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迄今已经法律认可同性伴侣关系的五个国家中,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及西班牙采用了"婚姻式"立法模式,即承认同性伴侣关系为婚姻关系,并适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而英国则区分同性伴侣关系与异性婚姻配偶关系,采用了"伴侣式"立法模式,通过制定《民事伴侣关系法》以调整同性伴侣关系,从而创设了一种在形式上不同于异性配偶身份的民事伴侣法律身份。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不同的立法技术,具有不同的文化适应性,为我国未来的同性伴侣关系法律规制提供了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以来,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置身于现代化、法治化和多元化进程的中国,承认他国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的效力,不仅是他国民事伴侣权利保障的需要,也是中国国际化和人权保护及法治发展的要求.中国承认他国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的效力不会损害内国的公共秩序,公共秩序保留不构成中国拒绝承认他国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之效力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民事习惯对于民事立法而言,具有补充立法、促进本土法律资源有效利用及推动民事立法顺利实施等价值。民事习惯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应有合理定位,未来民事立法应确立"凡法律未规定者,应遵循民事习惯"的基本原则,认可习惯的法源地位,并同时对民事习惯的适用条件加以限制,以不违反公序良俗、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为限。在民事规则的具体设计中,对民事习惯宜加以鉴别、提炼和加工,将其合理成分归纳、吸收入法。在法律移植和本土法律资源的有效利用上,立法应在结合国情基础上对民事习惯与移植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比较,合理吸收二者中最适宜我国国情的成分,制定出适合国情的民事规范。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形式。民事检察制度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历史,我国建国初期法律上曾确立过民事检察制度,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制度被取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发展,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职能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但民事检察制度并未恢复。本文从民事检察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历史渊源、民事检察制的内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和参与民事诉讼等方面对民事检察制度作了探讨;主张恢复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以促进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5.
黄娜 《社科纵横》2011,26(4):94-96
目前中国法律层面中并未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国内学者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学者较多关注的仍然是民事诉讼法视野内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笔者认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纳入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固然非常重要,但仅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不够严谨和缜密的,本文试从除民事诉讼法外的其他法域以及其他相关制度的配套为视角,提出有关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6.
《探求》2015,(2)
新《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等法律、司法解释的颁布,使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本次民诉法修改对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权能、权力实施的方式和范围等问题的规定过于保守和粗陋,使得该权力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受到阻碍。这种弊端导致了检察机关内部职能行使的模糊及与外部权力关系的紧张,也损害了诉讼当事人诉权的行使。鉴于此,本文将以完善民事检察监督权为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发展历程,立足于新修改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运行现状,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以观念上更新、立法上丰富权能,体制上实现权力平衡和权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力架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虚假诉讼的频发对现有的法律漏洞提出了挑战,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应该从完善民事程序法、民事实体法和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制.具体的措施是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法院更强的审查权、在民事责任法中规定虚假诉讼者承担侵权责任、在刑事法律中引入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法律文化传统的国家、地区在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法律体系。我国民事诉讼法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也反映了这一规律。一、产生之初的法处于民事、刑事法律不分,实体法、程序法不分的状况法是阶级社...  相似文献   

9.
王春梅 《求是学刊》2013,40(5):101-108
理想层面无差别的自由追求衍生出人的平等诉求,并由此使平等成为近现代私法的另一核心价值和民事主体地位的基本表达。观念意义上的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彰显了形式正义并成为私法永恒的价值指引和权利平等的价值源泉,但其不足导致了现代私法中平等内涵的扩张与事实平等诉求的提出。但人类追求事实平等的同时必须坚守观念平等,一旦背离将导致平等的事实基础与价值观念的全面丢失。  相似文献   

10.
