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德经》生态智慧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生态思想的关系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略。文章运用实证考察的研究方法,阐明了《道德经》与斯坦贝克的深刻渊源;通过比较《道德经》与非目的论思想,剖析了《道德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与斯坦贝克"非目的论"思想的契合。研究表明,《道德经》的生态智慧对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子《道德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文章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阐明了斯坦贝克与《道德经》的事实联系。在此基础上以《罐头厂街》为例深入分析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智慧在斯坦贝克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指出《道德经》有力地参与了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为当代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相似文献   

3.
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包括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3个层面。这3个层面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整个宇宙生生不息的和谐整体。《诗经》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诗经》的生态美学思想可以为我们当今的生态美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我们尊重自然自身的和谐,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十八大以来,国家紧盯"环保问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实际上,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老子就曾在《道德经》中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庄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以自然之美、虚静之美、自由之美等多重美学思想的内涵,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期“政治学·哲学研究”栏目中,金燕老师《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一文,通过对庄子美学思想内涵及特性的分析,凸现庄子的美学人生,丰富人们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性的生态危机,使人瞩目马克思的生态思想。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有了生态美学的思想。马克思的生态美学思想揭示了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与自然的关系,异化劳动摧残人与对自然的压迫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态美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观点和主张,譬如"生态中心论"、"美者自美"、对自然的"复魅"等.但是,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带有它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而且根本就缺乏可操作性.而东方哲学和美学则认为,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同等,脱离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事实而片面地去谈人或自然的价值是错误的.正是在生命的观念中,人与自然达到了物我不分的亲和之美,从而弥合了主、客体之间的鸿沟,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东方美学思想不仅涵盖而且远远超越了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8.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歌颂自然的名作,诞生于作者本人在自己家乡长达三年的特立独行的绿色生活实践。《瓦尔登湖》不仅是一曲崇尚简朴、绿色生活的自然之歌,同时也是一幅渲染自然之美的壮丽画卷,蕴含着朴实的生态美学观。而在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逐渐腐蚀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扭曲了我们对自然和自然美的认知。美学理念和思想虽然并不像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那样对社会有着直接作用,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生态美学观对整个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去重新审视《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生态美学观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的创作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的视角看,《老人与海》体现了自然美、艺术美、悲剧美、崇高美等美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胜鬘经》所蕴涵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本文从《胜鬘经》美学的思想基础,本性清净的心性之美,慈悲济世的人格之美,借喻说理的言教之美,不可思议的涅槃之美,说法过程的愉悦之美六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乘美学独特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的心理调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中的修身养性思想,从心理调治的角度看,可归纳为返朴归真法、层层超越法、忘我静修法.返朴归真法是通过解除外界时自我本性的异化、恢复自我的真朴本性来调治行为主体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层层超越法是运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法思想去超越万事万物,以一种"无执"的心境来调治行为主体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忘我静修法是通过淡化、自我意识来调治行为主体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2.
但丁的<神曲>、<论俗语>、<飨宴>、<致斯加拉亲王书>等著作,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和诗学思想.但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世纪神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也间接吸收了一些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阿拉伯哲学家的思想.但丁的美学思想充分显示出从中世纪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特点,他在强调上帝是一切美的本源、艺术的象征性的同时,也提倡"艺术取法自然",并应表现个人主观感受与激情.但丁对文学语言特性及审美性的认识、关于诗的定义和基本体裁分类等诗学见解,也是卓有识见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着重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宏观上的理解与微观上的界定;二是广泛吸纳中西方生态思想文化资源,构建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三是关注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是当前美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创新,不仅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建设也有借鉴意义,同时,这种生态存在美学观亦具有"返魅"的嫌疑和不可操作性等局限。  相似文献   

14.
生态美学是人类在现代性反思中思考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时提出的。中国的生态美学一方面契合了全球化时代的美学主潮,一方面是对中国当代的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超越,但生态美学在反拨主体性哲学、人类中心主义时也有众多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在他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系统地对整个自然社会系统,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个人进行了具有浓厚的生态美学意味的建构,他提出的许多具有美学意味的观点,对当下的生态美学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形、气、神”为中心的审美意识论,都是典型的道家-道教的美学阐发。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象学美学发展的顶峰,杜夫海纳的美学经历了从现象学到存在论的转向。这一转向体现在艺术的审美经验分析,即重建艺术与真理的关联;体现在自然的审美经验分析,即认为自然与人的统一并非源于审美的虚幻性,而是有其存在论的深层依据。杜夫海纳上述思想不仅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而且对于哲学甚至伦理学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从人对现实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他人,人与自我)来看,实践美学当然要把生态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人对自然所构成的生存环境的审美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构想来看,生态问题、生态美学都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或维度。实践美学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体,就蕴涵着生态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乡村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传统审美意识中重要的一类空间表层。在乡村审美中,视听带来的审美知觉在传统的时空一体观中经由静观的审美走向流观的审美体验,从而帮助人们摆脱现代物欲的困扰,开启人与自然在乡野原生态中的对话。乡村视听审美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人们所遭遇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并伴随着生态恶化、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峻现实问题出现。乡村有着有别于城市的生态功能和审美价值,让人们能够在当前环境所遭遇的困境中从视听审美和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寻找新的审美主题: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感与亲密感,反对技术文明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分离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