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洋一直是澳大利亚文学作品关注的焦点。在澳大利亚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的描写和关注已然成为澳洲作家和作品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澳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对海洋的关注,并罗列了当今西澳文学界的主要作家及其关注海洋的主要作品,阐述了海洋话题在澳洲文学作品发展史上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浅滩》是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的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获奖作品。凭借该作品,温顿可谓小试牛刀便一举成名。小说围绕西澳大利亚捕鲸小镇安吉勒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鲸鱼捕杀者和保护者激烈对抗引发的骚乱展开,准确捕捉了安吉勒斯在新时期国际环保组织掀起的反捕鲸示威活动中受到的强烈冲击和震动,以及小镇居民对捕杀鲸鱼的不同态度。蒂姆·温顿将有关鲸鱼的航海日志﹑报纸摘要﹑示威口号以及科学文献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拼贴叙事,其生态主题跃然纸上。通过捕鲸者与反捕鲸者的较量,《浅滩》强烈地体现了生态主题和环保思想。    相似文献   

3.
评论家A. G. 斯蒂芬斯在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他向澳大利亚国内介绍欧美同时期的作家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他提携了国内众多的作家.在其大量的编辑手记和专栏评论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澳大利亚文学创作的问题,如澳大利亚文学的创作标准和文学民族化以及文学经典等.他对这些问题的创见性认识奠定了他在20世纪初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界的地位: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进入澳大利亚,文学节是一个重要渠道.澳大利亚的"阿得莱德作家周"、"墨尔本作家节"和"悉尼作家节"等众多的文学节,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通过邀请中国大陆的作家翻译家和来自海外与澳洲本土的华人华裔作家,并在文学节上推介他们的文学作品,把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历史介绍给了澳大利亚的读者,发挥了两回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麦克尔·怀尔丁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新派”作家,也是澳大利亚“新左翼”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重拾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反对“新批评”将文学作品与社会政治语境隔绝的做法,主张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对话;摒弃“新批评”僵化而冷酷的形式主义,强调对“人”的关注;认为“新批评”学者撰写的文学史过于狭隘,主张重写激进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呼吸》是蒂姆·温顿第四次斩获澳大利亚文学第一奖——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的作品,小说刻画了澳大利亚人强烈的反平庸意识。小说人物极度恐惧平庸,疯狂逃离平庸并付出惨重代价。平庸恐惧症昭示的是澳民族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即文化自卑。小说跨越的时代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延续至新世纪,体现了以作家温顿为代表的整整一代人对“平庸”的思考,《呼吸》准确把握了多元文化时代澳大利亚人仍然无法完全摆脱来自文化自卑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学作品艺术价值载体的文学语言,其区别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他文体文本语言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作家们在语言使用上的艺术性及创造性。前景化是文学作品作家们借以突出其思想并创造出文学作品某种特殊的艺术和美学效果的基本方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家们通过偏离语言使用规范而使某些东西凸显出了,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本文系统论述了文学语言前景化及偏离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前景化与突出及反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实例,展示了文学语言中前景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蒂姆·温顿的近作《呼吸》中,冲浪已不只是一项集冒险与挑战于一身的运动,冲浪演化成了一个充满引诱的霸权主场,成为霸权施展其威慑力的一种隐秘途径.极限运动带来的刺激和快感被畸形地塑造为个体价值的体现,而这一结果与霸权意识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渗透和刻意诱导密切相关.在夺命的死亡游戏背后,温顿揭露了藏匿于神秘面纱之后的霸权及其带来的创痛.《呼吸》凭借其深刻的政治隐喻意义成为蒂姆·温顿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9.
从吸人眼球的"异类"文学人物的变迁中,探析相隔近百年的作家对于社会问题、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透过《狂人日记》、《南方》的人物塑造目的来了解不同时代赋予作家的不同创作使命。在对文学人物的分析与作家创作追求的比较中,领略作家关注世界、关注人性的人道主义情怀,理解这些"异类"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反映现实,不是照相式地反映或机械地复制生活,而是能动地再现生活。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是经过作家分析、选择、加工、改造了的生活,它融合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渗透了作家的思想与感情,流露出作家的观点与主张。因此,文学作品是具有一定倾向的。作家在作品中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社会情绪、愿望、理想来展示和表达对一定生活现象的意向,是使作品成功的重  相似文献   

11.
蒂姆.温顿是目前澳大利亚最多产、最负盛名的年青作家,其短篇作品《邻居们》无论是从美学标准,还是从历史标准的角度评判,都值得一读。从美学角度看,它继承了澳大利亚传统短篇的风格,叙述平实,语气自然,细节生动。从历史角度看,它对生活和世界进行了理性的审视,描述了一群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揭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以作品折射社会、反映生活,启迪人生。  相似文献   

12.
《浅滩》是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的迈尔斯·富兰克林奖获奖小说。目前,对该小说的研究多局限于其生态主题思想,而对其揭示出的人性阴暗面的主题鲜有涉及。本文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善良、积极向上”的理论, 以文本解读的方式剖析小说中暴露出的人性的自私、贪婪、冷漠、盲从和无知等五种“搁浅”现象,而要解决这五种人性“搁浅”的问题,唯一有效的途径是解决生存问题,以真诚和信任为基础建立一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人性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曾获得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位文学大师及其文学作品充满着戏剧性的矛盾。从他的生活道路、作品内容、作品主题、创作方法和生活态度等多方面可以看出帕特里克·怀特及其作品的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14.
海洋作为游仙主题和抒情对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但金庸却创造性地将它作为一种环境背景应用于其武侠小说里.他通过海战和海岛描写展现大海,表现了悲剧性的崇高、男性意识、至真爱情及隐逸情怀、神秘感观、反传统的个性独立等主题.其武侠小说海洋环境描写以陌生化视角,在与民族心理的冲突中展开传奇性叙述,在幻相世界中得到心灵满足.在海洋景观映衬下,小说进一步塑造了不同人物性格,使其更加丰满.作者把海洋景观作为其武侠小说的背景,展示了多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颜延之是南朝宋重要的文学家,一生写作了大量的诗文,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由于他的一些作品写作时间不详,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诗文本身以及对颜延之的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各个方面材料,就其中四篇作品的写作时间进行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厄普代克是一位平凡而独特的美国当代作家。作为同代人中最有天赋的创作家,他在三十八年的漫长创作生涯中成果累累,尤以兔子四部曲为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它横贯于他的创作盛年。由于他早年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在四部曲中以极精细的笔触将意识流、荒诞等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以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他在讨论性爱的地位及宗教的价值时以悲剧性的事件来揭示矛盾冲突的剧烈,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并最终达到探讨人类一般处境和人性一般特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