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2008,(12):37-38
身处职场,就必须与不同年龄的同事相处,年龄的差异造成的代沟成为职场中同事间交流的障碍,甚至还可能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职场员工更愿意与“同代”和“隔一代”的群体交流。在交流的内容上,“80后”的员工相对其他年代的员工会更加“公私分明”:与特定群体交流工作问题,与其他群体交流生活问题或娱乐问题。  相似文献   

2.
祝红艳 《职业》2010,(2):30-31
80后是第一代引来如此多争论和关注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里的第一批人,即1980年出生者在2010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1980年出生的人现在生存状态如何?智联招聘开展的特别调查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其中80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  相似文献   

3.
关注"80一代"这个拥有2.4亿成员的部落 无需杀伐争战,毋膺沙场点兵,沿袭新陈代谢的职场规律,"80一代"理所应当地擎起职场大军的猎猎战旗,迈向职场发展的另一个无极.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形成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理由使年长的管理者用略带戏谑的语气以"80一代"的称谓来定义整整一代职场新人.  相似文献   

4.
你家庭牛吗?你是名校吗?拼爹、拼钱、拼校、拼靠山……‘X二代”纵行职场。“拼爹"能成功么? 本刊记者通过与六位年仅二三十岁的职场精英深度对话,展现他们“不拼爹”、“不拼校”、无背景、没有钱,靠自身努力成为“职场牛人”的精彩故事,深刻解读“拼信念、拼实力"的职场成功学。  相似文献   

5.
刘晗  木木 《职业》2009,(4):4-6
杜拉拉,一个小说中的虚拟职场人物;李可,一位职业经理人兼走红励志书的作者。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名字横空出世。并创造了无数个“职场神话”——李可一夜成名,专著在全国热销已经超过80万册;而杜拉拉在李可为她搭建的“虚拟职场”中,用智慧、信念和奋斗,在充满勾心斗角的险恶人事关系中杀出重围,为现实职场中的白领们树立了典范。也成就了杜拉拉这个职场偶像。《职业》杂志专访李可,为您揭示杜拉拉背后职业女强人的职场旅程。  相似文献   

6.
胡学萃 《职业》2009,(8):12-13
近来,一本名为《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的书火爆异常,而现阶段应届毕业生的另一个符号就是“80后”,职场新兴力量的主体也是80后于是非80后和80后的新一轮口水战又拉开了序幕。隔岸观火总觉得不过瘾,于是本期《职业》深入职场,收集到了五位80后与80前主管、老板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7.
80后是第一代引来如此多争论和关注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里的第一批人,即1980年出生者在2010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1980年出生的人现在生存状态如何?智联招聘开展的特别调查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其中80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  相似文献   

8.
李倩倩  木子 《职业》2010,(2):24-25
天气一凉,就涌现了一批“职场冰美人”,天天热水不离手、暖水袋不离身、一层层把自己包裹成严严实实的粽子,还是免不了手脚凉得吓人。夸张点说“职场冰美人”正在“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刘晗 《职业》2010,(1):74-75
先是海外求学回来在国内打工,后在事业辉煌之时脱身再度奔赴海外到非洲安哥拉做人力资源管理……“面人无数”的职场经历让他意识到“面试”这一步的关键。于是,他决定给职场人办一件大事,扫清他们在职场第一步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李艺 《现代交际》2006,(11):10-10
她们进入职场时间不长,却凭坚持与自信玩转工作魔方。也许在她们的概念里一切都是要“趁早”的。近来,一谈起部分80后女生的“抢婚”风潮,人们多要惊讶地瞪圆眼睛——她们在想什么,她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她们的勇猛由何而来……其实,远不必如此惴惴,虽然80后女生的我行我素和冒险激进属于共性,但外在表现形式上却并不统一。你看到有人在“抢婚”,那有没有看到更多的80后女生在职场中的“抢”行动?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10,(11):40-42
《职场》杂志独家媒体支持的一档MSN职场类视频访谈节目,邀请各行各业的重量级嘉宾,分享职场故事与智慧,“用他们的经验。成就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肖保根 《职业》2011,(25):48-49
初涉职场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抵御各种职场风险的能力差,有时会将职场“流行性传染病”误认为是职场的主流,因而盲目跟风,结果交了不少“学费”不说,还阻碍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冬 《职业》2008,(7):44-44
近日,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前程无忧”在全国发起了《你的职场是否“缺氧”》大型专题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6.82%的职场人正处于职场“缺氧”状态。其中,“讨厌现在的工作。厌职”的症状比率最高,达到48.74%,其次是“无精打采,无所事事”这类症状,比率为39.16%。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厌职情绪要比男性高8%以上.此外,“感觉透支,身心疲惫”是另一种“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14,(22):48-48
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渐落地,生育“二宝”成为众多职场人计划的一件大事。一项针对“职场人的‘二宝’计划”网上在线大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职场人想生育“二宝”。当前,制约人们生育二胎的意愿,有63%的人认为是经济因素,39%的人认为是家庭因素,选择健康因素的人占33%,还有19%的人选择工作因素;而面对“如果生育二胎,对公司最迫切的要求”这个问题,66%的职场人想要公司福利完善,近六成人要求不加班。  相似文献   

15.
骆潇 《职业》2008,(12):35-36
如果要找一个比喻来形容2008,不少职场人都会用“坐过山车”来形容今年的感受。爆发频率颇高的大事件不断突破着职场的心理承受底限,在大变动中,劳碌了一年的职场人会收获怎样的心情和成长?为此,知名人才媒体《职业》杂志特别联合搜狐就业频道推出“2008’年职场人成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成为对职场人最有启发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16.
王丹 《职业》2008,(9):16-16
东坡居士的千古绝唱写得好——“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每一位“职场过来人”都曾经是“职场鲜橙”,有过初入职场时的“雄姿英发”,也难免遇到些许挫折、困惑。然而多年后回首当初,冲动、激情也好,困顿、烦恼也罢。只要用心体会。点滴心得都可能是金玉良言。对职场新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马各 《职业》2011,(4):29-29
身处职场,每当山重水复,每当怀才不遇,你是否分外企盼能得到高人特别的指点与提携?寻找导师之路,你选择主动出击还是被动等待?在《职业》杂志与搜狐职场联合开展的“2011,为自己找一位职场导师”调查结果显示,93%的职场人希望拥有自己的职场导师,40.4%的职场人会主动邀请他人做自己的职场导师。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8,(7):26-26
“开会”恐怕是职场人士最为熟悉的一种“工作方式”,有人说,不开会的职场人士要么工作不饱满,要么级别不够高。还有人说,开会是工作方法,是一种工作态度,还是领导评定你忙与不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姚扶有 《职业》2013,(10):82-84
职场其实很像如今的娱乐圈,如果你在职场这个大舞台是个角儿的话,那么老板就是台下的评委或观众。如何讨好老板、让老板为你的表演喝彩,甚至成为你的“粉丝”?这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根据自己在“职场舞台”上的角色位置,加上正确的表演技巧,你就会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在老板面前迅速“窜红”,让老板成为你的第一号“粉丝”。如此,升职、加薪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0.
真子 《现代交际》2006,(7):10-11
60、70、80年代.三代人构成了现今职场最美丽的风景。“6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压力;“8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误解;“70年代”呢?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夹缝中寻求发展,他们也很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