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城县自1985年开始试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生育办法,其人口控制效果如何?本文利用时期孩次递进比反映妇女的生育水平,再通过该县试点前后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化来从一个侧面说明翼城县试行这个生育办法的人口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1985年年中开始,山西省翼城县开始试行在晚婚晚育和延长二孩生育间隔的基础上允许农民生育2个孩子的办法。本文以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其他有关数据资料为依据,采用历史的和地区的对比方法,对山西省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政策试点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翼城县农村实行农民生2个孩子,总的人口控制效果比普遍提倡只生1个孩子还要好。  相似文献   

3.
吴艳文 《人口学刊》2014,(4):103-112
从1985年7月到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山西省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二孩生育试点已经实施了25年,是全国唯一持续这么长时间的试点地区。本文以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翼城县计划生育报表、临汾统计年鉴和山西省统计年鉴等有关数据为依据,通过历史时期数据比较和不同政策实施地区比较的方法,对山西省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二孩生育政策试验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口控制效果方面,翼城县的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均表现较好,而且出生性别比与全国和山西省相比要更合理些。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政策在实施中出现了高比例的不按政策执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1985年,经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山西省临汾市的翼城县开始实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孩生育政策试点.这一政策规定当地农村居民在晚婚晚育和延长一、二孩生育间隔的基础上普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显然,这是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所实行的"一孩半"政策不同的一种生育政策实践,目的是探索一条"合情合理、群众拥护、干部好做工作的中国式计划生育道路".迄今,这一试点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22年.  相似文献   

5.
山西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政策实施效果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中国人口数量、尤其是农村人口数量,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70年代起,不少中外学者就提出了较为“宽松”的两孩生育政策,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项政策在人口数量控制上的可行性。在这样的背景下,80年代中期,山西省翼城县试点实行了“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两孩政策。实践的效果如何呢?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四普资料数据把翼城县和本省及全国的农村地区做了对比分析。结论是:翼城县的控制效果是显著的。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翼城县经验模式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山西省翼城县试行“两晚一间隔”生育政策的由来、经过和工作运行机制作了介绍 ,对试点 14年的效果作了多维的分析和概括 :县的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多孩生育率接近于零 ;出生婴儿性别比正常 ;早婚率很低 ,晚婚率很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计划生育率很高 ;党群、干群关系融洽 ;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发展。其中原因固然很多 ,但试行的生育政策起了基础性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翼城县的试点是成功的 ,经验是有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1985年翼城县农村实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生育办法,距今已经8年多了,怎样运作,效果如何,一直是人口学界颇为关注的课题。多年来,试点情况一直未向学术界作过介绍。现将该县试点情况第一次向学术界作简要汇报。一、翼城县基本情况翼城县属山西省临汾地区行署所辖,地处太岳、中条两山之间,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部平川,中部丘陵,是一个山、)g、丘陵皆有的农业县。全县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耕地551,670亩。全县有16个乡镇,298个行政村,912个自然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4人,农业人口平均每人耕地2.2亩。1992年底总人口27…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生育计划及未来人口发展是许多中外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很多,个别预测结果相去甚远。有些外国朋友提出,在中国普遍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一、二孩间规定一定间隔的办法可使中国2000年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引起许多争论。因此,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21县人口监测系统大样本微观历时数据,分析了我国1970年以来二孩生育间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二孩生育间隔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前的长期稳定、1990~2005年间的持续上升和2006年至今的缓慢下降,这种历史变动与我国生育间隔规定呈明显动态关联.文章认为,我国生育间隔规定是针对"早、密、多"生育模式的政策调控,在当前群众主动推迟生育、城乡普遍晚婚晚育、低生育水平长时期持续的背景下,生育间隔规定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力和作用空间在减小,继续执行以"晚、稀、少"为导向的现行生育间隔规定的前提已不复存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70后人群的大间隔生育将是未来不可忽视的一种生育特点,对生育间隔的关注应从人口调控的政策导向逐渐过渡到健康导向.  相似文献   

10.
1985—1987年中国妇女孩次递进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育政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鼓励和提倡只生一个,严格控制并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已有一个孩子的夫妇生育第二胎,除少数民族外坚决杜绝三个以上孩子的多孩生育。在执行上述政策时,人们不禁要问:本地区育龄妇女中,每年究竟有多少无孩已婚妇女生了第一个孩子?又有多少一孩妇女生了第二个孩子?已经生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妇女,  相似文献   

