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隐喻使我们正确的认识抽象概念,将旧知识扩展到新的领域去,对于思维扩展,语言习得,甚至人际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识现象。在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味觉通感隐喻展开分析研究,以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和奥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通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种修辞手法构成要素之间的特点和创新方法,认为通感的构成是以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基础,其方法就是增加组合词语之间的语义跨度,使本体接纳性质上不可能的乙感觉特征,通感思维是异中求同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艺术表象是艺术感知和传达中的基本信息元素,它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等多种形式,艺术表象在通感发生过程中的转移形式被称为通感表象.它的基本运动形式是,当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时引起了记忆表象,潜在地发生了想象表象及其转移和联接,在通感过程中表现为通感表象在通感意象作用下的联通和挪移.儿童艺术活动中的表象的生成与转移、抽象过程与成人相比更加清晰,表述更为简洁直白.儿童画是物理表象和情绪表象的混合形式,因而也是记忆表象与想象表象的混合形式,儿童由"表象储存"形式逐渐发展到"表象改编"形式而向"意象"掘进,最后出现"审美意象"而导致通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例就英汉诗词语言中的通感艺术手法的欣赏解析,从官能功能互通的角度对其类型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通感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 ,在诗歌与散文中运用较多。本文着重对通感描写的性质、心理基础、主要特征与艺术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旨在寻求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论通感与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桂兰 《江淮论坛》2003,(2):152-155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思维,其主要特征是求异创新、灵活跳跃和批判继承.通感修辞具有丰富的联想、新颖的表述和大胆的突破等特征.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认为通感不仅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而且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刘坤  唐桂兰 《江淮论坛》2007,(4):140-142
通感是鉴赏艺术品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读意境”,“引起共鸣”,“发挥想象、联想和再创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通感现象在鉴赏美术作品中的巨大魅力,使人们在鉴赏艺术品时获得更丰富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心理动词中普遍存在着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可以作为一种构词的方式和理据。通过对心理动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各类感官词构成的心理动词数量不等,在数量上未完全体现通感层级分布的规律,这主要体现在嗅觉类感官词上。像其他隐喻一样,"通感式隐喻"也是语言中新词产生、词义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填补了许多词项空缺,扩大了词语的语义范围。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中运用了大量新颖的通感,为小说增色不少,但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围城》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茅国权和简·凯利合译的英译文进行语料库对比研究,将原文和译文中通感按照通觉的不同进行分类和检索,并借助一定的语料库软件检索得出数据,考察《围城》中通感分布规律,并从语篇和通感构词两方面对典型范例进行观察,分析其文体效果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情况.研究发现《围城》中语篇类通感34处,在译文中除了1处通觉发生转移,其余均保留了原文的通感;而通感构词类艺术手法在原文中共计出现30处,译文仅保留10处,译文通过意译的方式只传达了语义,但通感的微妙意蕴却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2.
阐述通感隐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系统的分析作为通感与隐喻之间的异同,认识到通感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的认知思维方式。通过以诗歌为语料,深入分析通感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岳好平  匡蔷 《云梦学刊》2011,32(5):135-138
通感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运用动力意象图式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通感隐喻意义构建过程中的后台认知操作,即通感隐喻意义的构建条件、构建方式及其意义构建的最终结果,可以论证在动力意象图式理论框架下通感隐喻意义解读的可行性,并能揭示通感隐喻背后"带镣而舞"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4.
李有亮 《社会科学》2007,(6):185-189
人体感觉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整体性的动力结构系统,而视觉正是这一系统进行运作的"特殊中介".视觉具有工具性特征,其它知觉都须借助视觉意象的参与,才能确立起自己的感觉形象;视觉还具有主动选择功能,这就使任何感觉都具有了某种倾向性.这即是"视觉意象"在诸种感觉活动中所起的特殊作用."通感"的发生,终究是诸种感官活动在某种特定情态下,向视觉这一最重要、最能接近事物本质联系的感觉形态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李勇 《社会科学》2007,(1):177-184
就其内在精神言之,通感有一种向“哲”的精神,一种对于宇宙人生深层“真实”透视和关怀的冲动。这种哲学向度使得通感突破了研究者的修辞学和心理学防线而接通哲学的求“真”精神或“哲”性品质。这可以从对中西关于通感的理论史和实践史的梳理中得到证明,还可以从通感的心理学与语言学特征求证。  相似文献   

16.
孙亚 《江汉论坛》2002,(4):19-23
现代博弈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理论研究和管理的实践,只要有不同的利益主体间的竞争,就一定有博弈论的经济运用。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也到处存在着不对称信息的现象,即交易者双方都拥有一些对方不知道的私人信息,并有可能从中利用这些信息为自己谋利。本文主要以现代博弈论为指导,对税收博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重点研究了博弈中的税收征收管理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蒋冀骋 《云梦学刊》2000,21(3):60-65
素质教育是为了纠正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但是,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运作机制。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我们应当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一个好的运行环境。二、我们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如建立新的教学评估体系、考试体系、教学体系等等。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推行。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时期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向使得转移方和承接方的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协调双方利益关系实现其共赢是保持产业转移健康发展的关键,而飞地经济模式是实现双方利益均衡的最佳模式。飞地经济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转移模式的规模、内容、基础、利益目标,以双方政府为组织者,政府和企业多元管理,以互惠互利为利益共同点,通过建立两地政府和投资商三方合作机制、土地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平衡机制、招商及投资过程中的利益调整机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等多种利益协调机制,实现产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9,(8):200-207
在国际竞争和社会变革加剧的大背景下,政府管理要谋求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创新生态系统是政府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创新优势、提升政府管理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界定政府管理创新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系统的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从而构建政府管理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揭示政府管理创新的过程,并构建政府管理创新生态系统的多中心运作机制,有助于政府管理的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20.
辽宁宗教团体组织形式与运作机制的社会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看 ,辽宁宗教团体自身是一种社会有机体 ,是一种拥有组织功能与运作机制的有机体体系 ,作用于与宗教信奉者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生活有关的机构、团体、组织、社区或其他形式的群体。运用社会人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对辽宁五大宗教团体的组织形式及运作机制的剖析 ,将提供认识和理解辽宁宗教团体组织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