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从语言风格角度对沙汀、李劼人作品的评析和比较,得出了“沙汀的小说语言严谨、精炼、蕴藉,耐人寻味;李劼人的小说语言自由而挥洒,酣畅淋漓”的结论,旨在促进沙汀、李劼人作品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鲁迅和沙汀笔下“看客”的生态景观为基点 ,探讨两位作家在“看客”问题上所表现的不同价值立场。鲁迅面对“看客”的“荒原”景观延展他一贯的“绝望战斗” ,悲观而执着地在形而上层面把守“意义”的关口。沙汀则凭着他对生活的那份“信赖”热情而小心地拯救“看客”身上余留的“情感”火种。鲁迅的“荒原”意识是他的理想主义、悲观主义和清醒的现实主义交合的一枚果实 ,沙汀的“旺火”信念则是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立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也哺育了整个一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凡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革命者,几乎都曾在“五四”的阳光雨露下成长、壮大。沙汀也不例外。“五四”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远在“天府之国”的师范学校读书的沙汀,仍在贪婪地追求着新思潮的启示,希冀着为反帝反封建斗争,贡献自己的青春。然而,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沙汀也不得不随着时代的潮汐而沉浮,他亲眼见了一九二七年的大屠杀,几个他所敬爱的共产党人都牺牲了。烈士们的血迹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干,但留在沙汀脑海里的革命者们的形象,却是任何力量都抹拭不掉的,就是在半个世纪之后,沙汀回忆这一切的时候,仍然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二年上海辛垦书店(一家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译著为主的书店)破例印行了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作者沙汀,文学界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这本书立即得到文学界的重视。茅盾以敏锐的艺术嗅觉,首先肯定了沙汀的艺术才华,称赞沙汀“实写的手法,很精细地描写出社会现象,——真实的生活图画”。甚至那位常在《现代》上发表文章,一心“等着大天才”的苛刻的批评家,也承认沙汀“从皮肤到心脏都是新的”。就这样,二十八岁的青年作家沙汀,以他那新颖的艺技格调,进入了三十年代吵吵嚷嚷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是沙汀创作的第一阶段,也是他在小说创作上进行多方面探索的阶段。探讨沙汀这一阶段的创作,不仅可以使我们对沙汀第一阶段的创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增进对那一时期左翼文学创作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沙汀整个创作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文学的主将鲁迅先生,为培养大批文艺界新生力量,曾耗费了许多宝贵心血。其中,沙汀就是在他关心和激励下成长起来的“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一。对此,沙汀是“永远怀着感激之念来记忆的”。鲁迅影响了沙汀。沙汀继承发扬着鲁迅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与黑暗拼搏到底的顽强精神。他用自己出色的创作,将鲁迅先生开山的现代讽刺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开始对何其芳的作品进行系统研究,并着手编选《何其芳研究专集》,得到了沙汀同志的热情关怀和具体帮助。沙汀同志不但为我审阅文稿、订正史实,而且把他珍藏多年的何其芳给他的书信原件,特地托人带交给我。笔者征得沙汀同志的同意,现将何其芳致沙汀的一封未刊书信公开披露,以飨读者。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者参考,现将与书信有关的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说明和评介。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沙汀的创作,人们自然想起《在其香居茶馆量》《淘金记》等名篇,脑海里浮现出么吵吵,方治国、林么长子、白酱丹这一系列讽刺性形象。确实,三、四十年代,沙汀同志独辟蹊径,致力于国民党基层政权及其社会基础的各类人物塑造,为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众多的讽刺性人物形象,这是沙汀为现代文学史作出的特有的贡献。但在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沙汀是一位擅长于讽刺小说创作、成就卓著的“风格”作家。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一再把他归入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好的作家”。和“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沙汀的讽刺小说创作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讽刺文学传统,既不消极地展览社会的丑恶面去吓唬读者,也不以调笑作幌子去引入逃避严酷的现实——如鲁迅所说的“将屠夫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沙汀与张天翼小说语言的地域性特征、杂糅多种语言资源、讽刺的锋芒等方面作比较性探讨 ,以期更深入地认识二位作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甚至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很多著名的篇章是关于地域主题的。本文以美国中西部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和四川作家沙汀的小说创作为例,分析了地域主题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地域写作对于发展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文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沙汀运用现实主义的雕刻刀,以鲜活的人物、布局精当的角色设置、高度集中的情节和环境、悬念巧设、假戏真唱的双线结构等艺术形式,辛辣地解剖,暴露社会痼疾,形象地揭露了蒋家王朝兵役政策的欺骗性和国民党官绅政权的腐朽本质  相似文献   

