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对于职场性骚扰的立法不足,导致在法律实务中对职场性骚扰的认定只能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我国立法仅原则上规定了用人单位对职场性骚扰防治的义务,用人单位在防治职场性骚扰过程中,往往因劳动规章制度内容和程序的瑕疵、工作场所内监控设施使用不当、内部调查取证中侵权和用人单位对行为人不当处理等陷入困境,面临法律风险。我国应对职场性骚扰进行专项立法,制定《职场性骚扰防治条例》,明确界定职场性骚扰,细化防治义务,明确雇主责任,规范雇主惩戒权,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增强法律意识,通过订立详尽的劳动规章制度、提高职场透明度和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等措施,营造公平和谐的职场环境,有效防治职场性骚扰,实现劳资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反职场性骚扰的研究多从劳动法角度展开,从民法角度的较少。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了反职场性骚扰条款,表明我国将采取不同于劳动法的规制路径。职场性骚扰侵犯了劳动者身体权或性自主权,也侵犯了其工作环境权和平等就业权。由此,雇主要对雇员执行职务的行为承担监督管理责任,而对工作中受害的雇员则要承担安全保障责任。我国目前没有专门规制职场性骚扰的立法,未来为充分适用《民法典》反性骚扰条款,可以借鉴域外经验制定专门反性骚扰立法,也可以对现有劳动法进行修订,以形成更加严密的反职场性骚扰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性骚扰对妇女人身权的侵害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究性骚扰者民事责任在中国属于新颖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性骚扰概念界定以及特征的比较,研究性骚扰究竟侵犯公民的哪种权利,分析在认定性骚扰时适用哪些证据规则,并且比较了当今中外关于性骚扰立法规制,重点阐述了我国今后惩治性骚扰应当采取哪些有效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职场性骚扰是一种侵犯人的权利、妨碍两性平等就业的行为。在世界范围内,立法禁止职场性骚扰已成为法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等法律从不同立法层面明确了禁止性骚扰以及保护妇女免受包括性骚扰侵害的精神,但现行法律仍存在一些立法空白和不足,应在相关法律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贾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3):F0002-F0002
职场性骚扰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挫伤劳动者积极性、影响家庭和睦,更与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相悖。针对目前相关应对措施匮乏,尚无反性骚扰专门立法现状,2006年3月16日上午,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市劳动法学研究会联合召开“职场性骚扰法律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司法、社会、新闻界的20余位专家学者就性骚扰概念、立法模式选择、法院的角色及企业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研讨。北京市劳动法学研究会会长关怀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妇女法学专家、学院副院长李明舜教授在主旨发言中简要介绍了《妇女权益保障法》…  相似文献   

6.
拒绝性骚扰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我国首次审议关于立法禁止性骚扰的问题,并在第十七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禁止性骚扰的相关条款,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反对性骚扰。性骚扰已经成为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社会问题,近期社会上确实也频频出现性骚扰的事件,发生在学校中的事件也不少,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又比较弱。本课旨在为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个现在乃  相似文献   

7.
当权利受到侵害而现行法律又没有对之做出明确规定时,人们就会认为立法不完善,进而要推动立法,性骚扰所引发的社会反响就具体体现了上述思路.单凭立法果真能对遭受性骚扰的女性提供有效的救济么?法律在面对性骚扰这个特殊问题时,需要的不仅仅是道德义愤,不仅仅是权利呼唤,而更应该是现实的多方位考量.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绝大多数财富来源于企业的创造.企业的活动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改变着社会.从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着手,探寻企业社会资任法律规制的原因,并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界分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责任的关系,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范畴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美国对性骚扰的相关立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从而对源于美国的这一法律概念如何借鉴到本土后解决学界纷争的在立法上的困惑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性骚扰在中国的问题化及其犯罪化动议是话语建构的结果,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中国式性骚扰"与西方主流性骚扰话语的建构存在较大差异,借鉴域外个别刑事立法例,贸然入刑是"刑法依赖症"的征表,有可能导致性领域社会治理的恶性循环、社会"软规制"的弱化、女性生存空间的限缩、性压迫/性歧视的加剧等负面效应。以"中国式性骚扰"之实际状况及现实立法为据,尽可能限制性骚扰的犯罪化进程是我国当前性骚扰刑事应然对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性骚扰行为侵害的权益具有侵权法上的可救济性。侵权责任法确立的雇主责任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可以适用于职场性骚扰和公共场所性骚扰;但该法难以涵盖这些性骚扰行为的全部类型,需要与其他法律一起共同实现对性骚扰行为的规莉。  相似文献   

