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几年前,笔者曾就中国盐文化的研究问题写过一篇文章,讨论把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认为盐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密切,盐介入了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以及它所表现出的不可思义的魔力,使得我们研究盐史的人不得不从一种更广阔得角度,把盐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人类文化现象来重新审视,提出了建立盐文化学科的设  相似文献   

2.
宋一 《天府新论》2006,3(5):108-110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需要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对文化的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离不开对文化的科学认识和理解,离不开对文化的推进和发展。一、三维形态:文化的历时性从文化与人的发展角度看,文化是人在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3.
文化构成人类全部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文化的反思和观照,人类洞悉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解读人文奥运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促进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使人类生活方式的各个层面具有一种全新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4.
论对象化     
“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或者说人的对象化等等提法,它们的意思差不多,说明这样的问题:即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人类的生活的某些意义,在自然的某些特征上表现出来了;或自然界的某些特色,表现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定的意义。这个问题,是美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因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便产生了对美的本质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统一来探讨对象化问题,反对两个极端的理解,进一步论述马克思关于对象化的意义,最后并联系文学现象来看对象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藏民族在其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传统生态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价值维度,具体包括:生活价值——“身外的自然”的开启和拓展;方法价值——“自身的自然”的延伸和放大;精神价值——人的自我超越;负价值——人类发展的阶段性和理性的有限性。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精神实质,对于继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建设生态西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环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总是特定环境下的历史。环境,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人的活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与物(自然)的交往和与人(社会)的交往。由此,环境可划分为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反映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那部分自然领域,文化环境则反映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那部分社会背景。地理环境较多地体现为横向的空间的联系,文化环境较多地体现为纵向的时间的联系。诚然,自然的历史远比文化的历史悠久,但是,作为任何一种环境,只能与人类相始终。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正义理论,大都可从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理解,这两种正义原则之间的张力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人类历史既是自然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且自然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差异性原则,社会文化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同一性原则,因此,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的生成与统一,本质上是自然与社会文化相互、共同作用基础上的生成与统一,这决定了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发展的三个显著特征:从相互竞替到协同并存、从浑然综合到相对分工、从自在运动到意识参与。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产力的三个论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力的地位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述和我的学习理解,生产力的地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论点。 1.生产力源泉论:生产力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生产力的运动和发展,是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类为了能够生存,首先需要有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正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征服、改造、改善、协调、保护自然界,索取和创造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人类这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善自然、协调自然、保护自然以获取物质资料的现实的智慧和力量,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前进。同时,“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淅”。“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9.
三门峡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孕育积淀了丰厚的古文化资源。通过阐释该区史前古文化的特征和古环境的特点,探讨了古文化演进与古环境变迁的密切关系,认为:适宜的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息环境和丰富的生活资源,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反之,环境恶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质量,阻碍、延缓文化发展,导致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对于宗教问题有过很多争论。但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就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即,作为古代社会的人类由于自身能力还不可能达到认识与征服自然的程度因而不得不向自然俯首膜拜的一种行为,古代宗教信仰迷信充滞人类的精神生活,不仅对人类的心理、文化生活也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及影响。因此,要学习和研究古代史,对于古代社会的宗教,我们就非要加以探究不可。实际上,随着考古学者,历史学者对古代社会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就会看到,有关古代社会宗教问题的研究的必要性也就日趋显要。举个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以建筑遗产为载体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特有的井盐文化为地域标志,彰显黑井古镇特色,塑造盐文化品牌,已成为促进黑井古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黑井旅游经济的同时,如何有利于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需要结合黑井井盐文化独有的文化特点,对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多样化地理解盐文化建筑遗产的概念,评价盐文化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和保护难度,将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视作古镇普通生活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要看到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就是保持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培植人类文化的根基,维护盐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又要对目前制约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成因和存在的困难及对旅游文化活动与建筑遗产规划保护之间的矛盾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坚定传承盐文化的立场。政府采取实施保护与利用双赢的策略,对维护黑井古镇的独有特色、提升古镇的价值品位、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语类》虽为讲学语录汇编,但其文本内容广泛涉及南宋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本文对其中的"草簿"、"剂石"、"扑钱"、"射糖盘子"、"书盝"、"香山子"、"衙晡"、"鱼花园"等词进行义释,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变迁,见证南宋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是身体、精神和交往上一定程度的不完美境况 ,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在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普遍发展的基础上 ,对亚健康问题的认识也有所进步。大学生活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 ,使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培养和建立新的高教教学卫生理念 ,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面对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和社会现代化的理性诉求,梁启超从思想文化和精神层面思考民族解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辩证扬弃传统思想资源和借鉴吸收泰西学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民族主义的历史命题.梁启超毕生致力于思想启蒙和民族解放,成为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首倡者,也为今人从历史与逻辑统一上认识民族解放和社会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一种是作为过去的传统所积淀下来的物化形态,它构成了我们历史过程中的经验和规范,另一种是作为正在生成的新的历史现实,它建构人类社会生活未来的方向。前者是在旧的社会规范的层面形成了文化的相对确定性,而后者则是新社会生活的生成基础。生活方式作为社会不断形成和变化着的环境,也要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也要不断地实现主体性的自觉变化。生活方式作为共存主体的根本的生存环节,演化为社会结构,形成社会基本规范,因而文化不断把社会生活中的经验具体转变为现实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倪复生 《学术界》2012,(7):233-240,285
在法国,罢工现象司空见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法国百姓生活,乃至法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此仅限于报道层面,缺乏较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在对国外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国社会的价值观、劳动管理体制以及法国文明基因等方面入手,对法国罢工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研究。文章认为,在法国文明形成的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享乐主义、平等价值观主宰下的个人主义劳动观与福利社会结合后自然导致劳动管理体制的一再失效。因此,合理而有效的罢工无疑是不断改善劳动管理体制的一个对策,是劳动者对劳动意义再认识的一种途径,是实现社会状态与精神状态同步发展的一种举措。  相似文献   

