成优质一流,当然首先要有质量上等的材料,但有了上等的材料后,到底会建成个什么样的东西,都取决于建筑师的设计和施工,建筑师各自的修养不同,竣工的建筑物风格、质量优劣也就不同。高楼大厦的建筑师是如此,刊物的建筑师——编辑更是如此。在正  相似文献   

2.
打牢根基     
《快乐青春》2009,(6):1-1
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向老师求教,怎样才能把高楼大厦建得更加高大、更加雄伟,以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 老师低头不语,只是用手指了指脚下的土地。在年轻建筑师的几次请求下,老师才说出了两个字:向下。  相似文献   

3.
渺小的善行     
多年前,上海有个小男孩,无依无靠,在一家印刷厂当童工。他酷爱读书,可没钱买书。每天,他从书店经过,总在展窗前驻足张望。  相似文献   

4.
朱晖 《快乐青春》2009,(11):20-21
1965年,上海市民孙喜悦将120元钱存入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回到家里,他将存折藏在一个很少使用的抽屉底部,没有告诉妻子。5年后,孙喜悦与妻子感情渐淡,两人协议离了婚。离婚后,孙喜悦离开上海,搬到了其他城市生活。而那张工商银行的存折,  相似文献   

5.
描绘上海跨世纪发展的蓝图──评华建敏主编的《跨世纪的工程》祝兆松,林锋21世纪的上海将是什么模样?新近由上海市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市副市长华建敏主编的《跨世纪的工程──上海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研究》一书就这一问题对读者作出了回答该书是1993年上...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编辑的个性即刊物的个性",也有人说:"有怎样的编辑,就有怎样的刊物".此话虽不完全,但却道出了编辑的地位和作用.一本刊物的编辑,犹如一座工程的建筑师,要把工程建设成优质一流,当然首先要有质量上等的材料,但有了上等的材料后,到底会建成个什么样的东西,都取决于建筑师的设计和施工,建筑师各自的修养不同,竣工的建筑物风格、质量优劣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6,(10):59-59
本刊顾问张脉贤教授,近三年为宣传徽州文化,不停奔走。集中表现在应邀讲学上。如高等院校有清华大学上海班、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研究生班,有上海新华旅游学院、南京金陵旅游干部管理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专修班、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北京语言学院的外国留学生班及北师大附中黄山夏令营等,都请他讲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8.
“他一个人就是一整部历史”——普希金笔下的彼得大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发 《兰州学刊》2009,(8):197-199
在普希金笔下,彼得是一位伟大的启蒙者、改革家、现代俄罗斯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一位慈爱的家庭之父和国家之父。同时,他也是一个残酷、专制和为所欲为的沙皇;“一个急躁而专制的地主”。彼得的两面性揭示了旧体制下的英雄们的双重性:他们的建设史也是破坏史,荣誉史也是战争史和暴力史,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宏图霸业建立在剥夺很多平民百姓幸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茅盾是一个个性特征十分鲜明的作家,至少有两个方面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第一个方面,他是一个感觉敏锐、视野又十分开阔的作家。从他的小说创作来看,他的创作几乎与时代同步前进。当他刚刚从大屠杀的现场逃出,7月离武汉去南昌,被阻于枯岭,辗转一个月,于8月回到上海,9月,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  相似文献   

11.
容闳与上海     
容闳(1828—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又是期待并致力于祖国进步富强、跟上世界潮流的真正的爱国者;他是一个充满热忱而不谋私利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教育救国论”思想的早期阐发者,以及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在容闳84年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上海则是容闳在国内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计达10多年,其中有青年、中年时期,也有老年时期。他的主张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由变法维新到反清革命,在上海留下了闪烁思想者光彩的印迹与卓越之贡献。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离不开的心理机能。 马克思说:“蜘蛛的操作,和织工的操作类似: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还使许多以建筑师为业的人惭愧。但是,使最拙劣的建筑师和最巧妙的蜜蜂相比显得优越的,自始就是这个事实:建筑师在以蜂蜡构成蜂房以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把它构成。”(《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63年版第172页)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人与动物的活动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人有想象能力。所以,想象必然要介入到人的认识活动、生产劳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中去,而且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梅溪学堂的“优胜记略” 1904年2月,春寒料峭。在皖南通往浙江的崎岖山道上,尚不足13岁的胡适随着他的三哥,外出求学。此行的目的地是上海,在家乡已经开蒙的胡适,一意外出,寻求“新教育”。此后,胡适在上海,一共呆了六年,直到放洋赴美。其间换了四所学校: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新中国公学。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的潮流根据上海跨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宏伟目标和一流城市、一流文化的发展框架,上海的文化娱乐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不但是满足人民文化消费生活需求的支撑点,而且是扩大就业、创造利润、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第2产业,从整体上看,它又丰富了上海的文化形象,成为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实力他重要环节。自1984年7月出现全市第一家营业性舞厅和茶座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培养和引导,上海文化娱乐的产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它在种类和数量、经营方式、投资规模、综合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据199h年底的统计,上海已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师需具备较强的设计、合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基于合作博弈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建筑师人才。通过将合作意识贯穿于课程中,设定相应的强制性协议,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正确的合作关系以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在合作中锻炼各方面能力。建立了评价学习成果的实时评价体系,并运用了相应的评价方式与标准。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了综合素质,符合工程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陈望道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著名学者、早期社会主义人士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就一起开展宣传苏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抛弃了"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幻想.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后,他回国在浙江"一师"任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出社会改革的一些具体设想.他在上海任<觉悟>副刊助编时,努力把它办成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阵地.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他参加发起组织上海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是上海早期建党8位元老级功臣之一.上海共产党建立后,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姚溱,江苏南通人,1921年生,早年献身革命,毕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是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1966年横遭林彪、江青两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含冤而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沉冤昭雪。 上海,是姚溱长期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锻炼成长的地方。他熟悉上海,上海人民也崇敬他。“孤岛”时期,他以秦佐笔名为《上海周报》评述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90年代是上海城市面貌发生剧烈变化的 10年。上海变新 ,变高 ,变大 ,举世瞩目 ,其城市布局和功能定位已赶上或接近国际著名的特大型都市。 2 1世纪已经来临 ,新世纪上海将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 ,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理论界在讨论都市形象与审美文化时 ,每每侧重于文化艺术方面 ,以及市民素质和审美情趣的培育上 ,对都市建筑形象的审美问题关注较少 ,认为这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们的事。笔者以为 ,这一看法是不全面的 ,新上海都市形象的建立和发展 ,是与建筑审美文化的提高分不开的。一、建筑的文化内涵与都市形象都…  相似文献   

19.
张文勇 《云梦学刊》2012,33(6):154-155
张鸿声是国内研究城市文学的著名学者。新近,他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著《文学中的上海想像》。这本书不仅是对百年来关于上海文学的整体研究。同时也试图改变城市文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卜正民  孙竞昊 《中国学术》2004,5(1):174-198
徐光启(1562-1633年)被认为是晚明时代为耶稣会所改变信仰的最显赫的人物。他的故事已广为人知。徐于1562年生于上海,他一步步通过各级科举考试,直至在1604年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他在1630年被拔擢为礼部尚书,并于1632年,也即他去世的前一年,转升内阁大学士。徐是在1595年开始了解基督教的,这时他已身为生员,正在为考取举人而用功。在取得举人而再向进士努力的阶段,他于1600年遇到利玛窦,进而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