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生长于怀特海过程哲学,而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马克思主义一出场,便以其"有机的生态整体"与"人类的共同福祉"的鲜明特质实现了对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特质上,更体现在其对中国传统道家生态思想文化的积极借鉴以及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而形成的与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的现实关照的交相辉映上。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作为一门处在自然科学边缘的学科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意蕴.生态学被看作是建设性后现代科学的代表.生态学思想的有机整体论对机械还原论的超越、关系本体论对实体论的超越以及它具有的科学的"返魅"特征都是其后现代意蕴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性的后现代的一支理论劲旅,它将现代性的思想基础即机械自然观、单一性的男性精神、经济主义意义观等视为现代性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省。在深入发掘这些作为现代性的深层思想基础的各种理念、因素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它倡导有机自然观、恢复女性的文化象征,标举后现代的生态世界观,提倡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其目的,是想探寻恢复生态、救赎人类的理想之路。这无疑是一种既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又有深度理论价值的探索。生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本体论和崭新的生态世界观,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是建设性的后现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当代生态批评与西方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它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在自身视野中进行的一种蕴含生态思考的文化反思,同时也是一种寻求当代生态文明构建的探索.当代生态批评所遵循的生态整体现和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相契合,二者都重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和谐共存.那些融合后现代视角的生态批评将自身生态思考与后现代思想方法相结合,反思割裂人与自然的狭隘自然观,倡导一种包含生态整体意识、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构想.同时,当代生态批评还拥有一种宽阔的多元文化视野,重视吸收不同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无限可锻造的"自然"的概念,现在已不能应对人类纪的生态现实。人类目前正面对着以种种不再可以否认的方式拥有一定程度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有机和无机的)实体。本文通过紧密结合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史,描绘了一些推进生态学的——也就是说,真正后现代的——表现(ecological representation)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视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在“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等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的“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含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它既呈现出否定性向度 ,又包蕴着建设性内涵。自觉的创新意识、多元的思维风格、鲜明的生态观念是后现代思潮建设性向度的三个重要特征。新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在向更深更广度拓展方面 ,离不开这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精神的启示与影响。它对比较文学研究形成自己灵活有效的方法论、包容开放的观念视野 ,提倡在平等交流、对话中实现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 ,以及建构一种科技与人文和谐的文化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权主义植根于人类解放自身的运动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极为广阔的领域和方面。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女权主义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 ,这就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后现代女权主义颇具颠覆性、挑战性 ,且理论观点众多、庞大松散 ,有时歧义百出 ,并不是一个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本文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初步的概括和分析。一、建设性后现代女权主义建设性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是女权主义吸纳了以美国“后现代世界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性后现代,顾名思义便是借用了"后现代"之现代性批判的力道,却抛弃了"后现代"一味摧毁和瓦解之主张,因此"建设性"就成为理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之关键因素。"建设性"的存在和使用都是在与"解构性"相对的意义上,"建构性"所重视和关注的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生活世界面临现代性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哲学及其后现代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哲学的生态观、生态方法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生态哲学与现代哲学中的机械论和还原论不同,而与建设性的后现代哲学十分一致;它对人们树立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及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建刚 《学术研究》2012,(8):127-134,160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不同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范式。它深受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影响,提倡一种生态世界观,从而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行理论回应。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为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参照,对拓展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促进中国生态审美智慧的发扬光大、反思和超越实践美学以及推动中国美学的国际对话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用理念诠释与价值建构的生态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想家的“生态智慧”及其价值原则为信用理念诠释与信用价值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化有机性与文化个性为信用的生态学理解提供了文化合理性 ,而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因子在我国当下的共时性呈现又为这一生态学理解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生态学角度诠释信用理念的内在构成性及其辩证逻辑 ,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三重语境下 ,使人格信用和契约信用形成互融互释、竞相生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生态美学是我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品格.后现代主义有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美学属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美学作为全新的美学观,实现了对传统美学哲学基础的跨越.生态美学鼓励多元思维风格,开创了新的美学时代.生态美学坚持生态论的存在观,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14.
益众 《理论界》2010,(2):1-1
<正>人类步入了21世纪,人类文明的演进也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勿庸讳言,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后现代"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女性主义由于自身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践上的偏颇而陷入困境。代之而起的解构性后现代女权主义在"除旧"方面,亦即在挑战西方占统治地位的男性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上多有建树,但在"布新"方面则乏善可陈,几乎没有提出多少富有建设性的替代方案。此外,对"话语"的痴迷和对生态问题的漠然,也使它无力回应生态文明时代所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建立在过程哲学基础之上的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具有前者所阙失的多元、生态、和谐和共同创造的维度,特别因其与中国文化的深度契合,能够成为一股促进世界转变的积极力量,从而在生态文明时代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6.
黄大军 《天府新论》2016,(3):99-106
西方现代生态空间观贯穿于整个西方现代历史进程,它是一种利用生态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与文化生态学理论,重构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的批判性话语。在哲学上,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相继完成了由祛魅到返魅的现代世界观改造,建立了人与自然、神性与俗性、政治改造与城市治理共存共荣的文化价值观。在实践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家改变着城乡对立的异化图景,以理性批判精神与乌托邦情怀规划城市美好蓝图,树立了以生态的设计理念拯救大城市、让城市成为人类宜居之地的光辉典范。然而,现代性视域下的生态空间观建构,在反思现代性核心理念的同时仍受其牵制,这是其之所以深陷文化悖反之境,并最终被后现代生态空间观所扬弃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17.
人类生态学派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考察城市社会,并首次将空间与城市社会研究结合起来。人类生态学派以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虽然并未形成系统的社会空间理论,但提出了合理的空间论断和社会空间研究的生态学视角。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说现代性问题是当代西方工业社会的典型问题的话,那么这一问题所造成的危机——生态危机就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在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生态学批判理论中,詹姆斯·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以下简称《自然的理由》)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劳动、文化"三位一体的生态观。挖掘其生态观的积极意义的著述很多,但是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和评析的文章却不多见。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参照系和解释原则,将会为理解《自然的理由》一书的生态观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以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为视角,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相结合,并积极融入后现代主义世界观而形成的建设性后现代的开放的新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学者菲利普·克莱顿其著作《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可视为建设性后现代的扛鼎之作,书中提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宣言,宣言抓住了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目的,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模式展开了现代性批判,向我们诠释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关注阶级不平等、摒弃贫富差距悬殊以及人与生态共同福祉的均衡发展的路向。在某种意义上突出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在生态灾难和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上更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政府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后现代性包括有机主义、未来主义、创造性、消解责任和后父权制等特征,并进一步指出了后现代性分为建设性的后现代性和解构性的后现代性。从而反映了后现代性是一个极端复杂而独特的社会现象,是上述诸特征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多元现象的统一整体。它崇尚相对、多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倡导解构性、创造性、有机性和内在联系。它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与分散世界史中的传统文化相对的导向统一世界史的现代文化的全球化特性,是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