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时代巨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善于驾驭全局,因势利导,夺取胜利。“七七”事变前后,他为争取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参加抗日,明察秋毫,把握时机,娴熟地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写下了统一战线的辉煌篇章。阎锡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毛泽东投书“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1936年,正是中华民族抗击日寇侵略者的艰难岁月,山西“土皇帝”阎锡山面对共产党、蒋介石、日本军队三种势力进入山西的局面,举棋不定。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毛泽东审时度势,对敌势、我势、地势、趋势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果断决定挥师东征,打通抗日路线。经过7…  相似文献   

2.
阎锡山轶事     
五十六 自称匪首 1940年春天,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部离开秋林,移驻山西吉县南村坡。他嫌南村坡的“南”字谐音“难”,太晦气,故更名为克难坡。在克难坡期间,阎锡山住土窑,吃土  相似文献   

3.
续范亭,名培模,字范亭,号恕人,山西崞县(原平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参谋长及中将参议。他不仅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士,而且是一个才华横溢、慷慨悲歌的革命诗人。 续范亭面对蒋介石拒不“纳谏”,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纲领,在他著名的《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中,用一副对联讽刺阎锡山和蒋介石。联云: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阎锡山“保境安民”的措施为山西赢得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阎锡山政权非常注重图书出版物的宣传功能,其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出版了许多党政军类书籍。特殊的政权环境会造就怎样的图书风貌,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笔者亲身之经历.叙述了“山西全省民营事业”的历史沿革及其历史作用,阐明阎锡山及其创办的该事业对山西经济建设乃至中国经济发展、抗日战争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这能成为近代山西经济史的研究以及今后山西经济建设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阎锡山为了实施“用民政治”,推行“六政三事”,大力兴办各类教育,以使民众达到识字、看报和记账的程度。由于规划周全,措施得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山西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归结阎锡山兴办山西教育的性质,主要有以维护统治为轴心的功利性、国民意识驱动下的民族性、体现个人意志的独特性、沽名钓誉式的虚荣性以及军阀本性导致的短暂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温史 《山西老年》2014,(4):22-23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进窥绥东,阎锡山为了维护他的官僚资产和政治地位,提出“守土抗战”的口号。客观上来说,这口号还有一种抗日精神,也就成为他后来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思想基础。这年冬天,中共中央声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要求阎锡山允许红军通过山西地区开赴前线抗日,  相似文献   

8.
阎锡山轶事     
五十一 还是洋屁香 日伪时期,首任山西伪省长的大汉奸苏体仁,与阎锡山交情颇深。阎锡山向日寇乞降的种种活动,差不多都是通过苏体仁牵线搭桥的。因此,人们说:苏体仁是阎锡山对日媾和的皮条客。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考察了阎锡山在民国初年大力推行的“六政三事”的基本内容,并对“六政三事”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评析,认为“六政三事”本身是发展生产、破除陋习、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尽管其实施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山西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山西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 ,阎锡山实行了旨在全面发展山西的“村制” ,其核心思想就是“用民政治” ,即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而启发“民智”又是这一思想的核心任务。所谓“民智”就是通过国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社会教育等提高民众的素质 ,以便更好地用民  相似文献   

11.
阎锡山在留学日本的多年经历中 ,耳濡目染了日本社会敬军尚武的风气 ,对军国主义的教育、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倍感青睐 ,主政山西不久 ,就著书提出“教育以军国为教育”的奴化教育主张 ,并不断抽取一些时髦的主张和主义 ,点缀其“育人”思想 ,最终形成了一套中学其内、西学其外的嫁接型“育人”思想体系 ,包括以几希哲学为基础体系、以横竖政治为运行体系、以维持网络为保障体系和以好人主义为目标体系等四部分。这样一套严密的驯导和“育人”理论 ,使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土地、人民、军队三位一体 ,从下到上军事力量立体控制与教育化 ,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史上一种特有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阎锡山轶事     
四十一 统治山西几十年的土皇帝阎锡山,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对共产党是恨之入骨的。他编造谣言说共产党“共产共妻”、“杀人如割草”、“共产党来了贫富都难逃”。因而,他“联蒋剿共”,并要“联日反共”。可是,在红军东征抗日不久,他转为“联共抗日”了。这里有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轶事     
四十二 逃离大陆的阎锡山 1949年3月25日下午,几辆汽车急驶入太原西门外红沟机场,车尚未停稳,一军官轻轻搀扶下一位老人,他就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此时,他正准备逃往南京。回首太原孤城,半辈子的惨淡经营行将化为乌有,一股凄凉袭上心头。4月24日,太原解放,南京朝不  相似文献   

14.
1917年阎锡山任山西督军兼省长后,一贯视晋军如生命。通过1917—1930年间的四次扩军,使晋军由7000余人猛增至20余万人,占据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二市,成为全国蒋、冯、阎、桂四大实力派之一。为了生存和发展,阎锡山时而投靠袁世凯、段祺瑞,时而拥护张作霖、吴佩孚、时而联蒋反冯,时而又联冯反蒋,在大小军阀混战的夹缝中求生存。晋系军阀崛起的决定性原因是阎锡山的谋略和手腕。他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每当形势有利时,他就把手伸出山西捞一把,遇到风头逆转,则立即龟缩回太原,踞穴自保。因此,他能在几十年的风浪里屡仆屡起,成为“不倒翁”,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阎锡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民国初期政局混乱的情况下,他作为山西的统治者为山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发展环境,使山西的教育发展在这一时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种领先地位的取得有诸多因素,如稳定的政治格局、村政建设的实施等等,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应该是阎锡山为推动山西教育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山西教育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制约,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汪斋 《山西老年》2013,(4):19-19
阎锡山割据山西时,依照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组织模式,将山西农村重新编制。他设置了一套村、闾、邻的行政网络。村闾长作为省里登记在案的官员,对所辖村民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阎锡山管他们叫"村干部"。对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的滹沱河岸边,有两个村庄隔河相望,一个叫河边村,一个叫永安村。就是在这两个村子里,先后出了两位名人阎锡山和徐向前。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这两个山西“老乡”为了追求各自的理想和信仰,不时地碰撞和交锋,演绎出一幕幕历史活剧……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六年一月至五月,毛泽东、彭德怀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由陕北出师,东渡黄河,奔赴山西,准备进军华北前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以便实现“打通抗日路线”,“巩固和扩大现有苏区”两个目的。红军出师山西,虽然遭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阻拦和破坏,未能取得对日寇直接作战的目的。但是,红军东征期间,在山西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打了不少胜仗,扩大了红军,筹备了物资,宣传了  相似文献   

19.
敏之 《山西老年》2011,(2):16-17
说起山西历史上的窄轨铁路,人们往往与阎锡山的闭关自守政策联系在一起,认为阎锡山为永久称霸山西、抵制省外势力长驱直入,达到进可攻、退可守之目的,才修了正太(河北正定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现名石太线)和同蒲(大同到蒲州的风陵渡,现风陵渡划归芮城)铁路,两条铁路都是窄轨。  相似文献   

20.
南昌起义后十年,也是8月1日,一支新型的军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抗日烽火的洗礼中诞生了。这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支特殊的部队——由阎锡山官办,实际由共产党领导、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军队。山西新军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到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后归八路军序列,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就从一个团的建制发展成由决死纵队、工卫旅,暂编第一师等组成的共50个团7万余人的军队。山西新军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经受锻炼和考验,立下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