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联袂撰写的《青海通史》一书 ,已于 1999年 9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从而填补了青海历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通观全书 ,我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一、立意高新 ,主线清晰。全书分古代、近代两卷 ,共 18章 6 8万字。主要以下述观点立论 :(1)青海是多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 ,青海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青海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2 )历史上青海地方与中央有着延续不断的交往和政治联系 ;(3)青海历史是包括整个青海地区的历史。主要突出了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它所遵循的原则是公平竞争、等价交换,原依赖中央财政补贴和兄弟省市大力支援而生存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将会拉大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影响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笔者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党的十四大报告。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认为;从长远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会逐步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而且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摆脱“输血经济”机制的困扰,使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历史上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各个民族都为高原的开发和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藏族在各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藏族服饰文化与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本身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综观整个青藏高原,在时间上从古到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联系是密切的;在空间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变化是不断的.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就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环境与藏族服饰之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人口中,相信宗教的只是少数人。如果把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信教群众全加在一块,最多也不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或者连这个数字也达不到。但在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区,情况就有不同。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大都有一个全民信教的历史,所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的问题就不是人口当中百分之十的问题,信教人数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数要高得多,宗教活动的现象也就特别集中,成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每个兄弟民族的历史,就会发现宗教是各个兄弟民族历史文化中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生活和聚居的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汇的地区,在政治、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古代先民们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农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和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从而构成了青海历史丰富多彩的画卷.青海历史与祖国历史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与祖国历史发展具有共性的一面外,因地域的、民族的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青海历史的发展又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探讨青海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总结和继承历史经验和历史传统,是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需要,是深入认识省情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共有五十六个民族,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都有自己的特点。毛泽东同志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须谨慎对待,一个条件成熟了,其他条件不成熟,也不要进行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来解决。没有群众条件,没有人民武装,没有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那就不能进行任何带群众性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特点,并指出当前西部少数民族生活方式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但在发展与变革过程中正面临着各种矛盾关系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传统与变革的矛盾,趋同化与民族多元化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变革与发展、社会安定与民族团结,而且还影响到整个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加强、调适、治理与推进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汉族与边疆少数兄弟民族的真正相互认识和了解,历史科学工作者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因为如果对少数兄弟民族的历史缺乏正确了解,就不能知其风俗习尚的来龙去脉,要想正确认识一个民族是根本不可能的。这里特指的是白族和彝族。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历史学家都曾一度根据当时的需要,对西南边疆诸兄弟民族进行过一些研究,也确实作出了一些有益的贡献,但这种研究还是远远不能适应历史科学发展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作为80年代我国社会的一个主旋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经济活动。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也受到了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发生在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中,但因本文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与少数民族观念习俗的改革》,所以探讨的问题也只涉及这个范围。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作为整个中国和整个中国社会有机的一部分,它目前的状况基本上是合于整个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这一发展态势的。但由于历史的及自然的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经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替代“少数民族经济”而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少数民族经济应是个历史范畴,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存在的与地区其他民族经济融合的保留鲜明少数民族特点并体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朔方论丛》是一部研究北方民族和蒙古族历史的论文集,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呼和浩特市塞北文化研究会编撰,于2011年9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历史上,北方各民族或相继、或同时活动于这一地区,在各民族发展的同时,作为整体北方民族也在传承着其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北方民族与中原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交融异常频繁.  相似文献   

12.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由鄂温克族实行自治,并由蒙古族、达斡尔族、汉族等20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地区。全旗总人口128733人。其中,鄂温克族8821人,占6.7%;蒙古族21674人,占16.8%;达斡尔族13929人,占10.82%;汉族79125人,占61.40%;其他民族人口5384人,占4.19%。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相一致,旗内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长期以来,各兄弟民族共同劳动、共同奋斗,创造了这里的光荣历史和文化,结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这种民族关系在新中国建立后得到继承与发展。事实表明,融洽的民族关系是各项事业发展、繁荣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论青海历史上区域文化的多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从地理位置上看,东部地区属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西部和南部属青藏高原.两种不同类型的地域在境内连接过渡;从经济文化类型上看,东部与中原农耕文化相连接,西部等其余地区属草原游牧文化,两种经济文化类型在境内并存、交错;从民族文化发展上看,历史上有多种民族在这里聚居,在友好往来和冲突中,中原汉族文化北移西进,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东进南下,不同的民族文化得到交流、发展和融合。这种情况使青海历史上的区域文化显示出多元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圈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部分。研究这种特点,对知古鉴今、深…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少数民族内部地区的发展也不平衡.历史和现实都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要缩短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缩短少数民族内部较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达到各民族、少数民族内部各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缩短智力开发的差距.要进行智力开发,发展图书馆事业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武军 《学术论坛》2012,(6):106-109
壮族地区历史上的稳定平和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也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研究壮族地区历史上稳定平和的原因,不仅对振兴广西民族事业,而且对促进整个国家民族和谐大局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消除历史形成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归根到底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期形成的后果。历史性的问题,只能历史地解决。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在朝夕之间,甩掉“历史包袱”,是不现实的。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向,我们就必须从现行政策和体制中去寻原因、找对策了。“六五”期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年增  相似文献   

17.
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十分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与东部、中部地区有很大差距,就是与本省区的汉族地区相比,也还相差一大节。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贫困,社会落后,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正在开发和尚未开发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森林资源和各种土特产品资源,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少年来,西部各族人民都把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富裕繁荣,寄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然而,我们多年来在开发西部自然资源的实践中,却普遍看到这样一种强烈的经济反差现象;一方面是筑大水库、建大电站、开大矿山、办大林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创造了巨大  相似文献   

18.
‘歇家’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歇家”,在清代青海社会经济生活的链条中,曾经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存在的时限、地域、社会经济功能、经营方式以及清廷和地方当局对“歇家”的政策等等,是西北民族贸易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章。历史有其自然的连续性,所以关于“歇家”的考察,也就不仅饶有历史兴味,而且对于观察和认识今天西北民族地区贸易中的若干特点,亦会有着某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五十几个兄弟民族组成的。自古以来,这个大家庭中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相互交往、经济上相互联系的同时,文化上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种文化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各兄弟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毋庸置疑,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影响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之一。因而考察以往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一  相似文献   

20.
<正> 清代“苗疆”与中原的关系,既属于民族学研究的范围,又同民族史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包含我国历史上的疆域问题,而且包含我国历史上苗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关系,“苗疆”民族与封建中央王朝的关系,以及对封建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政治制度和采取的军事措施如何评价的问题等等,内容丰富而又复杂,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科研课题。本文拟就“苗疆”的概念及其与中原关系的认识,“苗疆”民族的融合与“苗疆”民族族源的问题,清朝在“苗疆”推行“改土归流”与镇压苗族人民,历史上(主要是清代)苗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关系诸问题,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并与冕堂同志商榷(黄冕堂同志《略论清代苗疆地区与中原的关系》,见《文史哲》一九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论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