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一项调查问卷,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责任内容、责任对象、责任披露和责任评价等内容,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侧重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国家化问题,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提供了针对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企业可以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但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如何却没有评价标准,因而影响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为了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需要构建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股东、员工、社会与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仍不尽如人意。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与实力、建立激励机制、营造社会氛围以及完善监督机制,来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4.
如何指导和具体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理论界、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命题。当前学术界对"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议题研究较多,且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对"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却未能取得进展,基于此,本文先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分析入手,继而通过借鉴组织合法性研究的思想,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构建思路,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彬 《理论界》2007,(12):9-11
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及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的阐述,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增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承担社会责任理念逐渐由企业扩展到了政府和公民的层面,从而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政府社会责任——公民社会责任"的三重社会责任承担图式。本文较为详尽地考察了当代社会责任范畴的演进过程,阐明了社会责任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作用,并揭示了在我国目前机遇与矛盾并存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的责任诉求是迎接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企业环境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有效应对环境问题搭建了又一理论支撑和实际运行平台。本文希冀通过对企业环境责任若干问题的探讨,进而能够抛砖引玉,对未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完善与实现起到一定的回馈反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其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结构性失范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存在的经济责任纯化、法律责任淡化、伦理责任弱化和慈善责任虚化等现象,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理念落后和文化缺失有关。为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矫正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结构性失范问题: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市场引导力度、运用舆论引导优势、借助社会组织引导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回应挑战: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中国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 ,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上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 ,全球化冲击下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 ,社会转型期 ,不少企业急功近利的心态 ,造成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心的消蚀。这种局面 ,呼唤我国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行机制 ,扭转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心日益消蚀的状况 ,回应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挑战。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运行机制的构架 ,必须把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考虑本国国情结合起来 ,首先 ,要确定体现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其次 ,从企业、社会、政府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体现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包括企业对社会上相关利益者合理要求的响应机制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社会组织为主体对企业伦理建设、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评价、认证的机制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岳文 《兰州学刊》2014,(10):107-111
长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问题并没有明确回答,从社会责任的形成来看这是一个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演化的过程,道德规范一旦上升为制度层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则转化为企业的守法义务。基于企业在现代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对企业课以严格责任为约束,强调其严格的注意义务,以此来维护交易的安全,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明确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原因在于企业社会责任之承担应该是以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为界,切不要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唤声音强烈而改变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增进社会福利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是公司社会责任研究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且最具争议的话题。本研究采用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我国企业相关利益者业绩指标作为衡量公司社会责任的方法,首次对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所得出的结果明确地回答了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两个基本问题:(1)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互为因果,彼此影响,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2.
衣凤鹏 《理论界》2013,(9):186-189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品牌价值的作用路径,以及品牌价值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品牌价值的资源提供以及内外部优势构建,并分析了作用的两个路径,而企业品牌价值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提供资源与能力,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之间呈现循环作用。并对如何通过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增加品牌价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近年来企业理论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如何科学地选择评价体系、客观地选取评价指标、恰当地选取评价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实证研究的现状等方面对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并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本土化、进一步发展整合结果指标和管理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机制问题的探讨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虽然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与其营利性从短期看可能是相互冲突的,但从长期看是互相促进的。本文从环境法的角度分析当前环境立法对企业环境责任的规制以及不足,并提出完善环境法律体系构想,让企业积极地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田春雷 《兰州学刊》2009,(1):217-219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虽然已通过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但立法的模糊性与制度的粗放性仍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介绍,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路径,即廓清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联系,实现统一立法;加强债权人利益保护,建立公司债管理人制度与债权人会议制度;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大地震所引发的“捐款门事件”,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日益被唤起的同时,必须强化政府、非政府组织、消费者、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主体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推力,以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动力机制。文章以此次地震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中西方对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差异,进而提出了完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企业捐赠的责任性质通常被认定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的慈善责任或者外圈责任。这样的责任性质认定过于笼统和单一。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将企业捐赠分为对利益相关者捐赠和对利益无关者捐赠两种类型,而这两种类型的企业捐赠模式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性质,分别为企业的社会法律责任和社会慈善责任。对企业捐赠实行这种两分法的责任性质认定也符合我国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各种不同领域的政策与实践,其评估难以标准化,一些学者提出把企业社会表现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操作定义.企业社会表现的研究史实质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实证探索的历史,但是这种实证探索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近年来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内容的界定尚存一定的争议。构建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框架,对于全面认识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至关重要。梳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框架应包括六个部分:CSR的起源与发展、定义、理论基础、内容、衡量标准以及实践。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新健 《社会科学》2007,46(12):28-33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迄今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其理论基础、概念属性、各国视角、实践操作层面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本文通过辨析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歧源,尝试以企业的社会角色切入,重新界定这一概念。企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复合属性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两个灰色区域。这两个灰色区域不仅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歧与争论,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