13.
民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养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文学作品中常常有着大量直接的民俗或者暗含着的民俗心态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能够展现出不同地区的民俗样貌,而且在小说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思想主题揭示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沙汀作为四川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就有许多民俗描写,这些描写为沙汀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本文从环境、方言以及人物刻画三个方面来展现民俗在沙汀小说中的特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货真价实的短篇” 茅盾说过:“沙汀的作品在那时才是货真价实的短篇,我是很佩服他的。”短篇小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能是中篇的压缩,也不能是长篇的片断,而沙汀的短篇,是真正具有短篇特点的。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上,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用沙汀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小矛盾套大矛盾”。这样才能做到“以小见大”,如茅盾所说:“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所谓“大处”,是指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的主要矛盾,所谓“小处”就是具体的事件、具体的矛盾。沙汀告诉初学写作者:“一定要把形势认识清楚,这是前提。应从整个形势出发,来看个别的东西。”沙汀自己的创作正是这样。他开始创作,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就“企图反映当时的伟大土地革命运动”。如《航线》,正面写的是一艘航行川江的外国轮船上几个“黄鱼”的遭遇,侧面却反映农村土地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5.
大凡各类"中国现代文学史",都要把沙汀、艾芜列在同一专章中加以论述。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两人在同年同月出生于同一个四川省,又是同学并在上海同受鲁迅先生的培养的缘故吧。其实,只要我们拜读了他们的作品,便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小说无论是题材、人物,还是结构、语言等诸方面都有着迥乎不同的风格。本文仅就《在其香居茶馆里》和《山峡中》两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试比较他们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1沙汀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基调为主,而艾芜的小说则以浪漫主义的风情见长。而这两个不同特点的形成与他们各自的经历和出身以及气质的差异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曹禹自叙《北京人)是部喜剧,它辛辣无情地鞭挞、讽刺着必然衰亡的封建家庭制度和礼教。然而,作者不仅如沙汀一般将无情的冷嘲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平谈描述之中,而且更胜一筹,营造出诗意葱笼的抒情氛围,给剧作被上悲剧色调的外衣,使读者、观众的感情发生偏移,难觅其矛头所向。喜剧的基本审美定位在于.它以堂而皇之的形式掩盖着本质的虚假,造成现象与本质的错位,错位的程度、幅度越大,喜剧效果便越明显。别林斯基说:“直接而肯定地说出相应概念,总比其中包含着和字面相反意义的概念容易被人理解”①。而深话中国传统文学技巧和中国…  相似文献   

17.
1932年,28岁的沙汀以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在上海叩开了文学堂殿的大门,引起文坛的注目。集子所收的12篇作品,表现出较强的革命意识,主题鲜明积极,但由于写的多是不熟悉的题材,或根据报纸通讯剪裁拼制,因而生活气息淡薄,存在一定程度的概念化倾向。 从1933年开始,沙汀认真总结初期创作成败的经验教训,遵循鲁迅先生的教诲  相似文献   

18.
沙汀小说在对社会、人性谴责批判的同时也提供了三种摆脱文化危机的方式:呼唤儒家仁爱之心,向往坚韧隐忍性格,借鉴左翼思潮。通过这些方案,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摆脱文化危机的努力思索和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曾记载着两位新文学家的出现。他们是四川人,同班同学,同始于1931年文学创作的征程,又同时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因而这两位文学家,被誉为“左联双璧”,他们就是沙汀和艾芜。 三十年代的旧中国,鬼蜮横行黑夜沉沉。迫使沙汀、艾芜两位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不能容忍这样深重的罪孽,正由于黑暗的桎梏,对正直的作家所构成这样沉重的压力,对社会现  相似文献   

20.
以沙汀、福克纳小说语言的地域文化特征为比较依据 ,提出语言风格的地域观。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 ,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也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