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想象,是文学创作主体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是以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过程的加工而创造新文学形象的认识活动。其生理基础,是大脑旧的暂时联系,经过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联系。由于人们以记忆中保存的表象材料为基础进行加工改造,可以创造出没有知觉过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所以文学想象是对记忆  相似文献   

2.
创造活动是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科学中新规律的发现,技术中新机器的发明,文艺中新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类独具的创造性活动。在创造性活动中创造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所谓创造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人类劳动的根本特点就在于能借助于想象形成劳动的最终产物和劳动程序的表象,就是说人们在劳动之前已经在头脑中借助于想象力构成了“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形象。一切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都要借助想象力设计新图样,构思新情节,设想新情境,然后凭借想象的形象指导活动,使想象的形象以物质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把心理模式变为现实。所以想象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基本成分,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想象。  相似文献   

3.
金爱秀 《南都学坛》2009,29(5):15-16
汉画像石艺术想象是汉代艺术家对大脑中所存储的记忆表象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彼岸世界场景的心理过程。汉画像石墓的形制、随葬品的种类、画像的刻画及其在墓室中的配置,源于汉代特殊时期的生活逻辑。创作中倾注了汉代艺术家的丰富感情,对人们普遍认同的形象加以美化,对厌恶的形象加以丑化。神秘、质朴的艺术趣味性使汉画像具有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4.
创作构思过程主要是创造性的审美想象过程。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凭借艺术想象编造出故事情节,创造出作品中的人物,赋予他们以个性和激情。想象是作家思维的一只翅膀,它以观察为前提,以表象为基础,以知识和经验为跳板,以感情为动力,想象的神翼从脑中再现生活表象而展开,“上穷碧落下黄泉”,遨游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积极地补充思维链条中的空缺,把不同事物神奇地联系起来,创造出生动的形象。离开了想象,写作寸步难行。其实艺术来到人间,在原始胚胎时,就依靠想象孕育而成。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神人”“英雄”如盘古等,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女…  相似文献   

5.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声乐艺术是将听觉表象、视觉表象等通过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去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表象的性质特征为想象提供了生动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表象作用于想象,使想象的表现更准确.想象在声乐艺术的发声、呼吸、吐词咬字、歌曲处理等过程中的充分运用,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掌握发声技巧的规律,获得美妙动听的声音,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6.
想象中的表象运用在舞蹈表演中,可有助于表演者对舞蹈意境的构想,培养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想象中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运用在舞蹈艺术中,可以促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作品,创造出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一、意象的原生状态——物象 在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图式中,感知能力首先创造出的就是表象。它是人把自己对外物的一种记忆映象贮存在大脑里的结果。这种结果一般呈现为两种性质,一种是对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具体形象特征经过记忆贮存的结果,一种是对上述这种记忆表象或现有的知觉形象通过想象而  相似文献   

8.
艺术欣赏问題过去我们談的很少,其实这也是美学中最重要的问題之一。本文想试谈一下艺术欣赏中想象和情感活动中的主客观关系。一艺术欣赏中的想象活动是主客观矛盾統一的过程。艺术家所创造的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客观方面;欣赏者是主观方面。主观与客观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这对矛盾中,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想象活动,是在创作主体和客体相互力的作用下,在创作主体情感力的驱动下,表象及表象因素分解、合成,形成一定量的文学意象;伴随着表象及表象因素大量的分解、合成,逐渐组成一定的文学形象,实现由文学的内形式向外形式的转化。这个过程,我们暂时界定为表象运动过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反复进行的运动过程,甚至存在着双向运动,即主要方向是正方向,表象—→味意象—→中形象;但也还存在着逆方向:文学意象的分解和重新合成,文学形象的分解和重新含成等运动形态。在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中,由于文学本身因素的…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利用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活动中审美趣味的获得,总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是感知、情感以及理解的载体与展现形式,是此岸的表象联结彼岸的表象的风帆和桥梁。从想象中获得审美趣味的主要途径是:(一)分解综合;(二)变形夸张;(三)逻辑腾越;(四)超前反映。能否展开生动而丰富的想象,从而进一步增加审美趣味,关键是有厚实的生活和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12.
艺术思维是艺术家掌握世界的特殊审美方式,也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在西方最早谈到艺术思维问题的文论家,一直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说:“想象不同于感觉和判断。想象里蕴蓄着感觉,而判断里又蕴蓄着想象。显然,想象和判断是不同的思想方式”,他把艺术思维的特征归结为蕴蓄着感觉的想象。而后来对艺术思维的概念作出明确界定的又首推别林斯基。他在《艺术的概念》中曾指出:“艺术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很显然,西方文论家在探讨艺术思维的本质特征时,大都着眼于感觉和想象,这虽在一定层面上捕捉到了艺术思维的审美方式的特殊性,但却忽视了艺术思维中出现的形象,既不是直观,也不是表象,而是按照艺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词语唤起人们的表象和想象的艺术。艺术语言必须富形象性、新颖多采、含蓄蕴籍、富感染力,能给读者以美感享受。俄语成语完全符合对艺术语言的上述要求,是俄苏文学作家手中活跃的、出色的艺术手段。一、成语是揭示事物特征、唤起读者形象感的手段读者产生形象感必须通过表象联想和想象。作家的作用在于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即运用丰富的词语及其巧妙的组合来揭示事物的特征,诱导读者进行对有关表象的联想和想象。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是一种揭示特征、凸现形象的积极活跃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想象与夸张修辞文本的建构和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分为创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它们是建构和接受夸张修辞文本的心理基础。探讨创造性想象的本质和特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夸张修辞文本的生成缘由;研究再造性想象的本质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夸张修辞文本的接受规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尝试为心理现象下这样一个定义,即它们都是意向性地把对象包含于自身之中。每一呈现在感觉中和想象中的表象都是心理现象的一个实例;这里的表象不是指被表象的东西,而是指表象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16.
作家的文艺创造,涉及到他的生活体验、感受,经过想象和联想,写出实际的作品。他们的创造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涉及到审美心理构建。艺术心理审美构建的基础就是文艺家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马克思曾这样谈过:“……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  相似文献   

17.
维柯《新科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一套关于创造的学说:(一)创造活动与摹仿、想象、记忆等功能密不可分,它们的整体构成"诗性智慧"。(二)以想象力为标准,可划分出两种创造:隐喻的想象与"重聚的"想象,后一种创造活动完全据有并呈显创造的本质。维柯创造说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摹仿说,正确揭示出摹仿与想象在创造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歌唱的表演和教学中,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调控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在声乐的学习和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想象所表象出的声音的完美与对歌唱的驾驭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装饰图案形式的表现,不论平面构成或是立体构成,都必须在物质和工艺的特殊手段以及人们对生活不断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运用美的形式法则。 一、想象 装饰图案的表现必须要以想象为前提。想象局于一种高级认识过程,它是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在构成图案成品的形象上。想象也可以是创造这样或那样一种形象的手段,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正由于这种想象,设计者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美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倦追求的精神享受,美能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并能使人获得精神方面的愉悦和满足。优秀的文学作品,以语言或文字为媒介,创造出一种想象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情景、情节、形象,再现出作家的审美意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它的创造过程还是它的欣赏过程,都会使作者或读者有相应的情绪反应,诱发联想和想象活动,从而把人带到一种特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