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直以来,总以为沟通是必须依赖语言的。没有语言,如何沟通?没有外语,如何交流?改革开放,国门洞开,走出去,请进来,没有语言怎么行?没有外语怎么行呢?于是,外国语小学“平地而起”,外国语中学“雨后春笋”,“外教”、“老外”到处赶场,“疯狂英语”四处兜售。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条渠道,就多一份机会,就多一点成功。因而,我对能说溜几门外语的人士佩服得五体投地;因而,我挤破脑袋进了外国语中学;因而,我不仅学习疯狂英语,还咬牙学习法语。哎,倘若自己能掌握五六门外语,那可真是如“…  相似文献   

2.
中学作文课,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许多中学生视作文为一种负担,“望之兴叹”,不愿写作文,作文水平提高缓慢。这被称之为“作文厌食症”为了探讨中学生的作文心理,以利于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上好作文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作了一次专门调查。调查了济南、临沂、沂源等地5处中学,约1200名中学生。调查内容分5个方面,30个问题。主要调查方法是“问卷法”,其次为“谈话法”及“观察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本文就“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量化评价的一般操作模式,对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对丰富评价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长期以来,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一直是外语教师所关注和瞩目的问题。为什么学生的错误带有某种规律性?如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去解释,预见学生的错误,以便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或加以更正?怎样通过“错误分析”的方法去探求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使用什么手段和程序来掌握语言的途径?这些问题便成了应  相似文献   

5.
外语学习应是学生的自觉活动。文章指出,外语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自身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最大限度参予学习过程的各个阶征,自我调控、分析,做到训练有素的学外语,其次,在具体过程上,由感官这一渠道认知、思维,表达外语信号的音、形、义,并通过大量强化操练内化为无意识语言规则,达到创造性运用外语,另外,在解决思维能力与外语表达出现的“瓶颈”现象上,本文强调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假交际”练习法;最后,在主观心理因素对外语学习出响以及记忆这一老大难问题上也做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听说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发音、朗读、会话及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和运用有声材料进行教学的能力,并能以优美动听流畅的外语培养中学生的语感,激发中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帮助中学生打下良好的外语基础。我们总结了听说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为要提高英语听说教学的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缺乏外语环境情况下,要学好一门外语须掌握外语语法.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都把学习语法放在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传统语法教学的偏向,对学生实际掌握所学外语,特别是形成言语交际方面的帮助并不大,我们这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不重要,应该在教学路子上找原因.首先,应明确语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学语法主要是为形成语言能力服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外语的实用价值日渐突出,从1993年开始全国各中学普遍使用新教材,课堂教学一改以语法为纲的老路子,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语法教学也改变了过去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向技能型和交际型转变,即以语言实践为纲,技能操练为核心.其次,教师应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从语言学的角度把握语法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授课方法,高屋建瓴,注重实效.下面谈谈改进语法教学的一些主要想法:一是加强母语与所学外语之间的语言结构对比,充分利用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避免和减少其干扰或负迁移作用英语属“形合”语言,大部分语法意义都要靠相应的形式手段来表现,而汉语属“意合”语言,缺少这些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态及人称变化等.这些既是知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学要不要开设微积分?曾引起广泛的议论,特别是一九八二年把极限和微分学列入高考范围,一九八三年又把微分学取消之后,更引起全国中学教育界和理、工、农、医及师范院校有关教师的关注和争论。因为这是直接关系到大中学生数学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遵照毛主席关于“教育要革命”的伟大指示,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我们曾到义乌县廿三里中学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教育革命实践活动。如何搞好这次教革实践活动?这是我们未到中学之前,所议论的一个中心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由于刘少奇一伙窃据了教育部门的领导权,旧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按旧教育的“模式图”印出来的“教书匠”,只管传授所谓“文化知  相似文献   

