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妇女的传统社会性别身份是贤妻良母,而《平等权利修正案》(ERA)和堕胎合法化都旨在颠覆这一身份。对于已内化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妇女,她们自然把上述两者作为首要攻击目标,以此来维护传统的性别关系和家庭模式。通过解析美国妇女在反ERA和堕胎合法化运动中的参政行为,文章着力体现社会性别因素是促使她们投身反女权运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论妇女的家庭劳动与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出现了严峻就业形势之后,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就业理论、就业政策提出了质疑,其中,也包括妇女的就业问题.一、妇女、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妇女和家庭在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曾发挥、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其伟大的作用.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决定人类社会能够得以存在、延续和发展的两种物质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的生产.显然,没有这种生产,人类无是法生存的.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妇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比无疑是居第一位的.人类自身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妇女.他们为此付出的精力、时间、心血是无法估量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把生育看作是妇女的事,是家庭的私事.从而抹煞了妇女生育的社会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福勒的成功与美国早期白人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福勒作为美国19世纪一名成功的知识女性,开创了美国女权运动的先河.本文主要从当时社会对妇女的角色定位、受教育的权利、财产继承、经济状况以及宗教自由等方面详细论述美国19世纪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以期得到一个相对理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妇女政治参与是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动力。但在当今的中国,妇女政治参与的这种重要性及其作用远未得到体现和发挥。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法律保障不力,传统政治文化负面影响根深蒂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民主素质。为此,应该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和促进教育的性别公平,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以提高妇女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妇女观对西北穆斯林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妇女观也发生了不少变异现象。我国各穆斯林民族除体现出伊斯兰教基本原理外,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妇女观受到“男尊女卑”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有不少具体体现。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益于促进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其中轻视妇女的倾向,对于促进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法典的角度考察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较大的可靠性。从刑事、民事和诉讼三个主要法律视角分析清法典,藉此考察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受父权制和传统礼教的影响,清法典总体上带有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烙印。与男性相比,尽管总体上清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但社会变迁带来妇女地位的提升在晚清法制改革产生出来的法律中还是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充满对传统犹太文化的背离,通过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刻画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指向.但罗斯又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在演绎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发展与嬗变的同时,诠释了整个社会的伦理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它既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又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从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讲,它体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这就包含了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关系的命题.因而,民生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或民粹主义,而是建立在进化论之上的、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藏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是主要的生产劳动者。解放后,妇女在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地位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在四川牧区,目前观念的转变仍然是藏族妇女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必不可少的财力投入。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一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也是创新成果最多的国家.美国在创新型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美国社会崇尚冒险与创新,这不仅体现在美国的创新实践中,还体现在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中.美国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以及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为美国创新体制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续储备.美国创新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对我国创新体制的发展可提供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侯潇潇 《理论界》2014,(3):116-118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塑造成的"。通过探讨历史上女人的处境,波伏瓦论述了父权制社会中女人受压迫的根源及其改变的可能性。波伏瓦对历史上妇女处境的剖析,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及其人性观的烙印;但她在《第二性》中对恩格斯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体现了开放的、黑格尔式的、接近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之间的分歧,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苏麓垒 《学术界》2001,(3):176-188
在<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一书里,作者戈登·伍德从思想意识对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对美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见解是共和主义使得北美殖民地人民推翻了自母国继承而来的君主制社会,革命释放出了人民的力量,人民大众最终将这场革命导向美国民主制社会的建立,而不是共和主义精英们所设想的共和社会.这一共和主义的流产和民主社会的诞生的社会过程才是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真正的体现.作者在书里建立了一个宏大叙事的框架,并对以往的史学定论加以革新,但在与各史学流派的辩难中,仍显现出纰漏.本文对<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的内容、思想、方法加以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邓颖超发扬"五四"争取女权的传统,结合动员妇女参加抗战的实践,为广大妇女争取合法权利和自身解放.她在推动妇女文化普及工作、争取男女平等就业权、改善妇女生存福利条件及争取女子参政权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邓颖超与广大关心妇女权益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国统区妇女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民主意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的创立者美国远东学会产生于美国东方学会,而后者是美国传统汉学研究的大本营.尽管都是对华研究,但汉学和中国学的性质完全不同.两个学术团体、两种学术研究在后来者的发端期必会爆发激烈的冲突.以美国东方学会和远东学会为切入点,对美国中国学发端史进行研究,既包括了对初期美国中国学的研究,又涵盖了对美国汉学的深入梳理,同时也能体现美国对华研究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儒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1、时代的发展使传统儒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儒学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游魂”。儒学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有赖于传统社会的制度与观念。可以说,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反过来讲,它的思想也主要在封建社会中起规范作用。但近代以来,尤其是西方文明进入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变,中国社会思想观念引发了深刻变化,原本在中国社会“人伦日用”中体现出来的儒家文化逐渐失去寄身之所。人身的极大自由使传统思想中的家族思想、家庭关系有了质的变化,对物质生…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都市区是中心城市和与其有内在关联的郊区共同组成的区域,大都市区凭借其特有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优势,构成美国经济增长的中枢.然而,美国大都市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中心城市和郊区的发展出现失衡,对美国大都市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美国相比尚有距离,但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已接近这个水平,因此郊区化将逐渐展开,传统的高度集中的单核城市发展模式将面临挑战,有前瞻性的制定相应政策应该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晋西北地区妇女的生育状况极为落后,主要体现在早婚盛行、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不注重产妇的健康等,出现这种情况固然与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但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和保守的生育习俗也是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嵌入妇女工作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嵌入妇女工作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有力回应,也是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提出社会工作嵌入妇女工作这一具有时代性、可操作性、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旨在使妇女工作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妇女工作,以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创新妇女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妇女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情欲”和“礼教”是明清社会生活的两个面相,也是塑造明清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两个关键要素。美国女性史家高彦颐(Dorothy Ko)与曼素恩(Susan L. Mann)的明清社会性别史研究基于这两大范畴,讲述了明清妇女的生命故事。高彦颐侧重描绘女性在参与和带动“情欲”风潮时所流露的文化主张,曼素恩更注重考察女性在礼教系统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此二者的研究也体现出美国妇女史界在“社会性别转向”(gender turn)以后的学术动向。有别于早期的激进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保守主义的回潮,女性史家不再反复强调妇女在父权制下遭受压迫的情状,而是把考察的重点转向他处,思考如何在既定的社会性别框架下凸显女性在历史中的中心角色。  相似文献   

20.
民国乡土妇女生育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具有明显早婚、早育、多育的特征.从有关统计资料和口述史的记述来看,民国乡土妇女的生育条件简陋,缺乏安全保障,生育致死率高,妇女生育状况普遍被漠视,生育意愿也无法被满足.妇女糟糕的生育状况与民国乡土社会农民普遍赤贫化有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性别观念.正是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观念以及基于此的社会性别分工,使生育成了妇女单方面的事,进而导致妇女的生育和生育的妇女完全被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