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彻底的唯物辩证法,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论断,它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征,把握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特别是对于认清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一、从恩格斯1890年在给奥托·伯尼克的信中谈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到1992年邓小平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其间已经历整整一个世纪之久。认真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史,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改革的认识,而且对于实际指导改革工作也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动力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高修甫(一)首先,改革动力论为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找到了实现形式。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并不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恩格斯曾经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0华诞。在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化农村改革,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50年农村改革的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走的是改革的道路。恩格斯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是经历着这样的一个改革过程。(一)改革土地制度,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全民所有制是采取的国家所有制形式,整个做法是五十年代初从苏联学过来的。这种国家所有制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一定时期必然要采用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一点已为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但是任何经济形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长久适用的。国家所有制也是这样,也有一个从适用到不适用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说:“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  相似文献   

6.
<正> “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该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已经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改革始终是和它相伴存在的,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任务。因此,系统地阐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观,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性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其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全社会的根本利益已经一致起来,所以,社会矛盾的解决无须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而通过人们有计划的改革就能够实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就是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人们自觉的活动,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通过非爆发的方式得到解决。从破除陈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  相似文献   

7.
今年元旦,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号召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在改革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近来也要求我们改革开放要更大胆一些,步子更大一些,发展更快一些。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本文拟从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和改革与四项基本原则关系方面,来探讨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改革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恩格斯作了经典阐明。他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只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更加生气勃勃。 社会主义的改革之所以是必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经济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理论探讨,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说明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前途,以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动员更多的人们自觉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去,将是很有意义的。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但在某些方面、环节和因素上还存在着矛盾。这种基本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变动性,是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把社会看做有机体或活的机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什么是社会的“有机体”性质?社会结构为什么具有、如何具有“有机体”性质?这些问题,也一度是传统社会学所注重的焦点。现代系统理论的崛起,推动了关于社会结构“有机  相似文献   

11.
一恩格斯曾反复指出,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都十分明确地把事物的运动摆在辩证法研究的起点和中心的位置上。恩格斯的这个思想是一贯的。他把“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的观点,称为“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把“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称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他要求人们在研究工作中始终从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出发。恩格斯还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起来,指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做一成不变的东  相似文献   

12.
综观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往往存在着体制僵化、统得过死的通病。一个“僵”字,一个“死”字,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受到严重障碍,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各种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各种体制不同程度存在着的僵化的弊端,搞活经济工作,搞活思想政治工作,搞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作,使社会主义社会到处充满活力。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会在体制上造成僵死的弊端?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造成僵死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恩格斯说过,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概念都是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①本来,体制这种东西是人创造的,而人并非神仙,是可能造出次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原则上有十分明确的看法。他们认为,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东西,也就是那种构成或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关系的东西,一般地可概括为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他们认为,揭示未来社会最本质特征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说:“让我们换一个方面,设想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联系构成运动,这是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一条重要的唯物辩证法原理。他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作用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2页)。根据这条原理,恩格斯从根本上批判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原著的考证,说明“物质资料再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两种生产”,既不是二元论,也不是交替决定论,更不是恩格斯晚年对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否定。“两种生产”共同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它是彻底的批判的和革命的,它不向任何旧的、保守的和腐朽的势力低头,除了永恒运动的物质以外,它根本不承认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所以,列宁称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的真髓和活的灵魂”,①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中“一切思想集结的中心点,……就是辩证法。”②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高度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1-27
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创始人之一。他关于建设未来新社会的构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宝贵遗产。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表明,他关于社会主义没有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东方国家要走自己社会主义的路、未来新社会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必须防止工人政权变为社会主人等一系列思想观点,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我认为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示着人类社会必然会出现一个高于和优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但是,这一百多年来,不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人无法预料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情况和问题还使人感到困惑。因此,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两个必然”作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重温恩格斯晚年(1886年)的经典著作──《路德维希·弗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使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有了一些深层次的了解。本文仅就恩格斯在《终结》一文中表述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一、“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核心“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恩格斯在《…  相似文献   

20.
<正> 1983年,我们在《晋阳学刊》第3期上发表了《简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一文,由于篇幅所限,内容未能充分展开,加之文章发表以后,有的同志又提出了不同意见,因此,对于社会主义人性规律问题,我们感到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亟待弄清首先,弄清社会主义人性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人性特点,每个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人性内容。据此,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