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谢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00-103
生存、自由、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教育观,其教育思想关注人的精神建构和灵魂的陶冶,认为大学以自由为其生命,精神的交往是实现自由教育的根本路径,《什么是教育》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源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对我国教育理念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云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萨特提出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概念,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贯彻自由与责任的统一.萨特是在对人的自由、行动、责任、价值的理解中来定义存在主义的.一方面,他将人的气质、性格等等可能影响意志而不受意志控制的内在因素都排除在道德评价之外;另一方面又以人的意志绝对自由而拒绝承认任何外在因素对承担责任的影响.这使他既在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之间进退失据,也没有为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萨特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深层次的悖论与困境,其价值仅仅在于对道德实践主体的彰显,但从根底上缺乏对具体道德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背景分析,理论探索,批判了把萨特“自由哲学”简单地视为完全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潮,提出了作者新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莫伯桑笔下的玛蒂尔德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虚荣心的代名词。但通过小说本身对玛蒂尔德的生存状况的呈现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的描写,我们会有不同的体认。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审视玛蒂尔德,会发现她的一系列想法和行为都具有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自由的况味。玛蒂尔德最终面对的是意义的扑空,不由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诱使人们去思索个体自由存在的秘... 相似文献
5.
6.
王海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69-71
基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和默多克文学作品《独角兽》中的自由观的共性,深度分析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自由和他者、自由选择与处境、自由与悲剧三对术语的关系,以期阐明小说中造成人物个人悲剧的原因,同时也能够加深对默多克的悲剧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86-89
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贵妇人画像》中,主人公伊莎贝尔向往自由,积极地选择自己的婚姻。虽然自己选择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她最终仍然承担起自由选择的后果,重新回到罗马。伊莎贝尔的崇尚自由、婚姻自主选择、承担责任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的思考。以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自由、选择、责任三个方面对伊莎贝尔的生存现状及其回归进行解读,从而反映她的选择不是放弃了自由,而是在坦然面对中重获自由。 相似文献
8.
陈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4):41-48
一、老、庄之道:从自然到自由“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范畴,也是其“逻辑”起点和立论基础。就老子的言语而言,“道”似乎是先于天地万物并且产生天地万物的一个“东西”,即:“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没有道,就没有天地万物。比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相似文献
9.
杨晓玲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60-62
19世纪中叶当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们开始建构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石的同时,英国女作家、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诗集和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横空出世。它宛如一首凝练而又完整的诗,以它深层的意象揭示了个人存在的意义与困惑。做到了以小说形式使艺术形象与哲学思考的完美结合。从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高屋建瓴之作。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庄子主张的自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庄子对自由本性有独特的思考:自然本性是美的本源,自觉是主体协调心理而进入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逍遥游是达到审美境界的方式,而无为、无已是实现逍遥游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庄子主张的自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庄子对自由本性有独特的思考:自然本性是美的本源,自觉是主体协调心理而进入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逍遥游是达到审美境界的方式,而无为、无己是实现逍遥游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姜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0-132
《朱利的族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代表作。小说把白人主人公置于虚构的南非政权交替的背景下,描写了白人主人公在黑人村庄的流亡生活。作品多被人们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展现了白人与黑人的命运和地位的置换。本文跳出后殖民主义的范畴,找到了作品中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从存在主义角度阐释了在"被囚禁"的荒谬生存境遇下,... 相似文献
13.
黄明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存在主义关于人的自由问题所做思考的分析比较,揭示出两者所存有的深层一致性,即两者对自由问题思考的出发点,以及对"自由"概念本质的理解所存有的一致性,由此探讨"自由"概念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先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26(3):98-102
《庄子》一书,虽非专门探讨美学(艺术)思想的著作,但字里行间透射出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艺术)思想,并且其哲学与美学实际上已贯通合一。因此,要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探研,就必须由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入手。老子和庄子开创的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范畴———“道”,可以看作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一块基石。庄子哲学最终要对“道”进行体认,体认的方式乃“唯道集虚”,而这种方式直接通向了审美,形成了他关于美与审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庄子和海德格尔都旨在人与物相交相融的终极境域中,为人类找到一条“通向自由之境”的道路,但他们思考自由的具体切入点和路径有所不同:从自由的方式看,庄子认为人可以获得无限自由,海德格尔则认为人只能获得有限的自由;从自由的归所看,庄子的自由是泯物我、“物我齐一”的自由与自然的合谐,海德格尔的自由则是聚集“天、地、人、神”四者的共在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16.
郑静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63
在中美文学史上,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是两位伟大的女诗人。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述说着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李清照在保守的封建社会中突破女性的行为束缚,在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凸显自我存在的前卫意识;艾米莉则隐居一生,在自由选择中体现存在,以出世的态度对待入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对庄子美学思想的自然、虚静、逍遥三个主要特点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其对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以"源"、"神"、"游"、"玄"四字从山水画的形成、理论、意境和笔墨诸方面,深入分析中国历代艺术家如何感悟庄子美学思想并将其完美融入创作中,最终创造出意境高远的无穷艺术化境。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夜色温柔》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小说从存在主义视阈对当时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和堕落腐朽的人物灵魂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出那个物欲横流的荒诞世界对人性的异化和腐蚀,指出追寻自由才是人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罗汝芳人本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玲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92-96
罗汝芳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只有先重视人的存在,才能去追求道与心。在求道的过程中,人是自由的,道内在于人自身,是人规定了道的性质,人可以让自己超出感觉的限制,从而达到精神的解放,最终完成道的规定。求道的过程就是人自身的生发过程。而道在于人,人的本性的具备与完足就更重要。它让人的存在成为一种带有美的愉悦的存在。罗汝芳要求人们将自身活动同自然和生命的自觉发展相联,在日用之中、在生活之中完成道,让平静心灵和自然本性的自足完善代替求富求仕成为人生最高的追求,这样的生活是审美的生活,人的存在都是自由的存在,也是审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