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看好2010年全球经济前景已经形成共识。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提前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称,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缓慢复苏并实现2.4%的低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无独有偶,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也作出了最为乐观的预测,即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4%。  相似文献   

2.
周国华 《职业时空》2008,4(9):174-174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编的民营经济蓝皮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6)》预测说,“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中国民营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部民营经济将可能达到GDP的3/4。  相似文献   

3.
《中外书摘》2011,(5):32-34
解决半截城市化 王小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进入2011年,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和高速发展就将进人第33个年头。在过去32年间,我国城市化率从17%上升到47%以上,提高了30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1977年的不足1.7亿人增长到2010年的接近6.4亿人(估计),增加了4.7亿人。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科学发展》2016,(5):18-22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源要素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将明显上升,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制度创新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将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进行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长周期经济增长将逐步趋缓,并向世界平均经济增速收敛,到2050年可能回归至3%~4%的增速水平.  相似文献   

5.
康乾盛世:中国GOP世界第一 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预测:中国可能在2015年恢复其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6.
岳彤  罗永泰 《城市》2008,(10):22-26
几乎在所有国家,服务业的表现都会影响经济增长。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己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成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各经济体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逐渐上升,在发达国家经济体中,这两项指标均已超过60%,有的甚至高达80%,这一数据在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5月3日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修订版》。该报告称,如果生育率保持在目前的预期水平,全球人口将于目前的将近70亿,在2050年增长到93亿,并于2100年最终达到101亿。  相似文献   

8.
第二、三产业就业者比重的上升,主要是农村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增长所致。预测到1995年,中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比重将历史性地第一次降到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9.
流通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增长具有超越整体经济增长的潜力。上海的流通产业历史悠久、基础好,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未来30年,上海将发展成为“全球城市(The Global City)”,成为全球指挥和控制中心以及资源配置中心。与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一致,上海流通产业需要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市场引导力、资源配置力、科技支撑力、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焱 《城市》2010,(7):22-25
伴随着每一次技术革命,总会有新兴产业出现。在新兴产业兴起、成长的过程中,国家(区域)为了统筹发展总会选择具有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贡献重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密切的产业作为该国家(区域)的战略性产业,并以此来拉动国家(区域)的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五个渐进性的长期趋势:(1)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供给革命正在向全球扩散,纳米技术革命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经济面临生产力革命的考验;(2)中国劳动力供给在2014年到达顶峰后下降,人口红利退色,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中国人口的中位年龄将从2008年的平均33岁逐渐增长到2049年的近45岁,中华民族整体创造力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要的是深化改革。收入分配、腐败、消费比重过低、外贸不平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如果将双轨制改革遗留的弊病革除掉,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经济增长会很快,产业也会继续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作用,经济增长是可以持续的。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潜力很大,而且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收入分配会持续改善,消费比重也会提高,投资比重则会下降,并且生态环境也会随着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结构向服务业逐渐转型以及实施环境治理而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机遇2003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虽然世界经济还处于一个不十分稳定的状态,但是将逐步恢复,2004年世界经济可能实现4%的增长。最近,随着道琼斯工业指数、日经指数等世界主要股指的大幅攀升,经济复苏的曙光似乎越来越明显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各个主要工业国家必然会加速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各跨国公司也将因此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全球资本流动加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家茶座》2008,(6):156-158
《炎黄春秋》2008年第4期刊载的《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文中说,中国财政支出比重最大的是行政管理费,其次是经济建设费,而直接民生领域的文教、科学、卫生、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最小。从1982年到2005年,文教、科学、卫生、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了36倍,而行政管理费则大幅攀升了76倍。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碚 《科学发展》2009,(12):30-34
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反映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产业经济中所存在的深刻机制缺陷,即反映了各国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成本控制机制和市场渗透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尽管所有的人都在呼吁"创新",但却因创新机制缺陷而看不明创新的方向。危机爆发后,各国在采取超强度的刺激政策和救市措施以遏制经济大幅度下滑势头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实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调整,竭力寻找新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创新突破方向和新的产业增长空间,希望形成带动经济强劲增长的新的产业增长引擎,并使本国产业能够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条件下保持相对竞争优势。为了实现经济战略调整,各国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大的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反思现行竞争规则及国际贸易规则的有效性和有利性。发展中国家会更倾向于传统意义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规则;发达国家则会更倾向于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规则中加入各种非传统因素,以抵消日益削弱其传统竞争优势的传统规制对其的不利影响。因此,国际竞争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产业一方面表现出历经30年改革开放而显著增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因而能够在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2009年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即使外向型产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持续提高的势头);另一方面,中国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的深层问题也在危机冲击下更突出地显露出来。因此,经受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中国也将实行重大的发展战略调整,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演变将呈现显著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6.
张智 《城市》2006,(4):38-40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在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城市建设科技的发展,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失衡并未简单地消除,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从产业跟踪分析来看,上海工业总体增长乏力,强未很强,弱未很弱,这是导致上海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均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政策面临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上海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平均使用,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经济周期阶段和产业的实际情况,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强势企业,长线促升级、短线稳增长,长短线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提高上海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81年的21.8 %提高到2001年的34.1 %,增长了12个百分点。但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起步晚、基础差,而且在内部结构和总体实力上都有较大问题,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3.5 %,还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承诺履行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服务业的开放已不可避免,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成为中国服务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  相似文献   

19.
能源的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总体上将维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与90年代中期相比较,预计2010年需求量将增加1/3。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中东等世界主要能源供应地区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今后在需求和供应方面各国之间相互依存性将日益明显,加强各国之间全球性能源协调和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工业投资的增长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增长,投资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近3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上海工业投资出现了增幅回落和强度趋弱的势头,高附加值产业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低附加值产业加快转移已经不可避免。既要保持工业投资在“调整、优化和提高”的基础上适度增长,又要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政府产业投资政策导向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上海工业经济发展和工业投资面临着两难选择。为进一步找准上海工业发展与投资的主要问题,选择国内粤苏浙津等主要发达地区工业投资情况作为比较对象。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在近3年工业投资方面,既有与上海相似的发展路径,也有与上海不同的发展举措和创新。上海工业投资可从中找到差距,找准问题,从而梳理出确保适度增长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