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了解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后期各卷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变化,是一个涉及能否正确理解亚氏本体论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关于实现是本体的思想才是亚氏形而上学探索的真正结论和最后达到的高度.搞清这一思想,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实践哲学对旧形而上学的扬弃.一、从语言到直观——亚氏本体论视角的转换《形而上学》第七至九卷一般被公认为是亚氏本体学说的核心,属于该书的后期各卷.在这部分著作中,亚氏思想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从早期对本体的多方思辨,转向把形式视为主要本体.因此,一些研究者据此认为,亚氏后期回到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或因此把亚氏视为调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论者.这种观点在国内一些西方哲学史著作中并不罕见.为了有利于澄清这个问题,并从相关概念中剥离出实现这个范畴,本文先须作以下考查:第一、亚氏对本体探索的视角是否有所变化?在早期著作中,亚氏对本体探讨的主要视角是把本体规定为主词,它“既不能述说一个主体,也不能存在于另一个主体之中”.这个视角对亚氏的思想发展曾产生重大影响.正是从这样的视角看,本体论才成为探讨作为存在之存在的学说,成为追问作为第一本体的个别事物为什么能够进入语言,成为与存在(是)相关联的主词,到底存在(是)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但是,第一本  相似文献   

2.
"善"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至善和幸福。在他看来,"善"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这些目的中,有一个最高的目的,即至善,那就是幸福。人的合乎"善"的行为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承认、尊重万物的目的并追求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对"善"的理解与描述目的是指导人们能过上一种合乎德行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存在论与神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学界争论的焦点。20世纪以来,以帕奇克-弗雷德为代表的核心意义解释提供了处理该问题的经典方案,该方案中特殊实体与一般实体之间的原因论关系需要得到进一步说明。作为《形而上学》中计划性的一卷的B卷,对此提供了关键思路:作为一门探究本原和原因的科学,形而上学处理的是本原如何普遍地作为存在物的原因,本原的必要条件是作为实体。从而,形而上学就可以同时处理与存在和实体相关的讨论,以及实体作为本原如何是其他存在者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将亚里士多德的探究统一在同一门科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证明了几类本原有向图的本原指数等于直径 .  相似文献   

5.
本质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本质和规律是同一类概念,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在现象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都是人认识事物所得到的同一认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从认识论方面提出“本质”这个范畴,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事物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事物,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怎样才算认识了这个“存在”呢?亚里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牵导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思想走向的两大哲学巨子 ,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指出了“美”的哲学含义和构成美的本体要素。他们对一系列审美原则的精到分析 ,开创了西方人以总体知识为背景的 ,采取配套方法探讨美和美学问题的先河。对他们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和比较可看出许多相同和相异之点  相似文献   

7.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一次本原思想的革命。马克思用社会性、活动性和对象性等原则破除了形而上学本体论中的个别性、非时间性和非关系性等原则,使哲学的基础从旧本原论转向了面向现实事物本身的新本原论,同时也使方法论从"实是求是"转向了"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西方学术史上的杰出人物。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大的思想家。”(《资本论》第1卷第494页)恩格斯也曾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转引自《哲学史》第1卷第117页)。马、恩在赞誉亚里士多德那“百科全书式的科学”时,肯定了他卓越的、多方面的学术造诣。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毕生从事巨大的学术理论工作,不仅兴趣非常广泛,研究范围遍及各个领域,而且学问十分渊博,学术成果名列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源远流长,对世界各国的法治思想的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正在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而言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从对他的法治思想的论述出发,层层深入,最后得出其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若干启示,主要包括:确立法治观念;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制定良法;慎重立法和重视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没有法治理论的指导,借鉴前人的法治思想对于创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开创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新局面不无意义。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实行法治的思想和对法治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及其对如何走向法治的探讨,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某些认识却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生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问题逻辑似乎还说不上有什么历史,更不用说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了。的确,严格意义上的问题逻辑的有意识地、专门地探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没有的。可是,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亚里士多德对问题逻辑提出了某些思想。一、两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的问题逻辑思想明显受到其认识论,特别是认识的目标在于求得事物之“所以然”的观点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对古希腊文化背景下的论辩风气的自觉反应。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博学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以自己创办吕克昴学园的亲身教育实践为基础,高度地总结了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经验,并有所分析地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教育学说。三者溶为一炉,形成了一个涉及到教育的性质、目的、作用、制度、内容、方法等问题的独特的教育体系,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丰富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两书之中。本文仅就他的德育思想作以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揭示了“法治”的含义 ,认为法治包含两个基本要素 ,即良法和法律至上原则。他进一步指出法治的理由在于法治符合正义 ,法治优越于人治。在法治的具体实行方面 ,他认为要通过立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本文最后评价了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历史功绩 ,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首创了法治的完整体系 ,他的一些观点对我国法制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归纳归纳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西塞罗翻译著作时译作“内引”;日本学者译为“归纳”。这些都是意译,大致表达了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要地体现在他的著作《工具论》中。什么是归纳?他认为:“归纳是从个别到普遍,从已知到未知并  相似文献   

15.
公民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古希腊城邦孕育了最早的公民观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最早提出公民理论的学者。作为西方公民理论的源头,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思想涉及到公民与城邦的关系、公民资格和公民政体等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对今天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古典共和主义的代表,亚里士多德的公共利益思想是异常丰富和多层次的。他主张政体应以公民的共同利益为施政目标,要契合城邦的公共利益。在公共利益的思想内涵上,注重凸显公正在城邦中的地位,强调德性的价值与城邦共同体的安全。在公共利益的实现上,一方面力主确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另一方面强调发挥法律、教育以及公民德性的作用。公民的个体利益与城邦的整体利益在城邦共同体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城邦政治顺畅地运转。  相似文献   

17.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范畴.中道就是“适度”、“适中”、“执中”,是一种“无过无不及”的状态.中道是相对意义上的中道,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中道不是折衷主义或者调和主义,中道的实现并不容易,必须依靠人的理性不断地去追求.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物”和“最伟大的思想家”。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研究中,虽然也涉及到了亚里士多德的人学思想,但对其作专门系统的研究还很不够。为此,笔者愿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面对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发生严重危机的现实,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式和一套治世“良方”。本文从其政治思想的来源、研究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主要内容等方面,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民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古希腊城邦孕育了最早的公民观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最早提出公民理论的学者.作为西方公民理论的源头,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思想涉及到公民与城邦的关系、公民资格和公民政体等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对今天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