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在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成立暨省第四届东南亚学会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二月下旬在厦门大学召开,与会的有一百三十多人,大家就华侨史和华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历史上我国人民由于各种原因,远离家乡,出国谋生,早在唐宋时期,史籍就有记载.至于"华侨"一词出于何时,一种意见认为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清光绪24年(1898),旅日横滨华商创办一所学校,名为'华侨学校',华侨一词始正式见于文字";另一说是黄遵宪在  相似文献   

3.
江门五邑为中国第一侨乡,从2002年开始江门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办华侨华人博物馆。经过3年海内外的共同努力,共征集文物2万余件,精品率达到30%。其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均居国内同类博物馆之首。2005年11月26日开馆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填补了广东作为中国第一华侨大省一直缺乏综合性华侨华人博物馆的“空白”,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一件标志性工程。筹建华侨华人博物馆的过程是一个对近代华侨和侨乡文物的抢救过程。“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早期华侨身份证明、护照、口供纸、银信、帐册等纸质文物与新宁铁路、侨乡…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侨与中国抗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于世。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侨居海外各地的华侨有1140余万人,他们在其居留国政府统治下,深切体验到被压迫民族所受的歧视,深感祖国的兴衰存亡与侨胞利益休戚相关,他们关心祖国命运,热心抗战救国。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光荣传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组织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救国组织救亡团体是发动侨胞起来抗战的主要形式。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波涛席卷了华侨聚居的所有区域,各种抗日救亡团体迅速建立。事变的当晚,纽约全市侨团在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的联络下,立即召开特别会议,决定成立华侨“救济总委员会”,以便对整个华侨社会进行总动员。同年10月,“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宣告成立。此后类似的抗日救亡团体在美洲及欧洲各地纷纷成立。在南洋,“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新加坡华侨召开侨民大会,成立了“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领导华侨进行爱国斗争。南洋各地的华侨也纷纷效行,成立了诸如“慈善会”、“救灾会”、“后援会”等各式救亡团体。为了统一领导南洋各地华侨的抗日救亡斗争,1938年夏,在印尼侨领庄西言、菲律宾侨领李清  相似文献   

5.
华侨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首先从海外华侨中组织发动起来的,广大华侨积极地参加和大力地支援了这次革命斗争。正如孙中山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有功革命”。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这次革命的特点,高度地评价了华侨对辛亥革命的伟大贡献。 (一)华侨参加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人数众多,遍及五洲,大部分都是劳动人民,在海外谋生有着悠久的历史。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从奉行“闭关锁国”到“宁赠友邦,毋予家奴”的卖国投降政策。对海外华侨悲惨的处  相似文献   

6.
吸引侨生到台升学,是台湾国民党当局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就台湾当局吸引侨生到台升学的背景、措施与特点作一初步探索。一、吸引侨生到台升学的背景国民党当局被驱逐到台湾以后,争取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成为台湾当局的“基本国策”。台湾当局的侨务工作包含“维护侨民利益、辅导华侨经济及发展华侨教育”三个重要环节,“而发展华侨教育是中心环节”。国民党政府的“宪法”第167条规定:“国家对于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应予奖励及补助。”台湾当局将华侨教育分为台湾与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他们远离祖国,浪迹海外,抗战前夕,我国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有1140多万人.近代中国长期贫穷落后,海外侨胞寄人篱下,孤立无援,其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广大华侨深深感到祖国的成败荣辱与自己的命运、前途,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和爱国心,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兴衰存亡.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广大华侨无不义愤填膺,开始以各种方式坚决支持祖国的神圣抗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海外华侨也积极参加到了这一行列中.当时,聚居在欧美、南洋各地的华侨,为配合国内的抗日斗争,在各地分别组织起了许多抗日救亡团体.在美国,1931年10月,经过侨领司徒美堂的联络,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32年3月,旧金山华侨又联合各地华侨团体成立了“美洲华侨拒日救国后援总会”.接着,类似的救亡团体在美洲纷纷建立.在欧洲,1936  相似文献   

8.
北伐战争与华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二六年夏至一九二七年初,国共合作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北伐战争。在这场革命战争中,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的千百万华侨,坚决地支持北伐战争,写下了爱国主义新的一页。华侨是北伐战争坚决的支援者和拥护者。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在北伐前,就“纷纷电请中央出师北伐,函欲早日推翻帝国主义的工具,除去列强在华势力。”①一九二六年三月,古巴、印度孟买和暹京等地华侨团体,就发回函电,敦促国民政府北伐。②四月十八日,东京华侨隆重集会,追悼北京“三一八”殉难烈士,到会华侨一致呼吁,请国  相似文献   

9.
1927—1937年,是广东近代史上华侨投资的全盛时期。仅这十年的广东华侨投资额就占1862—1949年的八十七年投资总额的38.52%,无论从投资企业的户数、投资行业和投资分布都是空前的,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旧中国广东华侨投资的黄金时代”。但“黄金时代”的大部份华侨投资不是用以补塞国家漏巵的工业、交通业或商业等,而是聚于房地产业。据统计,这一时期全省华侨资金投放于房地产业的达9,000户,投资额占全省华侨投资总额的66.27%。这一现象在占全省华侨总投资数额37.57%的省会广州也很突出。1923年—1937年,华侨资金投放在广州房地产业的约有7,000座楼房,投放金额达36,734,693元(粤币—下同)。是什么原因促成这一历史现象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可以说,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或制约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因此,二、三十年代广州侨资所以聚于房地产业,首先是当时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追踪这个因果关系,我们发现,二、三十年代广州华侨房地产业的全盛期恰好与“国民党政府期间广东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吻合。带有近代化意义的新式工厂的建立,是广东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标志。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近代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在建厂数量上,地方工业的发展支柱“省营新工业十四间,为全国省营工业之冠”;在建厂规模上,新兴的省营工厂总投资为5,000多万元,平均每个工厂的投资都在数百万元以  相似文献   

