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愈发广发而深入,本文也在中国模式的视角下来探讨社会治理的相关问题。社会治理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政府主导推进、公众积极参与、遵循公平取向与以法制为保障等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从注重公众需求、实现社会公正,转变工作理念、与公众良性互动,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公民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市场经济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我国公民社会逐步崛起,这对各级地方政府治理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传统的地方治理存在着行政成本高、效果差、政府管理手段落后等弊端,难以适应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对此地方政府应顺利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树立政府主导——社会合作的治理理念,改进公共管理方式,实现地方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在把治理理念引入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变革中时,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潮流。理论界对社会治理概念的定义日渐丰富。治理作为促进公民参与、公开、权责对等的制度模式进入了公众视野,也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个人、政府、社会都致力于通过治理以实现秩序、效率、公平等多元价值,以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治理作为一种一种价值追求,就要求改变传统权力的运行方式,社会治理包括公民社会的成长、公共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政府作用和地位的自我调适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是建立现代政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础配置之一,但面对这一个政治理念,我国当前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又或是公民自身政治素养都很不成熟。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时,选取的角度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有哪些需要的基本要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将所有期待要件全部罗列出来,而是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要件进行分析。同时,以为什么选取这三个要件作为分析的视角,首先用心理趋向这个要件激发公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其次用参与模式为公民提供一个能够实现参与的路径;然后用公民的有效权利的实现促进公民与国家的互相调适,最终实现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公民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公民精神的缺失是最大的障碍。本文从社会公德领域与政治领域阐述了公民精神的内涵,并针对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学校公民教育、加快法制建设、发挥公民社会作用、完善政府与公民交流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中国公民精神的内化。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电影《音乐家》开机了,这是中哈两国首部合拍作品,讲述了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救助的动人故事.2013年9月,正是在哈萨克斯坦,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一个更加广阔、开放、包容、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此框架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推动实施了"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电视中国剧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砖国家电影节"等一系列项目,弘扬丝路精神、增进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今年十月召开的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因此,研究社会治理视阕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的觉醒促使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稳步前进,同时社会的现代化又极大地提高了国人的公民意识。本文分析了公民意识的内涵和外延,并具体阐述了公民意识在现代社会的体现以及提高公民意识在实现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先贤眼里,冷漠、麻木、自私是中国国民性。鲁迅深受国人"欣赏"同胞被杀戮之刺激,愤而弃医从文。梁启超痛陈,"旁观"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也,"无血性"为吾全国人所专有物也。林语堂沉重叹息,我们"有太少的公民,太多的私人"。柏杨甚而激愤说:"从没有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么自私到牢不可破。"由于冷漠、麻木、自私,中国社会成了令孙中山痛心疾首的"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10.
香港创新科技署推荐56名香港专家加入"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获中国科学技术部批核。这是创新科技署首次推荐香港专家进入专家库。香港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2月10日公布这个消息时说,专家库的香港专家会配合科技部的工作,参与编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指南、担任科研项目的评审工作和评估已批准项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列入大会主题,强调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和谐,应着重把握以下"六个有机统一":一、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12.
电子治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政府治理的新的治理模式,旨在增进公民、消费者、行政人员、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之间的互动。电子治理带来了行政与信息处理上的益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改善了政府与公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但电子治理尚未完全取代传统的政府治理。文章通过探讨电子治理的内涵及其存在的争议,进而分析电子治理与传统政府治理的竞合。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四大移民国,仅次于墨西哥、菲律宾和印度。去年37130名中国公民入籍美国,亦名列全球第四。同时,随着中美经济大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移民美国的意愿及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揭示当前中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如何服务于社会管理。建立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库,深入数据库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回首"十三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劳动关系保持了总体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框架基本确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工作,2015年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治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环.山东省济宁市作为全国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创新传统文化应用,聚焦重点领域突破,着力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努力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我国对于道德问题就予以高度重视,道德也逐步发展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缺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种现状,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切实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提高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以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为依据,系统阐述了众多社会道德确实的成因以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杭州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城市、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在2021年10月26日发布的《2021—2022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中,公布了最新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杭州位列第2名.  相似文献   

19.
继去年6月,审计署首次全文公布审计报告,点了中央四个部委的名,曝光了一批大案之后,今年6月审计署又如法"炮制",将被媒体称之为有史以来措词最为严厉的审计报告再次公诸于世,审计长李金华再度成为公众人物。 在"审计清单""横空出世"震动全国之初,"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就以"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相似文献   

20.
法治思维是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将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至战略地位,提出一系列旨在进一步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机关权力的举措。我国的法治建设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法治思维中考察行政权限的规范至关重要。社会的良好运转离不开在党领导下的政府行政权力的合理规范,限制过大难以发挥行政权力的职能,限制过小则可能侵害公民正当利益。因此,法治思维视阈下考察行政权限规范,不仅关乎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效果,还关乎人民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