10.
“你认识梁衡吗?” 今年春节前坐火车回山西老家,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中学生,就着车厢内昏暗的灯光,抱着一本厚书看得津津有味。我猜想他看的不是武打便是言情。及至他把书扣到桌上喝水的当儿,我才知道他读的是《数理化通俗演义》。 “好看吗?”问他。 “真棒!”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 “知道作者是谁吗?” “梁衡!”中学生说,“我们课本里还有他写的《晋祠》呢!” 我笑了。过了一会,他像想起什么似的问道“你认识梁衡吗?” “岂只认识?他是我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外语在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学英语教学应该适应形势,以《大纲》为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作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目前,中学生们学习外语的状况又是如何的呢?据许多教师20年来教学英语的体会和感…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学习方法手册》系高等、中等学校十多名老师联合写成,约五十万字。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供中学生和一般知识青年使用的学习方法指导辞书。该书把适合中学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分为十三类,每类有近百种方法。今将该书“导言”刊出,以使读者了解其概貌,并对中学生学习方法的使用能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3.
《新少年》2004,(Z1)
Q:沈阳初中一年级少先队员张一同学来信说:他刚上初中,现在已经感受到紧张的学习气氛了,他问在学习方法上应掌握哪些环节? 上了初中的少年朋友是不是都有张一同学的这种感受?中学不同于小学,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对付中学课程,恐怕会感到不适。上中学后,在学习方法上要掌握好五个环节:一是预习。课前,要把老师讲的内容先通读一两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实践者提出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环节就是“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阐明了教师对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的重要性的关注,可是只提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堂好课,关键还在于问题的质量。总的来说,课堂上提出问题应该符合“四有”……有用、有趣、有序、有余。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有用,我们提问题为的是学生学到还没学过的知识,有用的问题才有提问的意义。站在一个初中教室的讲台上问:你知道毛泽东是哪国人吗?你是不是一名中学生?这是明知故问。去问一名小学生: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或问一名中学生:1+1等于几?这是太深或太浅的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相结合对英国伦敦附近六所中学192名中学生的汉语、法语和德语三种外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英国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是社交和母语依赖策略而使用最少的是记忆和情感策略;在相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语种外语学习者策略选用存在差异,策略选用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和外语学习时间长短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外语学习大国。形形色色的学习者除广大业余爱好者之外主要是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对外语学习的成败、进步快慢、甚至所谓“捷径”或“诀窍”极为关心,也非常注意教材、教师和教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以及一些外语教师对学习者本身的特点及其它影响学习成败的因素认识不够,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因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剖析一下我国外语学习者的现状,希望对提高这方面的认识,促进外语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有许多。本文着重分析年龄、态度、动机、个性、认识因素和语言环境等较突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本族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界历来是有争议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肯定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有利方面,利用本族语与外语进行适当比较,作为学习或教学的手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指出:“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重视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不利方面,在主观上完全排除本族语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介入,即所谓“外语来外语去”,完全排斥本族语.笔者在长期英语语法教学中体会到,第一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起码在语法教学中是如此.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母语的干扰是避免不了的.中国学生习惯了用汉语来思维与表达思想,因此,他在学英语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拿汉语来与英语对比,“外语来外语去”的方法,实际上并不能阻止他进行对比.其实,对比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外语学习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对比,看清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体会出英语的规律,避免汉语式的英语,也才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因此,与其硬性排斥本族语,倒不如因势利导,主动对比,使本族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此,人们的认识日益一致。 对于刚刚进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有人戏称大学一年级学生为“佩戴大学校徽的中学生”,这不无道理。他们刚从中学跨进大学校门,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目前中学教学与大学教学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方法上都还存在着脱节现象,因此大学一年级,尤其是第一学期的学生实际上处于一种从中学生向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从外语学习的焦虑感谈成人英语教学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针对成人外语学习中“环境型焦虑”这一影响外语水平提高的因素,指出教师应从情感因素入手,通过降低成人学习者的感情屏障来消除课堂焦虑,并提出“共同安全感”、“注意──进取”及“反省”三点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结构上学习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结构方法,首尾连贯,情节线索十分清楚,场面与场面之间环环紧扣。文章开头一部分通过“我”介绍了王清智:“他在我所结识的农村支部书记当中,算得上最有水平的一个。”接着提出了几个问题让人们深思:为什么这样有水平的王清智领导的王庄反而落后在李庄的后面?李庄的支部书记李黑牛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几个问题就是本文线索的“头”,文章就根据寻找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这线索写下去。 开头一部分写了李黑牛介绍经验后,王清智听了“脸上红一块儿、白一块儿的。什么原因呢?”这部分最后的这一设问引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