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回族和伊斯兰教发展历史上,东南沿海地区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与回族相对聚集的西北地区相比较,东南一带的回族在人数上要远逊于西北五省区,也及不上西南、中原等地的回民人数之众,但东南沿海地区从唐代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以来,就沿循着与西北等地伊斯兰教发展的不同行进轨迹,并因此呈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就回回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而言,情况也是如此。本文的出发点,即是把东南沿海地区回族和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作为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及交融的重要一环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整合──兼论东南沿海地区伊斯兰文化的特点马东平我国回族主要集中在西北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陕西,中原的河南以及西南的云南等地,而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包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地区回族分布相对少。从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生态环境多样的国家,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发展充分地利用了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具有浓厚的海洋性特征,说明东南沿海社会发展与海洋环境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自然、文化交流、族源、历史、教派、政治、共同创造文化等7个要素分析了回族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并依据这些因素按照地理学科的分区原则,将回族地域文化分成西北、青藏、内蒙古、东北、中原、东南沿海、华中、西南、港澳台、中亚、东南亚等11个回族地域文化一级区。对于丰富回族文化理论,加强地区文化交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13-121
两宋时期,随着海洋开发和海上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崇拜之风日趋活跃,涉及的社会群体相当广泛,包括海商、渔民、士绅、僧侣等。这当中,两浙地区颇具代表性,其海神崇拜有的是基于海洋意识,有的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报恩思想密不可分,有的则是受到佛教观念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多元化、实用性的特点。从更深层次来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海神崇拜的兴盛,体现了海洋开发不断加强的趋势,反映出开放与包容的地域文化精神。同时,海神崇拜不仅满足了人们祈求安康的精神寄托,也有着多方面的文化和社会功能,对东南地区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南沿海地区具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 ,海洋产业是东南经济的大宗。这既因为东南地区具有濒海的自然环境 ,也与东南地区人民长期养成的开拓进取精神、封建政府政策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以及东南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连动密切关联。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些微变化都足以引起经济开发模式的转换。从明清东南沿海地区传统产业渔业和新兴产业私人海上贸易业方面即可揭示其演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征是地区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而这种地区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距。 1982年,国家计委和统计局发出了《关于沿海和内地划分问题通知》,通知规定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包括现在的海南省),和广西等11个直辖市、省和自治区为沿海地区,其余省和自治区为内陆地区。这通知标志着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已经达到用行政方式将这两个地区划开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回族文化的同一性和地域性非常明显,这使得回族的口头传承文化丰富多彩。作为宁夏社会科学院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化项目“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的《回族口头文化览胜》,全方位地展示了回族异彩纷呈的口头传承文化,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为探讨和了解回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国运兴,文运兴。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学研究的春天。宁夏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以来,根据宁夏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蕴涵,设立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对回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通过20年的培养,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他们大都能独立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课题,成为回族研究的骨干力量。他们已出版问世的著作有《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回族人物志(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大西北对外开放的新思路》、《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  相似文献   

