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中 ,以“民族” (этнос)概念为核心且涵盖各种“族类共同体”的分类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对这套理论虽然存在着诸多质疑 ,甚至否定性的批判 ,但是其影响依然很大。中国民族学界对这套理论的研究不够 ,特别是西方“族群” (ethnicgroup)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传入后 ,对前苏联的“民族” (этнос)概念及其理论更是绝少问津。在西方“族群” (eth nicgroup)概念和“族群性” (ethnicity)理论大行其道的情势下 ,重视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和当代俄罗斯民族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继续讨论 ,是发展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林耀华先生在他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中说: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体,这即符合民族学研究史上的传统意义,也等同于我国一般学者对民族这一概念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主渠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考核方式创新是提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实效性的核心要素。实践教学的开展和"互联网"等"活力因素"的引入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课堂坚守"与"课下延伸"有机结合,教学实效性和课程亲和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回顾了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学术探讨的三个时期。前194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与国家和政治密切相关,受西方民族主义和民族一国家理论的影响深远。1949—198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被纳入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的分析框架,焦点是民族形成问题和民族译名问题的讨论。1989年以后时期,面对西方理论的冲击和与世界学术对话的需要,关于民族概念的讨论向解构和多元化反思发展,其中“族群”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认为,在持续一个世纪的发展以后,综合国家政治与学术讨论的影响,中国的民族概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民族”(этно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中 ,以“民族” (этнос)概念为核心且涵盖各种“族类共同体”的分类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对这套理论虽然存在着诸多质疑 ,甚至否定性的批判 ,但是其影响依然很大。中国民族学界对这套理论的研究不够 ,特别是西方族群 (ethnicgroup)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传入后 ,对前苏联的“民族” (этнос)概念及其理论更是绝少问津。在西方“族群” (ethnicgroup)概念和“族群性” (ethnicity)理论大行其道的情势下 ,重视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和当代俄罗斯民族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继续讨论 ,是发展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待中国现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很多学者都言必称“民族—国家”理论。对此,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国家和民族之间包括三种具体关系:民族与民族(民族—民族)的关系、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的关系和国家与民族(国家—民族)的关系。就国家和民族的关系而言,在探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中,我们需要找回“国家”,并在民族理论中给予“国家”居于民族之上的位置。我们认为,在“国家—民族”自上而下关系框架下,国家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而民族则是从属于国家。中央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官本位”的“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实际运作机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学者们总是热衷于对一些概念进行定义与再定义。这样做不是因为人们乐于对此纠缠不休,而是因为这些概念实在太重要,而往往又很难阐释清楚。诸如“文化”、“民族”就是这样的一些概念。对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对民族概念的清晰界定,则是民族问题研究和民族理论发展得以深入进行下去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颜色词不仅描述颜色,而且具有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因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汉英两民族的颜色观存在着许多差异.但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异质文化的趋同性影响,两种语言所反映的颜色观又出现了相似或叠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西部民族地区英语"一条龙"教学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英语教学所花周期较长,效果相对校差,已成为外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状况,西部地区英语教育更要以“西部开发”为契机,着眼于大、中、小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探讨如何搞好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方法和路子。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根据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继承传统民族学的优点,发展现代民族学,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世界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根据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继承传统民族学的优点,发展现代民族学,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世界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丸山真男把日本民族的责任意识淡薄这一特性称为“无责任构造”。是什么原因造成日本民族的这种畸形心态?本文主要从相对主义的民族价值观、“皇国史观”的虚无主义教化、日本二战后改革的不彻底性这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族,还是"族群"--释ethnic group一词的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氏族→部落→民族"是人们共同体演进的普遍规律.在世界人们共同体演进的过程中没有"族群"位置,不宜以"族群"取代民族,也不宜以"族群"表达民族以下支系.  相似文献   

14.
来仪 《民族学刊》2011,2(3):42-45,9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先后经历了从课程到学科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西南民族大学的成长并一路走来,在六十年的岁月中刻下了从初创到遭遇挫折,从拓展再到基本成熟的发展轨迹。随着其研究对象的明确化和招收专门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族理论本身需要发展与创新、民族政策需要进行适应、调整,民族工作需要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科学的民族观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宣传和教育。因此,我校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学科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将与时俱进地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文语境里的“民族”与“族群”存在概念混淆,应用错乱现象。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三:其一,它们在由外文翻译成中文时,因译者阅历的不同和理解程度的差异而导致译文混乱或内涵失真;其二,它们的意涵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流变和泛化,使人无所适从;其三,它们在指称文化性和政治性相统一的中国少数民族时,令人难以抉择。  相似文献   

16.
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岭南各民族族源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百余年的研究,近十年来又呈现出多学科共同参与研究的局面.在岭南诸族源流问题上,有的学术界已经初步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还存分歧;有的众说纷纭,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土著说"和"外来说"成为了学术界在岭南诸族族源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为了这个领域新的亮点.本文拟就前人在此问题上的研究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学界在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较高成就.本文对这30年来民族学界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小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发展、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问题的研究做一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刘秋岑 《世界民族》2023,(2):110-124
俄罗斯联邦作为拥有超过190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情况之复杂、民族立法的体系之庞杂,足以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样本。在俄罗斯现有的立法逻辑中,少数民族更多地被视为一个广义上的民族权利主体,按其语言表述和法律概念上的不同,主要划分为基于民族归属的个体权利、基于具体权利主张的个体权利、基于身份认同的少数民族(个体的或群体的)权利、基于原住民特有的身份认同的权利,以及已经出现但是尚未能被俄罗斯学界所广泛承认的、扩大化的少数民族社群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包含了久居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旧居民的权利,等等。俄罗斯民族立法体系分为联邦-地方两级,民族权利的内容主要侧重教育权和文化权,并基于这样的独特结构,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历史阶段和利益表达的民族立法的内在法律逻辑结构,在旧有的立法理念之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变迁提出了民族的“身份认同”、作为集体权利的民族权利等新理念,以期实现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我国民族优惠政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加上制定民族政策的内在运行机制和民族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民族政策从制定到贯彻落实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当前必须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文章还论述了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西周春秋时期"四夷"之夷、蛮、戎、狄与"四方"之东、南、西、北搭配结合的演进历程,探讨了"四夷"、"四方"间的搭配结合与"五方之民"格局形成的渊源关系。《礼记·王制》提出的中国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五方之民"格局,是战国人关于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的理想与展望;而司马迁《史记》所构建的秦汉国家民族地理格局,才是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观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