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费尔巴哈的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生命本身就是幸福” ,“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和“道德的原则是幸福”。关于费尔巴哈伦理学观点以及伦理学的性质 ,恩格斯进行了评价和批判 ,指出他的伦理观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道德论进行了深刻批判,从认识论基础、真理观前提和价值论原则3个维度揭示了杜林永恒道德论的先验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观、完全的平等观和绝对的自由观等错误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道德的根源、本质和基本特性,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恩格斯的道德观不仅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当前道德现状,而且为我国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终结》第三章里,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伦理观,同时指出黑格尔的伦理学思想比费尔巴哈深刻和丰富。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一百年过去了,这段话在今天颇受重视,人们反复引用它来解释我国当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某些道德现象与历史进步的关系,论证道德与历史之间具有某种二律背反,某些正在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东西,从道德的角度看,却又是恶的。所以,历史的发展总是要以当时一定程度的道德沦丧为代价。以道德的牺牲换取历史的进步,似乎具有了某种必然性,然而,恩格斯所称赞的以上那个黑格尔的命题真有这种含义吗?事实也果真如此吗?本文拟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4.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以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在批判占据当时德国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和基督教神学方面,他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曾有很高的评价。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道德学说,是采取否定态度的。这不仅由于这个道德学说是植根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土壤上,而且更在于它特别突出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性观点,对当时及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着严重的危害作用。甚至直到现在,资产阶级学者和一些自命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人,仍然硬说什么“费尔巴哈人道主义与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是等同的”“都把人理解为所有具体的肉休的个人”,等等。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伦理学的专著,他们的道德理论散见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费尔巴哈论》等著作中,这些著作或者是马恩的合著,或者是由恩格斯独立完成的。其中《反杜林论》一书,恩格斯用整整三章的篇幅,论述了道德的本质、历史演变、道德的阶级性与全人类性的关系以及道德研究方法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在《费尔巴哈论》、《起源》等著作中,恩格斯对旧伦理学的批判,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婚姻家庭道德的阐述,都为马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伦理学的专著,他们的道德理论散见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费尔巴哈论》等著作中,这些著作或者是马恩的合著,或者是由恩格斯独立完成的。其中《反杜林论》一书,恩格斯用整整三章的篇幅,论述了道德的本质、历史演变、道德的阶级性与全人类性的关系以及道德研究方法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在《费尔巴哈论》、《起源》等著作中,恩格斯对旧伦理学的批判,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婚姻家庭道德的阐述,都为马  相似文献   

7.
从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出发还是从唯物主义的现实生活出发,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中介,展开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批判。从感性的对象入手还是从人本身的生活入手,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水岭。面对现实的生活,走向"精神的绝对的社会主义"还是"群众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决定了人类是否能够找到解放自己的现实道路,即"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的道路。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形成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生活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道德观以"积极的利己主义"为核心,认为利己是人的永恒本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己主义,就必须同时考虑别人的利己主义,做到合理地节制自己和对人以爱.费尔巴哈只看到人的生物性,不理解人的社会性,其道德观是不科学的.但是,费尔巴哈道德观强调物质利益对道德的基础性地位,强调整体的"类"的利己主义,借鉴其积极因素,有助于克服传统的"超功利主义"和一般的利己主义的消极影响,澄清人们在道德中间地带的迷惘,逐步达到集体主义境界.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道德观论证了道德的根源和本质,揭示了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道德的阶级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特征,论述了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道德;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恩格斯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辩证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也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最后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他继承和发挥了十八世纪法国战斗唯物主义传统,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他坚持唯物论反映论原则,有力地揭露和批驳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在宗教和黑格尔哲学长期笼罩的德国,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马克思和恩格斯正确评价了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洛斯从黑格尔哲学中到底继承了哪些遗产?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似乎是人所共知,因而不必提出,更无需探讨的一个常识问题。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这倒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一般都持这样的观点:“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你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儒林外史》中的伦理思想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文行出处”问题,认为此书所依据的基本上还是儒家道德准则;二是“成王成贼”问题,认为此书在这个问题上越出了封建道德的范围,有赞成造反之意;三是“风流经济”问题,认为这与恩格斯讲的费尔巴哈的道德基本准则有些近似,更是对封建道德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批判杜林的一部论战性的著作,其中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体现了恩格斯同杜林的根本分歧。恩格斯在《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一章中,回顾了欧洲哲学史上关于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的争论,肯定了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的合理思想,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自由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从而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之际,重温恩格斯的巨著《反杜林论》中关于自由和必然辩证关系的论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对于我们现在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其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以简单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论思辨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对思辨和思辨哲学进行过尖锐的批判,马恩早期思想转变的标志就是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思辨唯心主义的清算。马恩赞扬费尔巴哈“看出思辨是神学的最后支柱”,指出:“没有比唯灵论即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了”。后来,恩格斯又对杜林承袭黑格尔思辨方法胡乱构筑体系给与了无情的抨击。这样看来,似乎思辨思维方式己经被经典作家“全盘否定”了。不过,近几年中,国内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人本道德回归的思想基础是批判宗教道德完善性和时代政治虚伪性;费氏人本道德回归的生活基础是重视自然、重视人的存在和现实需要;费氏人本道德的空想性和新宗教性质决定了它的离世,从而又不自意地陷入了唯心主义泥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相继批判借鉴黑格尔的抽象精神人、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后,提出了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现实的人”思想。它关注人类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哲学思想。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阵营中的唯一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为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费尔巴哈并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他涉足于社会领域时,他便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在他的宗教伦理学说中充满了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对道德本质进行过深入探讨。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董仲舒和王充认为人性可分为三等,李翱认为人的本性善而情感恶;爱尔维修和费尔巴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论证了利己主义道德观。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欠缺使得他们的道德观局限于抽象人性论的窠臼中。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超历史的。人类的利益诉求决定了人道精神是未来道德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20.
感性直观是费尔巴哈反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主要工具,它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哲学的王座。直观贯穿费尔巴哈哲学的两大主题即自然和入,由于其哲学的直观性使他在社会历史方面陷入了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感性直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革命,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这一理解对马克思新实践哲学革命的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