10.
西北回族生活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通过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发展,形成了西北回族文化,并且通过各种传承方式使其文化得以代代传承,对其自身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不断适应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环境,与西北社会发生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海洋文化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在海洋文化理论、沿海港口发展、海外交通交流、海洋文化遗产、海洋社会风俗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其中有许多成果,是以区域视阈为单元展开的,对于沿海区域依托海洋地理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方历史特色的文化底蕴与风貌,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展示.王赛时先生所著<山东海疆文化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是诸多区域海洋文化研究中最富有特色和价值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2.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小说作品。书中展示了穆斯林丧葬习俗的基本过程。通过书中的展示,可以挖掘出其文化内涵,即穆斯林视死如归的生死观,一心向主的宗教观和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3.
刘艳 《南方论刊》2022,(2):62-64,67
以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海洋法治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与重要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溯海洋法治缺失的思想根源,从国际法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角度探寻我国海洋法治的历史与现实,并从文化的视角寻找海洋法治的重构历程.我们还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省份的6所涉海大学近1500名学生海洋法治观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研究,对在探索大学生海洋法...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时期中国地域方位话语的嬗变规律中发现嬗变与自然和社会的响应关系明显.中国历史上早期“西土”、“东土”、“北土”、“南土”、“中土”使用较多,多为地域坐标指示词.在传统社会后期,“南人”、“北人”、“南方”、“北方”的概念使用频繁,贯穿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作为地域文化认同指示词使用得更多的是南北方位用词,多用“南方”、“北方”、“南人”、“北人”并称比较,地域文化认同色彩明显.宋以后的南北概念更多的是指东亚大陆文明东移后华北地区与东南地区意义上的南北概念.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等交叉方位词在中国历史上都有使用,但作为地域文化认同词汇多是将“西北”与“东南”并称比较.宋元以来,“西北”与“东南”更多是特指华北和江南地区,往往作为另一种中国南北文化认同的方位词.从天地生综合研究角度分析这种响应关系背后更宏观的天地生背景,发现历史上东亚大陆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气候大陆度增加、生产力背景变化是东亚大陆文明东南推移的环境背景.历史上从早期的“东南西北”并重到宋以来“南北”话语强势,再到近代“西北”、“东南”话语内涵嬗变的轨迹,显现宋以来话语中的南北概念实际是指在整个东亚民族活动舞台东移背景下的南北概念.所以,客观来讲以前提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实际应该是中国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从更宏大的背景来看,中华文明的南移实际应该是中华文明的西北向东南方位的推移,此所谓“文明向东”.  相似文献   

15.
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国人面前一个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最近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了由经济学教授姜作培等撰写的《知识经济与沿海经济》一书,把知识经济与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提供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知识经济的一个很好的范本。显然这是对知识经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该书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面考察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东南沿海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内在联系,阐述了东南沿海发展知识经济所独有的优势和条件,并从发展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回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是云南民族史学工作者努力且尚待深入的课题。马维良《云南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为学术界奉献了一部凝结着深厚民族情感的功力之作。  相似文献   

17.
“文明”一词有作形容词用和作名词用两种不同的语法涵义,海洋文明属于后一种语法性质的词汇,其基本语义是指以海洋为质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人类海洋实践活动的历史凝结。习惯思想中的“海洋文明———欧洲文明———先进文明”模式,是用主观随意的价值评价代替了对海洋文明的客观描述。海洋文明不等于欧洲文明,更不等于先进的文明。从海洋文明的性质和历史特点出发,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从而进一步把握海洋文明的概念内涵。  相似文献   

18.
广西要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的竞争力,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尤显迫切。构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传承与发展传统海洋生态伦理思想,树立海洋生态理念;需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法制建设、文明责任制度建设;需要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机制等来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回族的来源和形成这是研究回族史首先遇到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马霄石著《回族的来源与形成》一书论述得比较全面。该书分五部分:回族共同语言的形成、回族共同居住区域的沿革、回族共同生活的演变、回族共同文化及其共同心理状态的形成、回族名称及姓氏的探源;共约五万字,一九八二年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内部资料铅印。作者说:“这几篇论文是由二十年前的教学提纲扩充起来的”,“原来是专题写出的,自成体系,不相统属”。其中第二部分以《回族居住区域的历史沿革》为题,发表在《西北史地》一九八一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20.
赵国军 《甘肃社会科学》2007,(2):254-255,242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数量较多的民族之一,人口数量1000余万.而对于以回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回族学,则起步较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回族学的研究成果才不断出现--逐渐形成回族学,对于回族爱国主义传统历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和成熟的论著.周瑞海教授和马金宝副编审等所著的《回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读本》问世,可以说是为回族学这一新兴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向世人展示了回族这个民族坚贞不渝的爱国情结.笔者读完该书,就自己认为该书具有的特点和现实意义呈给大家,不求认同,只求对大家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