10.
美国洛杉矶华侨华人12月21日在当地中文媒体“侨报”的会议大厅举行了“南加州各界华人、华侨宗教论坛研讨会”,揭露“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对“法轮功”进行深入批判。来自近20个当地华侨华人团体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长崎是旅日华侨的发祥地,世代居住在长崎的华侨是进行中日交流活动的主角。本文通过对长崎华侨若干史迹的考察,探讨长崎华侨在中日交流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一、唐船和唐人坊长崎位于日本最西端,九州岛的西北部,距上海仅460浬,堪称一衣带水之隔。从1639年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及至工859年“开国”,其间长达220年,长崎是日本对外开放的唯一港口.在长崎的对外关系中,幕府只允许中国船和荷兰船来贸易,而同中国的贸易又占最主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越南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从1894年首创兴中会之日起,就立志“联络中外华人”以“振兴中华”,故而他一直将海外广大华侨视为重要的革命力量.与中国山水相连的越南早有华侨居住.据统计1900年越南的华侨约有10万人,十年后增为232000余人.所以,孙中山为发动与组织旅越华侨同胞投身民主革命运动,曾于1900一1908年间,先后五六次到越南西贡、堤岸、河内与海防等地的华侨中活动了约一年半时间,进行了革命宣传、建立组织及筹划武装起义等项革命工作.越南广大华侨正是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积极支持和参加革命斗争,为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先后建立了众多的、不同规模的、联谊会性质的社团组织。“旅日福建同乡恳亲会”便是二战以后,在旅日华侨社会中出现的、旅日福建籍侨胞的同乡联谊会织。它始建于1961年,如今已超过三十个春秋,进入“而立”之年。本文拟就“旅日福建同乡恳亲会”的历史作粗浅的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华侨绝大多数是爱国的。华侨远离祖国,备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华侨还有支持、参加革命的光荣传统。”这是周恩来同志对广大华侨的高度赞扬,也是历史的客观评价。在本世纪初,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得力于海外华侨者可谓至深且巨,故有“华侨为革命之母”的赞词,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辛亥革命之后,华侨的光荣传统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扬光大。在二十年代祖国的大革命运动中,特别是在五卅运动掀起的反帝斗争大浪潮里,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们,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地支援了反帝的省港大罢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本文拟对此试作评述,为华侨爱国史记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词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走向,2006年8月21日—24日,由中国韵文学会和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是自1986年在上海召开的大型国际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隔20年之后的又一场词学研究盛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台湾静宜大学、日本爱知大学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围绕“黄庭坚的词学观”,“晚清四大词家词学倾向”,“传统诗学的嬗变和对立”,“稼轩词派的想象艺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会上,中国词学研究会宣布成立,并决定将每两…  相似文献   

16.
朱仁夫 《云梦学刊》2003,24(6):48-51
新加坡是东南亚华侨最多的国家之一,华侨成为儒学传播的基本因子。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法治,另一方面传扬东方的伦理和道德观念,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朝野同倡”儒学,儒家理念成为国家的“共同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发轫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高等华侨教育,已经走过了一条坎坷与辉煌的历程。暨南大学素称“华侨最高学府”,她的前身暨南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这是由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经过几代暨南人的辛勤耕耘,建校92年来,暨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办...  相似文献   

18.
李凤忱,宗可正二同志在《‘决定’一词涵义辨析》(《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年第六期)一文中,对“决定”一词作了“辨析”,断言“决定”一词的“严格确定的涵义”指的是“第一性的东西对第二性的东西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反作用”意义上使用“决定”一词,就是离开唯物主义,滑向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辨析”,很值得再“辨析”。首先,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决  相似文献   

19.
张觉 《学术研究》2002,(12):133
一、“异读词”还是“异读字”? 人们往往将“异读字”称为“异读词” (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妥当。“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训诂学或文字学的研究对象; “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言学或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两者不可混。拿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85年12月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看,其中所审的,很多在现代汉语中都不是“词”,而只是记录词素的“字”,如“阿”、“蔼”、“霭”、“隘”……。这种现象应该称为“异读字”才合乎事实。否则,名不正而言不顺,很难进行科学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同乡会馆的前驱——“唐四福寺”的出现中国人民在日本作具有侨民性质的定居,并逐渐形成为一个华侨社会,始于明末清初。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开宁波、泉州、广州三港,以后便有不少私商出海到日本贸易。由于发展的需要,一些商人羁留下来,在当地定居,娶妻生子,成为华侨。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人数也逐渐增多,互相间不免有事务牵涉和纠纷发生,有鉴于此,万历三十年(1602年),漳州商人欧阳华宇和张吉泉二人在长崎发起,向日本政府提出,商得将稻佐乡净土宗悟真寺改为菩提寺,以为华侨聚会联络和拜佛活动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