17.
井盐文化是以井盐为载体,以井盐的生产、贩卖、使用为中心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形态。川籍作家陈铨出生于上世纪初一个"因盐城邑"的古老县城富顺,富顺在一千多年的井盐生产中积淀下的井盐文化早已深入人们生活、心理、认知等方面。井盐文化中的重教化使陈铨成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大学教授,同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铨又以自己的故乡富顺为地域背景,创作了《天问》和《彷徨中的冷静》两部乡土小说,并在其中展现了浓厚的井盐文化,如环境、题材、主题表达的"盐味"。为学术界在探讨地域文化对作家作品的深远影响方面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英雄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中介性存在,“中国文化英雄”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形成和社会政治运作方面,始终起着导向性、支配性作用。但由于它缺乏一种明确的独立的社会存在形式,所以,不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重要性都长期被人忽略。本文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把中国文化英雄作为核心概念,指出文化英雄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价值承载者;论述了作为文化概念的英雄形象与文化价值、文化结构的关系问题,为学术界、思想界提供一种理解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新思路和新角度。  相似文献   

19.
自贡有千年盐都之称,其采盐、制盐历史悠久,自贡也因盐而享誉海内外,自贡因盐设市、因盐立市、因盐兴市,自贡盐工们在自贡这块土地上生产劳作过程中而产生的“盐工号子”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它不同于我国其他地方的劳动号子,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且号子的音乐结构类型多样。根据分工的不同,“盐工号子”具体的分类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内容幽默朴实,语言诙谐风趣,旋律健康清新,是发自劳动者内心的歌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研究自贡“盐工号子”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对了解千年盐都的文化历史、民俗民风,唤醒自贡人民的历史自豪感,传承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和地域音乐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川盐入黔是贵州历史上食盐消费的主要方式。历史上贵州的盐业状况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上贵州地质上缺乏盐产、交通闭塞;社会因素方面贵州地域处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边缘地区,以及经济落后、民众购买力低、政府的政策失误等。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带动了赤水河流域经济、交通、文化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社会互动的历史,反映了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探索这一盐运古道和盐运历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