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重商思潮体现在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述中,在理论上属于晚期重商主义的范畴。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中国近代重商思潮具有反侵略、反洋务派干预的特点。它对封建经济教条的批判、对促进近代经济思想的变革以及对中国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形成所具有的意义,使它在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这些重商主义理论既流于纸上谈兵,又未能引起清朝政府的重视,加上其理论的自身缺陷,因而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2.
初论中日近代启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论中日近代启蒙思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近代启蒙思想的兴起,作为世界近代史上的一种历史现象,并非为日本所特有。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启蒙思想。正如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与中国戊戌变法运动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迥异的结局一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亦称...  相似文献   

3.
救亡、变革、启蒙是戊戌思潮的主题,批判与创新是戊戌思潮的根本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使变革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变革成为近现代中国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变革乃是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过程中,人的近代化至关重要。它对推动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文化革新,哺育一支新型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所决定,戊戌思潮在理论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急躁情绪。同样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在戊戌时期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是同步展开的,因考虑服从现实斗争,也势必要影响思想启蒙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戊戌与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两座里程碑。两者都涵纳了近代文化革命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昭示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主线和脉络。因此,全面阐释戊戌思潮对五四思潮的影响,弄清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对深入认识戊戌思潮...  相似文献   

5.
再论中日近代启蒙思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和日本近代史上,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启蒙思想。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亦称戊戌启蒙思想)与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亦称明治启蒙思想)在思想形成、基本内容、历史作用方面,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截然的不同。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6.
陈琪是中国近代博览会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是近代中国博览会的研究者、倡导者、实践者,也是集大成者,是"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之第一人".风起云涌的重商思潮,推动了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兴起,为陈琪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对博览会的深入考察,使陈琪有了对博览会作用的独到见解和筹办博览会的切实办法;官员的赏识和提携,商界的信任和合作,使陈琪能起到沟通官商的作用,担当推进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发展先驱者和开拓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浅谈日本现代化的思想前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奋起直追,终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最初启动中,明治启蒙思想固然起了润滑剂的重要作用,但幕府末年兴起的诸种思潮的历史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说,明治启蒙思想是日本现代化的一支高亢激昂的思想进行曲的话,那么幕末的诸种思潮就是一曲低沉浑厚的思想前奏,尽管其中还夹杂着并不和谐悦耳的旋律或音符。探讨日  相似文献   

8.
思想启蒙,作为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其普遍性和共同性。但是,各个国家的思想启蒙,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结构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的不同,又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那么,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产生于东方落后的国家——日本,它具有什么特点呢?搞清这个问题,对较科学地把握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和理解日本近代思想的特质,无疑是会有所帮助的。下面,试通过与西方的法国和东方的中国的比较,来简要阐述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格的构建——“五·四”时期文化激进主义者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探索和启示·陈红一个多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对人的现代性的探求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一样,经历了一个一波三折、步履维艰的历程。经过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和近代启蒙思潮的理论孕育,“五·四”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很大的相似处、相较之下它们都有反官方反学院反传统的思想.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审美现代性所引发的先锋艺术的基础.三十几年间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样式到现在慢慢走出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或中国样式的当代艺术,而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也经历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对西方艺术的误读,而就其发展方向来看,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一样它都是一场是思想解放的艺术思潮.  相似文献   

11.
思想启蒙是指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批判中世纪蒙昧主义和封建主义,宣扬近代社会政治主张,以实现人们观念的变革,促进近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制度确立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世界范围来讲,它既包括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国明末清初的反理学思潮、日本德川前期元禄时代的“学艺复兴”等早期启蒙,也包括法国“18世纪启蒙”、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日本明治初年的启蒙等近代启蒙,还包括一些后进国家当代所进行的启蒙。  相似文献   

12.
田东奎 《唐都学刊》2002,18(1):26-29
中国近代的主体意识学说是在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基础上 ,吸收西方主体意识学说 ,并与之交融、碰撞的产物。主体意识学说构架有三个组成部分 ,即利益观、权利观、平等观。主体意识学说顺应近代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 ,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但由于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迟滞、缓慢 ,使主体意识学说向纵深的发展不够 ,同时 ,该学说还存在一些封建糟粕  相似文献   

13.
五四启蒙的困境:在历史与价值之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现代化历史语境中启蒙内在的价值冲突,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固有思想矛盾以及启蒙嬗变的内在思想原因。作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未完成的现代性启蒙。它奠定了中国文化转型的现代方向,但却徘徊于文化与政治、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而未能完成现代性的价值整合。启蒙的仿徨与蜕变,固然有其外在原因,如民族危机亟迫的严峻历史环境,欧战凸显的西方文明的危机,苏俄的崛起所导引的社会主义风潮等等。然而,启蒙思潮内部之历史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歧异,则是其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封建传统经济观念——农本工商末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全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论述先秦两汉时期“重本抑末”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形成历代地主政权奉行不替的经济指导思想;两晋南北朝时期“贵本贱末”思想的出现和强化,则是本末思想发展史士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历史现象;从唐代起,传统本末思想基本上趋于教条化,相反,新的工商观点应运而生,并在南宋时期揭开本末问题上传统与反传统斗争的序幕;到明清时期,反对传统本末教条斗争的继续发展,在客观上适应了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最后在近代资产阶级重商、重工思潮的冲击下,封建传统农本工商末教条迅速趋于幻灭。  相似文献   

15.
陈国庆 《唐都学刊》2006,22(2):103-107
晚清进步思潮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其主题是救亡与变革。它的直接思想来源是明末清初以后形成的各种思潮,其中包括汉学学术思潮与今文经学思潮,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潮,还有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学说。晚清进步思潮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中西古今各种思潮的相互交融与裂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对科学理性的追求,对进步观念的信仰,还是对责任意识的崇尚,启蒙运动的精神财富是丰厚的.尽管对于启蒙精神的反思与质疑仍在继续,但只有重新认识启蒙精神,才能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才能切实推进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易鹏 《社科纵横》2020,35(1):104-108
从历史之维审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重要问题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进路是怎样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道路维度、现代化维度和民族精神特质维度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思想探索轨迹和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以思想启蒙使命和现代化图景批判解构封闭僵化的"天朝上国"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分的滋养,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汇聚力量进而推动中国历史巨变。明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进路及其贡献,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生成、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百年美学的兴起和演变与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相伴,它既受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改造,涌现出粱启超、鲁迅、王国维以及宗白华、朱光潜先生等一大批美学大师。他们将美学建设与改造国民性、塑造健康人格时代重任结合起来,其立人精神与美学理论浑然融为一体,给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令人景仰的风范。  相似文献   

19.
李宝明 《社科纵横》2010,25(3):84-87
个人主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潮,这个思潮涉及到了国民性改造、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思与批判、人的解放和人格独立、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理想与社会革命等等许多具体问题。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观具有极端和空想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观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消退都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近代近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能够产生持久性影响的,并且最能引起国人反思、研究的思潮,无疑当属戊戌思潮。以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先进的思想家,站在时代潮头,演绎了一场空前的思想文化运动。其影响所及,早已超过了那个时代。为了对戊戌思潮进行整体考察,张锡勤先生推出了《戊戌思潮论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以下简称《论稿》)这部力作,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比以前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作者除了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外,对戊戌思潮中的主要思想潮流进行了专题性论述。资料的精当与思想性、学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