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继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已进入以明晰产权关系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欲明晰产权,先要明晰阻碍产权明晰的主要因素,探讨如何有效消除这些问素。本文拟对此作系统分析,为排除这些障碍提供思路。一产权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产权关系的变动(由模糊到明晰是变动的一种形式)必然引起经济利益的变动。明晰产权关系引发的对相关主体经济利益的调整,是推进这项改革的首要障碍。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明晰产权关系,不同于以往的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推行承包…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的四点反思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目前国企改革有四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产权明晰的关键是国有资本所有权代表人格化问题,要解决“无老板”现象;二是以国有独资公司为改制首选,导致资本运营效率低下;三是国企改制只停留在形式上;四是为资本运营而运营,盲目追求规模、兼并、上市,应按资本原则选择运营方式实现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中国经济体系市场主体及保险行业产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不同市场主体的行为动机、交易模式与其所处的产权结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产权结构决定人格化交易与非人格化交易的存在方式和作用范围;企业经营对人格化交易的依赖导致寻租行为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有制产权关系之我见周铁山一、明晰产权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观念、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第一,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重组与并购效益低下,主要原因是产权残缺不全、产权结构不合理;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立法滞后等,解决这些问题应明晰产权,改善产权结构;合理界定政府在企业重组并购中的职能范围;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并购市场;完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产权明晰度的安排模型、产权效应模型、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模型以及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修正模型 ,分别对产权明晰度的决定、产权明晰度与产权的关系以及最优产权明晰度的修正进行了探析与验证 ,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产权改革状况  相似文献   

7.
产权改革,是企业制度改革中的一个统不开的关键环节;搞好产权改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当前,产权改革有着充分的政策依据,明晰产权的关键是要有具体实在的经济责任承担者,已有的产权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明晰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是实现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目标的现实要求。要消除我国现存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权归属不明晰、产权结构不合理的弊端,重新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产权,改国有资产统一所有为分级所有是一条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9.
对国有资产管理人格化问题的思考张洪岳,佟常湖经济关系的人格化,或者说人们是一定经济关系和物质利益的承担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产权关系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因此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要实现人格化,否则其保值、增殖难以实现。一、关于国有资产宏观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产权明晰私有化论”、“产权明晰决定论”以及“产权明晰不对称论”三种观点的辨析,认为产权明晰不是搞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成功唯一决定因素,用充分竞争取代产权明晰不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应当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跳出国企自身的框架范围去探讨国企产权制度和国企改革的思路,国企改革思路应是多元的、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产权明晰私有化论”、"产权明晰决定论”以及"产权明晰不对称论”三种观点的辨析,认为产权明晰不是搞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成功唯一决定因素,用充分竞争取代产权明晰不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应当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跳出国企自身的框架范围去探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思路,国企改革思路应是多元的、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效益不高,国有资产流失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系统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具有人格化、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资本化经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产权明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产权权能和利益的明确划分和界定 ,产权主体必须具有有效行使产权权能并获取相应利益的行为能力。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产权和相应利益的明确划分和界定 ,并不一定达到产权明晰。  相似文献   

14.
明晰劳动力产权与深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和个人,首先应该是产权主体,进而才能成为市场主体。完整的产权应包括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两个方面。但目前,我国的许多领域不但劳动力产权不清,甚至在许多人头脑中连劳动力产权的概念也没有。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既要明晰资本产权,又要明晰劳动力产权。改革的实践日益表明,明晰劳动力产权,将成为改革的另一支点,许多改革的疑点、难点、生长点,都将随着劳动力产权的明晰而逐渐被突破  相似文献   

15.
产权清晰是构成真正的合格的市场主体的首要条件,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也不例外。根据产权理论,产权清晰有三层法律含义和四项构成要件。依此来衡量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民办高校产权的规范,至少有三个方面是不清晰的。应从对教育公益性的认识、借鉴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我国与WTO接轨等三个方面来思考明晰民办高校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原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特点是:企业产权都属于国家,各企业间没有严格的产权边界,企业与国家之间的产权界限也不清晰。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与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的矛盾,是当前国有企业制度中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或如有的同志讲的,“个人既是所有者又是非所有者”,是“公有权的基本矛盾”。因此,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理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关系,实施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不可能绕过产权制度的创新。在我国产权制度创新过程中,当然可以借鉴西方产权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但我们必须加以分析.不能形式主义的生搬硬套,更不能以此作为找们产权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中各种财产关系的分析,建立厂科学的产权理论。准确地阐发《资本沦》中的产权理论,对于找国建立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产权明晰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而任何一种交换其实质都是所有权的交换。因此,市场经济要求在财产制度上明确财…  相似文献   

18.
产权效率与中国公司治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完整的产权形态包括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及转让权三项基本权能,其中剩余索取权的具有特殊的激励功能,其对产权主体的行为驱动构成产权效率的核心.我国产权改革过程中的"明晰产权"本身并不构成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产权改革的内涵和目标应是对与产权客体性质相适应的产权主体的体系重构.这是一场深刻的制度性变革.产权改革是我国整体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强调竞争作用在产权改革之上的所谓"超产权论",因其忽视了我国具有垄断与超经济性质产权主体,即政府产权的大量、普遍存在这一基本事实,故对于我国的现实经济改革的适用性存在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理论视企业为经济组织,本质上是人的集合体,表现为企业内外成员之间的博弈关系,即围绕产权对财产控制,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的运行载体及执行主体最终表现为组织成员,人是有人格的,因而企业也应该是有人格的,即人格化的企业。主流经济学理论没有将社会学、心理学的概念和逻辑引入到分析中来,其企业理论是非人格化的。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和其他非主流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人格化理论也得到充分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起点是解决企业人格化问题,终点仍然是人格化企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产权不明晰”的问题普遍存在于高校企业中。明晰高校企业产权是建立健全经营性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前提 ,是市场经济的客观性要求。只有学校首先过渡为资产管理者 ,才能使高校企业逐步过渡为资本经营者 ,实现事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从而明晰高校企业产权 ,强化高校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