《探求》2015,(2)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决定其具有多大程度的强制力。《民事诉讼法》对再审检察建议效力的创新规定使得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受到质疑。"零和博弈"与"互利双赢"是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所追求的价值和目标,法律应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分层、分类规定其法律效力,以刚性本质推进其柔性形式,进而在保证监督效果的基础上发挥出再审检察建议的特色,避免监督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民商事交往领域,国际惯例主要就是国际商事惯例。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是一条具有一般规定性质的冲突规范,该条以及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所指的国际惯例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法院处理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据此不能得出国际惯例是我国国际私法渊源的结论。本文认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颁布之前,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国际惯例所指为何不明确;二是借公共秩序排除国际惯例的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没有对国际惯例的适用做出规定,对此,应该尽快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2.
原告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是民事诉讼程序启动的主要方式.各国一般将诉讼请求及其原因事实作为民事起诉状的必要记载事项,该类事项的欠缺会导致起诉行为的无效.然而,多数国家对起诉状事实记载应当达到何种程度才能满足法律上的最低限度要求这一问题并未做出明确规定.考察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民事起诉事实的法律规制发现,诉答阶段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所具有的功能定位决定着民事起诉事实的具体记载内容.我国民事起诉事实的记载应当达到特定诉讼标的的具体化要求,鼓励进行与要件事实相关联事实的记载以达尽早明确争点之效,同时立案法官还应当充分行使释明权以指导原告正确提出民事起诉事实.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制裁的依据是《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用行政手段管理与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延续.目前我国的民事制裁割断了与民事责任的联系,使得民事制裁制度缺少法理基础支持,其适用范围与行政制裁范围存在重叠与冲突,使得民事制裁与行政制裁在司法实践中的矛盾无法解决.在民事诉讼中适用民事制裁,破坏了司法的被动性,容易造成司法权威的损害.从民事责任角度界定民事制裁的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民事制裁是与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相关联的概念,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责任承担方式,民事制裁的适用范围应当与民事责任相适应,限制在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权利义务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杨雅妮 《社科纵横》2006,21(1):73-74
目前,立法和实践中对于民事生效裁判生效时间的规定比较混乱,对于可上诉裁判的生效时间,《民事诉讼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相矛盾;对于终局民事裁判,有送达生效、作出生效、送达或作出生效三种生效时间,这在实践中已经造成了混乱。本文在研究对不同裁判所追求价值平衡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民事裁判的生效时间,以便更好地维护司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王向贤 《社会工作》2010,(15):17-21
在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仍广泛存在的社会中,部分男性会内化男权观念,而且社会制度、公权力也因男权制的渗透影响而对男权暴力默许或制止不力,这都是现实社会中部分丈夫对妻子施加暴力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现实中有部分女性也会对男性伴侣(如丈夫、男友)施加一定的暴力,这如何理解呢?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和笔者于2006年底至2007年初对国内某大学101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析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17,(6)
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开展民事公益诉讼的一项新型权力,但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设计仍留有空间。鉴于检察实务需要,本文对调查取证权的由来、不足等进行了初步探析,提出了相关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7):64-68
自2012年新修订《民事诉讼法》第55条提出公益诉讼以来,学界关于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讨论不胜枚举,但是对于明确哪些社会组织能作为公益诉讼主体的讨论倒是少之又少。"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在具体实践中如何理解又是一大难点。本文围绕着"法律规定"和"有关性",分别探讨了作为公益诉讼主体的社会组织所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对我国目前多发的环境与消费者公益诉讼中的组织主体资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民事立法技术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西方国家民事立法技术作了简明扼要的评介。全文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西方近年来法典、法规起草的程序及与此有关的问题;第三部分窥探了西方国家法典、法规‘三化’(系统化、清晰化、现代化)的趋势,并介绍了西方一些法学家对法律语言的简明、精确和立法中所使用的定义、结构等概念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民事自助执行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进行当中,如发生紧急情况或公力执行机关执行不力时,执行申请人依法通过自力手段促成执行目的顺利实现的行为。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建立自助执行制度是完成民事自助行为在法律体系中完整架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事执行改革中的若干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改革应该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只有在正确的理念引导下,民事执行制度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对执行权的性质认识不清,一些学者提出把当事人主义、举证责任制度、保持被动与中立以及平等对待债权人和债务人等民事审判原则引入执行制度之中。执行权与审判权不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权,因此,在执行制度改革中简单套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经验,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