12.
证据问题历来是处理"性骚扰"案件的一个瓶颈,我国现有立法不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障,尚需要完善。为有效防止性骚扰,制裁侵权行为人,我国立法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完善:完善代理律师的取证权的规定,加强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责任,规定证据出示制度,规定被告提出的关于原告以前的性行为的历史的证据原则上不具有可采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妇女的合法权益频爨侵害的现象,我国立法部门及各级政府制定了促进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公共政策。但现行的立法未能对妞女权益提供全面维护,妇女权益的保障在显性层面和隐形层面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公共政策,分析其中关于妇女在人身权、财产权方面的劳动保护、计划生育、性骚扰、产假等内容,指出了我国现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政策在决策成员、信息通道、概念界定、特殊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性别缺失,并就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相关思路: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引入社会性别分析;修正现有不合理的公共政策,并构建有利于两性和谐发展的公共政策;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社会性别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性“法律失语”现象严重,诸如:男女两性权利表达标准失衡、反性骚扰立法疲软、刑法对妻子性权利保护的忽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对女性权利保护不足、彩礼返还之规定对女性有差别对待之嫌等。文章从社会性别这一视角透视女性“法律失语”现象,解构并归结成因为:法律中的“男性”立场、法律传统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女性对自己权利认知“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入手,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化和外化的观点,认为企业只有首先承担起内化的社会责任,才能为承担外化的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对员工的责任是企业内化的社会责任之核心。在此基础上,以性别法律方法分析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最后,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平等就业权,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生育权,企业社会责任与职场性骚扰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立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特点入手,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确立之历史必然。企业社会责任在立法中的体现是笔者论述的重点。最后,笔者呼吁我国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企业捐赠的概念、实质以及必要性等进行探讨,对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本身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互统一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捐赠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捐赠的立法提出了看法,主张以平衡好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原则,将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捐赠程序以及具体捐赠事项等在法律中予以明确。通过建立诚信评价、奖励等激励机制,使我国企业在兼顾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基础上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性骚扰是全世界职业女性不得不面对的困扰 ,但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知 ,缺少防范 ,也未成为一个法律概念 ,更谈不上法律的处置。性骚扰产生于两性在性价值方面的不平等文化及在职业场所的两性权力控制关系。它可能带给被骚扰者身心和职业权利的伤害 ,也会给骚扰者带来不必要的名誉损失 ,更可能污染发生地的职业环境 ,并因赔偿的丑闻影响企业的社会效益。性骚扰是性别歧视的一种 ,可能影响就业机会在两性间的平等分配。所以必须用法律和非法律的手段加以禁止和防范  相似文献   

19.
产品责任立法的国际统一化必须建立在各国的产品责任法朝着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它并不是取代各国的产品责任立法,而是通过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协作,制定一套跨国的产品责任规则,以解决各国产品责任侵权纠纷。我国产品责任立法起步较晚,但已经形成规模,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全球经济统一化的进程中,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完善,必须吸取外国先进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中对我们有益的成分,去粗取精,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相应的专门法规。  相似文献   

20.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产品责任制度关系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产品责任制度在立法目的、某些概念和范畴及责任方式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以及二者在构成要件、责任性质和范围及启动程序等方面的差别;认为廓清二者的异同,有助于了解各自的作用和局限,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全面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建立和谐统一的产品质量法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