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着一条由中国雷州半岛经南洋到达印度洋西北海岸的古航线,记载着西汉使节“黄门”译长等大航海家沿着该航线遍历南洋、南亚、波斯湾与红海的动人事迹。但是由于多年来对这条航线所经各国的译名考释不一,因而这条可以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非古航线,不曾确定其全部走向。现在我们有必要根据史料记载重新进行探讨,以便更深刻地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对于世界文明作出了何等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地名的考证中,对音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决不能只注意对音而忽略其他有关史实。因为古代典籍经过千年来的辗转抄录,鱼鲁豕亥之类错误在所难免。这给我们考订当时的原字原音增加不少困难。此外有的地名如南印度的坎纳达(Kannada)与北美的加拿大(Canada)读音虽然极为相似,两者却无任何关系。对于这一点,比较有见识的学者早已指出过。如1885年夏德在其《大秦国全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期学术思想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西汉时期的学术思想,大体以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之死为界线,划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在此之前,黄老思想为官方统治思想,儒学主要流行于民间。其间虽有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制礼仪,汉文帝使晁错从伏胜受《尚书》,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和议立明堂等事,...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基本上具备了开发地方经济的条件,成为历史上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汉“弛山泽之禁”、“如粟拜爵”、屯田林垦等政策的引导下,促成了地方开发、诸侯开发、商人豪强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的成效显著,培育出了经济中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但也造成了西部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和导致灾害频繁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汉时期同姓诸侯王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的同姓诸侯王犯罪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犯罪类型多种多样。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所以中央政权对其犯罪的处罚措施也有别于其他阶层,一般是由皇帝直接干预,惩处也相对较轻,显示了封建社会法律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商业资本的活跃与农民的破产流亡,都是比较显著的社会现象。当时的商贾大者往往财至万金,成为社会上“蹄财役贫”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农民的破产流亡现象在文、景时期就已存在,西汉中期以后,更往往以数十万、数百万的规模出现。对于这两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认识呢?传统的看法认为,商人的兼并,是造成西汉时期农民破产流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把它与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兼并相提并论。还有人认为,“流民的出现,是当时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只要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人奴隶主就必然要兼并农民,农民失掉土地就必然流亡”。因此“商人兼并农民,农民破产,情况越来越严重,成为政治上社会上的大问题”。这实际上就是把商人对农民的兼并,看成是造成农民破产流亡的主要原因了。这种看法是否符合西汉的历史实际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西汉的商业资本与小农经济之间的关系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的历史人口,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边疆各省(区)中,具有典型性。某些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著,虽有旁及,但抽象、笼统、概念含混,差误也多。作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仅就西汉时期内蒙古几个主要民族的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讹误之处难免。望学术界同人赐教。  相似文献   

8.
秀才举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的重要举目之一。对这一举目在西汉时期的设置及其演进,尤其其时是否已成“岁举”,论者向来人言殊异。笔者不揣冒昧,试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浅作考证。一探究西汉时期秀才举的起置以及考订其时是否岁举,首先必须对汉初察举制度的演进形成进行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弘 《齐鲁学刊》2002,(6):127-133
西汉时期的工商管理政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前期 ,黄老主要的工商思想先后得以付诸实施 ;中期 ,实行的是剥夺工商权益、强化对工商业干预控制的管理政策 ;后期 ,则是随着盐铁会议的召开而对工商管理政策加以调整。经过以上三次较明显的波动和摇摆 ,在政治干预的总前提下 ,呈现出以暴力色彩浓厚的干预到经济手段逐渐加强的层次变化 ,而这一变化恰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体同步运行  相似文献   

10.
齐、鲁自古不同,延至秦汉尽管仍有差异但皆以礼义闻名。西汉时期齐鲁之地以其雄厚的知识资源和人才优势深切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但同时自身也受到当时社会大势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种交互的影响中,齐、鲁最终合流于经学之下。在社会整体风气的影响下,齐地变化不大而鲁地则受到巨大的冲击,大体上呈一种鲁地齐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西汉时期,梁国是最大的诸侯国之一.梁处在西汉王朝的都城长安与东方的交通要道上,是咽喉之地,也是维护西汉王朝的屏障.西汉王朝十分重视梁王的人选,每一朝皇帝,总是把自己最信任的宠子或宠弟分封在梁.西汉梁国兴衰是西汉王朝专制主义皇权发展强化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徐闻古港对外贸易繁荣:贸易规模的庞大、贸易形式的多样、贸易物品的丰富、物品来源地的纷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众多。西汉以徐闻古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古代王朝对外开放、友好交往的友谊之路。  相似文献   

13.
除了短暂的秦朝以外,西汉王朝实际上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它的兴衰成败进行科学的探讨,特别是分析其经济、政治和思想变迁之间的关系,寻求其规律性,对我们认识其后近二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思想史,无疑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4.
从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起,西汉王朝与外族或国内少数部族的首领联姻,从此“和亲”一词便出现于我国的史书。《汉书》云“和亲之论,发于刘敬”①,就是指此而言。对于西汉的和亲政策,历代的史家和文人议论纷纭,但对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却缺乏应有的中肯的分析。他们往往把西汉初年对匈奴的和亲与西汉中叶对乌孙的和亲以及西汉末叶对已经降汉的匈奴和亲等量齐观。我们认为这是不甚妥当的。当代的一些历史学家也把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和汉初对匈奴的和亲不加区别。如翦伯赞先生在1961年  相似文献   

15.
西汉对西域的开发,使西域与中原地区交往的门户洞开,从此之后,不论政治情况如何,沿着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联系一直都没有断绝过。自汉以后,西域人民的向心力日益增强,西域各民族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民族互相团结,共同进步,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并州北部四郡一直是朝廷增兵戍守的要地,加之是军队出兵漠北的重要集结地和出征地,军队出入频繁,故而粮食供给是否到位和充足,成为中原王朝戍边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西汉时期,并州北部四郡的粮食主要依靠内地转运和屯种等多种途径,经过转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边郡,保证了边防将士的粮食供应,对维护西汉北部边境的安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代是否存在着以泉州为起点,以澎湖为中转站的泉州、澎湖、麻逸的澎湖航线?近十年来,台湾考古界、史学界讨论热烈,集中表现于一九七九年台湾《艺术家》杂志的《澎湖考古专辑》。台湾学者普遍认为存在着一条被遗忘七、八百年的宋元“澎湖陶瓷之路”、特别是台湾大学陈信雄博士多次赴澎湖调查,并于一九八三年春定居澎湖,进行全面考古调查、采集、整理与研究。共采集和发掘所得标本为11129件。 1985年陈信雄所著《澎湖宋元陶瓷》一书出版,它以一万多件陶瓷残片,无可辩驳地证  相似文献   

18.
南海!南海!     
汪熙 《学术界》2012,(4):103-107,285
中国南海疆域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开发并最早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这一发展过程拥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近代以来,这一海域形式逐渐复杂化,不仅有邻近诸国的插手觊觎,更还有多年来美国环绕中国设立了两种岛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也不希望今天的美国政府把中国看成“天生的对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汉简,论述了西汉时期汉人进入西域的不同方式,对屯戍士卒的 构成,吏卒更代制度,汉人留居情况,以及西域汉人的郡望,做了全面探察。  相似文献   

20.
西河郡为汉代著名边郡,设立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辖境地跨山陕蒙交界黄河两岸,下辖36个县。为便于研究,一般将其属县分为河东属县与河西属县。史学界历来对其河东属县治城位置研究颇多。《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将其位置全部定位。然而,新的考古材料证明,所谓"河东8县"之说其实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