11.
目 录综述 迎接新的挑战——纪念‘南方人口)出版十周年…………………本刊稿辑部 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田雪原 试论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顾鉴塘 上海市人口规模总量研究…………………………………………………周祖根 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办法的人口控制效果初探………谢康张宏昌 试论人口需求理论与市场………………………………………张纯元马立原 人口学持续发展与市场经济………………………………………………涂礼忠 浅谈市场经济对贫地区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新近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明确概括为“两个提倡”和“一个照顾”,即“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照顾到农村中某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允许间隔几年后生第二个孩子”。这一概括较之只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要全面得多,也是对海外有人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称为“一孩家庭政策(One-Child Family Policy)”的一个必要纠正。实际上,我国一直在贯彻执行上述“两个提倡”和“一个照顾”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我们  相似文献   

13.
现行生育政策下的模拟终身生育水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前言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也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  相似文献   

14.
1995年2月我们在山西省运城市金井乡谢家营村对20—40岁妇女的生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这个村地处平川,它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在山西省处于中上等水平。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村一孩生育者占总生育人数的27.7%,其中70%属于25岁及其以下年龄的妇女所生,95.6%属于28岁及其以下年龄所生,在20—40岁这83个妇女中,有23人只生育了一个孩子,并且这23人中,年龄处于25岁及其以下的就有16个,占一孩生育总人数的70%,年龄处于26—28岁之间的有6名,26岁的3人,27岁的1人,28岁的2人。超过30岁只有一人,而且是抱养的。这个村除20岁一个,21岁一个生育两个孩子的外,普遍生两个孩子的开始年龄为26岁,即自26岁开始至29岁止,每个年龄上都有,且在这个年龄组中占绝大多数的妇女生育了两个孩子。所以,按照这一规律,这25岁以下的16个生育一孩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很大可能步入二孩生育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生育表的编制及诠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往在探讨人类生育模型时,均视妇女年龄为基本变量,由于中国从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已不单纯取决于妇女的生育能力和家庭的生育意愿,因此,妇女的年龄在决定生育方面就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孩次反而成为生育模式之重要因素。本文以孩次为研究妇女生育的基本变量,采用生命表的原理,根据孩次来总结妇女的生育经历,提出了编制生育表的方法,并利用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构建和解释了1989年中国人口生育表。  相似文献   

16.
以孩次递进与生育间隔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计划生育已推行了20多年,如何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与分析中国妇女生育率,尤其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及其变动趋势,正确估价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指导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以进一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排除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结构与孩次结构影响,因而比妇女一般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妇女实际生育水平,同时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联系最为密切的孩次递进比指标,对近20年来中国妇女生育率变动趋势与生育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作一粗浅的分析。文中分析所使用资料为1988年中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初婚初育史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常规生存模型假定删截和事件发生相互独立,导致研究者常常忽略删截案例中可能还包含经历事件的风险为零的长期存活者。忽略这一总体异质性会导致有偏的参数估计。文章介绍并应用分割总体生存模型来探究初婚初育史对中国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和所处文化背景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有可能生育二孩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初育为女孩的情况都将导致二孩生育间隔的缩短;所属初育队列越晚、初育孩子健康、初育后哺乳时间越长、间隔期内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则都会显著延长二孩生育间隔。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 ,山东省各级计生部门将晚婚晚育工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常抓不懈。 1 991年又将晚婚率、晚育率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 ,进一步加大了控制晚婚、晚育工作的力度 ,这对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 ,晚婚率已由 1 990年的 3 8%提高到目前的 98%以上 ,女性初婚年龄由 2 2 5岁提高到 2 4 8岁 ,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连续 9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通过晚婚、晚育 ,延长了世代间隔 ,延缓了生育高峰 ,转变了婚育观念 ,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1 调整晚婚晚育控制政策…  相似文献   

19.
孩次递进比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生育表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法国著名人口学家Louis Henry在对队列妇女生育率的研究中,于1953年首先提出了孩次递进比的概念,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统计数据,以后近30年间很少有人涉足这一领域。近十年来,由于中国的人口控制是按孩次与生育间隔进行的,因而刺激了这个研究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海县桂城镇从今年以来,在全镇开展农村一孩夫妇“两前教育”,即对农村每对生育了第一个孩子的夫妇,在上环前后(简称上环前)和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取环前,进行两次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通过“两前教育”,使一孩夫妇掌握有关基础知识,明确政策要求,逐步树立新的生育意愿,自觉计划生育,生了一孩要上环,不抢生,不超生;有计划、按指标、够间隔生育第二个孩子后要结扎。这样的教育针对性强,使教育与生育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对桂城镇开展农村一孩夫妇的“两前教育”很感兴趣,多次到现场参加教育实践,对该镇“两前教育”的形成、做法和效果作了较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