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鸡红冠冠捡到一颗又大又圆的松子,喊着四周的瘸瘸腿:“瘸瘸腿,快来呀,我捡到一颖大松子。”花羽毛听见了,忙乍开小翅膀,连蹦带跳地冲过来:“我要!我要!”红冠冠却说:“这颗松子给瘸瘸腿吧,它腿有毛病,我们要帮助她。”花羽毛一听就来气了。哼,不就是一颗松子吗。  相似文献   

2.
有时候,我真的怀疑父母之间是否有真爱。他们天天忙于赚钱,为我和弟弟支付学费。他们从未像我在书中读到,或在电视中看到的那样互诉衷肠。他们认为“我爱你”太奢侈,很难说出口。更不用说在情人节送花这样的事了。我父亲的脾气非常坏。经过一天的劳累之后,他经常会发脾气。  相似文献   

3.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氤氲的忧郁情绪也慢慢散去,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不是爱与被爱的纠缠,而是陈道明饰演的父亲对小周蒙的那份爱,一个男人的爱,在严厉的眼神和粗暴的脾气的掩盖下,保留的是怎样一种温柔?“除了嘱咐你多喝水,爸爸再也没有别的心得了。”“女孩子在外面要尽量不求人,因为求人就欠人情,欠人情就要还。”“人最多的时候都是孤独的,所以你要学会享受孤独。”“爸爸也希望关于灵魂存在的说法是真实的,这样爸爸就能够永远陪在最可爱的女儿身边,没有生活工作的烦扰,只是静静地看着你,听着你。”  相似文献   

4.
好邻居     
米丰 《老友》2010,(5):16-17
我们家的邻居是老两口,两人都六十多岁了,儿女均在外地工作。这老两口由于和我父母投脾气,所以成了我们家的常客。每天,他们都要到我家聊上一阵。  相似文献   

5.
那子 《北京纪事》2011,(11):44-46
得益“虎爸”董卿生于上海,从小在外公外婆身边生活,7岁时被父母接到工作地安徽。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格,尤其是父亲,按照今天的说法,董卿的爸爸绝对可以算作一位“虎爸”。用董卿自己的话说,“作为独生女儿,我从来都没尝到过‘掌上明珠’的滋味,我的爸爸是一位特别严厉的父亲。”父亲要求她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刷碗、擦地。小董卿刚刚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  相似文献   

6.
老公是家里的独苗,从小受父母疼爱。我和老公的结合是婆婆钦定的,婆婆看中了我的勤快、孝顺、脾气好。按说我过了门应该和婆婆相处融洽,可时间久了也难免和婆婆产生隔  相似文献   

7.
每个小孩生来就有一个人所具有的爱,甚至超过一个人所拥有的爱,所充溢着的爱。一个孩子出生就是爱,一个小孩就是用被称为爱的材料做成的,但是父母却不能给予爱,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遗传——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爱过他们,父母只能假装;他们能够谈论爱,他们会说:“我们非常爱你。”  相似文献   

8.
小抄写员     
(接上期)又过了两个月,儿子仍旧继续辕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冷淡了,他好像认为这孩子太不忠实,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了。于是不跟他多说话,甚至不愿意看见他。叙利奥看见父亲这样子,  相似文献   

9.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赶了几十里路,回到了村子里,看望年过花甲的父母。 父母见我回家,很是高兴:父亲去园子里为我摘菜,母亲在厨房忙活着给我做饭。在老家的土炕上,听着父母的唠叨。吃完饭后,父亲在院子里侍弄他的小菜园,母亲则与我在土炕上相偎着,唠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10.
他从小就表现出极为活跃的运动能力,有一次,他恶作剧似的将父亲的帽子里塞满了狗屎,父亲发现后追打他时,发现他跑得比狗还要快。  相似文献   

11.
赖少芬 《社区》2008,(24):28-29
为赶“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的好兆头,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在这两年升格为父母。消费观念超前的年轻父母们在育儿上也崇尚“名牌”和“高品质”,为了孩子不惜一掷千金。许多商家从中觅得商机,带动育婴经济呈现高端化倾向。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估计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没有细算过,不过,科学地看待养育问题,对宝宝来说,花钱越多并不一定越好。  相似文献   

12.
叶子来我家那年,我11岁,她4岁。我背着叶子出去玩总是被人指指点点。叶子不知道他们指什么,她总是在我颠颠跑着时,伏在我的背上沉沉睡去。叶子的父母因贩毒被判了死刑,而这是我父亲侦破的  相似文献   

13.
四个小木偶     
从前,缅甸有一个制造木偶的工匠,他有个儿子叫艾昂,父亲希望义昂能成为一名制造小偶的手艺人,可艾昂觉得这根本小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艾昂决定离家去闯荡。父亲悲伤地看着他,说:“如果一定要走,就带上我给你准备的同伴吧。”  相似文献   

14.
马兰 《北京纪事》2010,(7):106-108
1969年4月15日是个大风天,北京的春天多为这样的天气,大风夹着沙尘让人想起“秋风扫落叶”的情景,以至于我一直把这一天当作秋风萧瑟的季节。我童年的朋友认真地纠正了我的错误,他说,我们的父母们是在春天去干校的,不是秋天。那一天是4月15日。我以日记为证! 好吧,下面是我的记忆:我的父亲母亲就在这一天在北京一条名叫仓夹道的狭窄马路上,上了一辆大卡车。卡车是高帮的,墨绿色,形状如现在运牲口的那种车。我的父母手脚并用地从车的尾部爬上去,自觉自愿地靠在前面的人身后,然后摸索到车帮,并尽量扩大“阵地”。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早春的夜晚,轻轻的风吹拂着池塘边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雅的梅花,10岁的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文章的秘诀。父亲苏洵  相似文献   

16.
何伟良 《今日南国》2014,(12):32-32
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地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地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得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相似文献   

17.
方壶斋里的童年 4岁的时候,父亲单位分了房.我们一家五口--父母、妹妹、姥姥和我,搬离了太仆寺的那间仅有十来平米的纸窗小南屋,住进了方壶斋里的四合院.  相似文献   

18.
他出生于英格兰西部坎伯兰的一个贫苦家庭,因为经济拮据,父母靠节衣缩食才让他勉强念完小学和中学,他从来不讲究穿戴,不和同学攀比,因为他深知自己每一点学费里都渗透着父母的汗水,他对父母唯一的回报就是刻苦认真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小抄写员     
叙利奥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十二岁,是个黑头发,皮肤白净的男孩子。他的父亲在铁路上做职员,家里还有好几个比叙利奥小的子女。一家人过着节俭的生活,但钱还是不够用。父亲没因为孩子多觉得累赘,依然一味爱着他们。对叙利奥,更是件件事都依着他,只有对他在学校里的功课,却一点儿也不放松地督促。  相似文献   

20.
南美洲一个名叫巴里卡的偏远村子,一个男孩因失恋积郁成疾。父亲买回一团红丝线,把他带到一个靠近沙漠的小旅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