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后七子”的诗文复古与明代文化复古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论明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兴起,多将其原因归结于对"台阁体"文风及宋元诗文流弊之反动上.实则诗文复古乃是明代中叶兴起的文化复古思潮下的文学变奏.它与"书必篆隶"、"器从旧式"、"官名从古"、"礼从古制"等社会风气以及经学领域的汉学复兴、学术领域的考据学兴起、藏古之家的大量出现等,乃是同一种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使用转折词占比数量颇多且使用多重转折复句颇频繁的现代作家。他的手稿修改中约四分之一处是增加转折词或语气副词、加重转折词使用分量以及将转折词嵌入其他复句。转折词连续轻转、重转和承上转折词句首使用的特征,使语气由弱到强,分句之间关系更加清晰,达到多重设悬、语意逆转和讽刺叠加等目的,重在强调结果的必然性。这种转折词的反常态使用,既是作家少年时期的文字情结与创作成熟期质疑思想的双重结果,又是文字视觉标记与理性推理标注的共同呈现。对此展开研究,既能从语言批评的角度对现代语写作话语体系的形成做探微式的挖掘,又有助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解缙诗歌有复古倾向,更重视才气的驰骋,但才气缺乏现实的内容的支持,显得比较空洞。他也以才为戏,使部分诗歌充满了趣味,这种努力值得重视,也形成了在复古道路上的旁逸斜出。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欧化”曾经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欧化”的来龙去脉提出它的历史背景;同白话文运动的关系;围绕“欧化”的论争;“欧化”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以及这一论题归于沉寂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进化论传入中国,颠覆了历史循环论的专权,也成就了20世纪前期学术研究的伟绩,文学研究亦受其惠泽。但“复古”意识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其作为一种美学思想仍潜存于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中,“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评价的底子里仍潜藏着对“复古”的美学思想的回护。而今,客观地审查“进化”与“复古”这一公案则可发现“复古”的审美意识实具有不可低估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开先审视反思盛行的复古思潮,体现出复古而在当下的通变意识,并贯彻于诗文理论阐述尤其在整理、研究金元词曲方面:编纂《改定元贤传奇》、整理张久可、乔梦符曲集,树立崇尚本色的金元标准,以及“不平则呜”与“悟深体正”的元曲风范,并评价明代曲坛的“词人之词”与“文人之词”。李开现同时强调于古求真的本色新变观念,汲取前人的神理气味,突出真情的抒发演绎,实现自成一家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前七子”复古诗学兴起的历史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前人已多有论述,且褒贬不一,本文无意于就此再着笔墨,而是力求从历史的角度追溯“前七子”复古运动兴起的历史语境及学理逻辑,对这一问题的梳理也许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前七子”诗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过程.对明七子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本文将明七子置放在弘治正德年间这个国家当日中月满、盛极孽衰的历史时期,去追寻他们活动的轨迹,分析其文学思想的的优长与缺失.  相似文献   

9.
祝允明以系统而犀利的经史批判建立起自身的学术架构。他视儒家元典及汉唐注疏为建立“儒体”的根本,正史是“儒用”的基础,诸子文集则可扩展学识才艺。他注重学术穷理应事、明辨是非的根本性价值,标举“学坏于宋”论,质疑四书独立存在的学术意义。祝允明采用学术批判先行的方式展开对汉唐宋元文学价值的褒贬:推尊汉唐文风以肯定汉唐经学为基础。上述经史批判思想赋予祝允明复古文风以鲜明的学术内蕴。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元初北方散文复古之风的发生发展尚缺少深入探讨。元初北方元好问、郝经、刘因等人在批评金代散文虚浮文弊的基础上,力倡古文,重建了唐宋以来的文统,掀起了散文的复古之风。探讨元初北方散文复古发生的内外动因,把握复古理论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继承和超越,发掘元初北方散文复古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准确认识和理解元初北方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故事新编》与新历史小说有一些共同点,但在是保留一定史实还是完全虚构、是把历史凡俗化还是进一步在"审丑"中走向鄙俗化,以及面对历史虚无所采取的姿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比较,力图为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某种适宜的尺度。  相似文献   

12.
鲁迅早年学医对他以后的小说、杂文等创作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将从比较文学中科际整合的理论出发 ,梳理医学对于鲁迅创作的影响。鲁迅医学对他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话语、情节、创作思维、文化批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过于匆忙地放弃厦门大学的工作奔赴广州的原因,往往有种种揣测:政治中心的诱惑,爱情的吸引,经济的改善欲望,但这只是些很不充分的推论。其实,鲁迅不仅对此有所表述,而且表达得非常清楚。那就是他自己所谓的“一点野心”,即做一点事情,造一条战线,向旧社会进攻。这一选择,实际上确立了鲁迅后期更加鲜明的“战斗”的文学策略,确立了他后期特别擅长的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为核心内容的杂文写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普通民众,写出了“人的觉醒”;他用白诱创作,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来显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种种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小说的经验,使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他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旗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有自己独特的翻译立场,那就是意识形态如同主导他的创作一样主导他的翻译行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作为翻译家的鲁迅秉承同样的文学原则:教化国民,重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以反传统姿态的活跃于“五四”文坛的作家 ,其创作的文化心理定势仍基于传统 ,这是鲁迅创作的“乡土情结”的内在根据 ,其独特的批判性也源于此。  相似文献   

17.
对鲁迅的早年生活进行新的阐释,论述早年鲁迅所体味的人间之“爱”,所展露的“自由”天性以及这一天性所得到的最初应和与强化,提示人们关注这两种最初的人生感受、生命意欲在鲁迅整个生命世界中的深层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在文化属性上既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又具有"非现代性"的一面。这一特点主要来自鲁迅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其他复杂心理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鲁迅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声音",造成了其思想意蕴的复杂性和人们阅读理解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与中国现代思想之精神关联非常密切 ,鲁迅早期对易卜生之接受对其思想发生的意义也不可小视。本文力图重塑鲁迅独特的易卜生观 ,认为鲁迅是踏着克尔凯郭尔的精神林荫道步入易卜生的心灵广场的。因此 ,鲁迅放大了易卜生强调独异个人与庸愚社会抗争的侧面 ,即鲁迅更多地是从个体生存论哲学的角度来接受易卜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真的并没有离开我们,更没有远去.但鲁迅研究历史已够悠久,其道路也是比较曲折坎坷的.长期来,我们许多人怎么也读不懂鲁迅,甚至有些研究者也对他摸不透.何故?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鲁迅与如何跳出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