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佬”非“仫佬”──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佬”非“仫佬”──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吴国富(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他佬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地佬族自治县境内,少部分散居在宜州市庆远镇、流河乡、矮山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柳城县古等、忻城县马泅...  相似文献   

2.
仫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有十三万七千多人(1988年),主要分布于广西,其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九万九千多人,其余散居于宜山、柳城、都安和河池等县市中。 有关仫佬族的族源问题,学者们多以为与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僚人有关。这是对的。至其族称,目前接触到的有三:一曰仫佬;二曰伶;三曰谨。这些族称是如何叫起的,含义如何?这些问题,古籍上未有阐明过,我看是这样: (一)仫佬;“仫佬”之称是他称。仫佬旧籍写作姆姥或姆佬;解放以后,经过民族识别,改称今名,仫佬。对是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古籍上无解,一九八三年版的《仫佬族简史》云:仫佬族的先祖是从湖南、山东等地来  相似文献   

3.
“共同心理素质”不能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斯大林关于“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简称“共同心理素质”)的论述在理论上极为模糊,要准确地把握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非常困难;在实践中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者用“共同文化“代替“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心理素质”标准已经名存实亡;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心理学界的学者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对“共同心理素质”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但至今仍然得不出切实可信的结论。因此,“共同心理素质”不能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准。今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必须根据我国民族的实际,由我国的民族学家研究确定新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4.
古代“僚”人与今日僮、布依、仡佬等族的关系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意見: 一种意見認为,“僚”是僮、布依、仡佬等民族的先民,是古代这些民族的泛称。理由是:①他們均是古“駱越”發展来的,汉以后出現的“僚”人包括原来“駱越”的成員。②“僚”人分布区与今日这些民族分布地区相同,所謂“俚僚貴銅鼓,岭南二十五郡皆有之”。③“僚”与“葛佬”、“布佬”的“佬”音相同,直至今天,云南文山的部分僮族还自称为“布老”。④这些民族的語言均屬僮傣語族,这也与族別有密切关系。这种意見  相似文献   

5.
广西罗城仫佬山乡盛行的仫佬族民歌,是仫佬人用汉语的一种土话——“土拐话”演唱的本民族歌曲。它的体裁虽不丰富,但歌腔种类多,旋律、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曲式结构独特。  相似文献   

6.
一个世纪,一个让祖先惊奇的梦普米族一百年回顾文/尹善龙这是一个多次迁徙、历尽艰难险阻与坎坷崎岖、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民族。据史料记载:普米族古代自称“拍米”、“普米”、“乒米”、“舂米”,汉文史籍依其自称而写作“木”或“白狼木”,至晋代以他称而...  相似文献   

7.
“僚”是壮族及其先民骆人、僚人、僮人三个发展时期中承先启后的族称 ,也是中国西南岭南以及东南亚侗台语民族的泛称。“僚”作为族称为什么不读“辽” ,而读为“佬” ,文章认为这是受古越语高频词“咱们”的影响 ,“咱们”一词的壮语读音为“佬”。在某些情况下 ,生活高频词会成为族群的他称。“僚”名的“泛称”和“音变”的局限性是其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僚”名能留到今天的印记就是“佬”。  相似文献   

8.
婚姻、丧葬和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东北部足泰族中佬支系群体聚居之地。按传统而言,泰民族中的佬支系群体是与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是同一系属的。犹如今日泰国以中部泰语为国语,而佬人仍操其佬语方言一样,佬人的婚姻、丧葬习俗及宗教信仰在基本佛化的同时,仍残存着其传统的习俗文化因素。一、婚姻习俗结婚,按佬人传统的说法,称为。“有房子”(mi~3 ruan~3)。当某个青年男女结婚了,人们便称他(或她) 为“Khon~4 mi~3ruan~3”(有了房子的人)。这是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9.
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苗佬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问题突出。文章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老挝苗佬民族关系经历了从依生、竞生到共生的演化路径,最终形成了互惠共生的族群互动模式。在依生阶段,其主要矛盾是能量获取与民族生存之间的矛盾;在竞生阶段,其主要矛盾是资源稀缺与民族强弱之间的矛盾,民族冲突与斗争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在共生阶段,形成了“主民”和“客民”的关系,其主要矛盾是民族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协作与文化共享。如今,老挝各民族从资源争夺的竞争思维转向了和合共生的发展思维。当前的民族关系研究应该抛弃“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借鉴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采用一种关注互惠与共生的思维,强化各民族政治互信、经济协作、文化共享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文萃     
信息与文萃“共同心理素质”不能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准韩忠太在《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著文认为,斯大林关于“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论述在理论上极为模糊,要准确地把握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也是困难的;我国民族识别工作者在实践中用“共同文化...  相似文献   

11.
泰北泰庸人与老挝泰佬人虽然是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但却是同源民族,而且分化时间较晚.加上泰庸人通过泰庸文化圈对老挝泰佬人进行过文化输出,使得两个民族之间进一步加深了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两个民族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兄弟之邦”的友谊,主体民族的统治阶层之间也保持着相互联姻、共御强敌的协作关系,极少发生冲突与争端.  相似文献   

12.
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仫佬族,其民歌类型丰富,功能多样。古条、随口答和口风作为仫佬歌的基本类型,具有培育和强化民族认同、展开人际交流、传递经验、表达情感、斗智逞强、进行消遣娱乐等民俗功能。仫佬歌还呈现出三个层次的当代意义:全面地反映和展现民族生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体现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团结;另外,仫佬民歌与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共享,表明整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谐的一家。  相似文献   

13.
<正> 对四月八节,各种词典解说不一:有说是贵州贵阳等地“苗族的最重要节日”或“苗族的传统节日”,亦是“布依、仫佬、壮、侗、水等族的节日之一”的(《民族词典》和《中国风俗辞典》),也有说成是“汉族民俗化的宗教节日”而兼及“贵州苗、侗、仫佬、布依、水等族及川东的苗族、土家族,亦在此日过年”的(《中华民族风俗辞典》),还有径直说成是“浴佛节”或“佛诞节”的(《宗教词典》和《中国风俗大辞典》)。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解说均各自成理,但实际上都有片面性或某种不足。笔者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形成了这么个看法:中国历史上的“四月八”节,主要是一种佛教节日“浴佛节”,从东汉开始,历魏晋唐宋,直至明清,几乎一直是盛传不衰。开始兴起于江南地区,以后流行于全国佛教区域,明清时尤以北京和西南地区为最。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它由汉族民俗化的宗  相似文献   

14.
聂文晶 《民族学刊》2013,4(5):49-55,103-105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因此,民族识别的主要任务其实是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识别。总体来讲,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研究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到学术探讨两个大的阶段。政府主导阶段的民族识别主要是在大规模的民族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在民族识别的依据坚持了科学标准与民族意愿并重的原则,而且日益向后者倾斜。而学术探讨阶段首先对之前西南地我的民族识别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反思,进一步集中讨论了西南地区待识别民族的族属问题、族群认同问题,并对西方学者解构中国西南地区民族识别的观点进行回应与讨论。西南民族识别的研究未来还需在理论评价、族属遗留、“56个民族”框架下西南民族的演变等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越南北方民族成分的识别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困难的工作。这是因为在理论上,人们对于“民族”(ethnic)这个基本概念和民族识别标准还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一般来说,人们常把民族和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共同体(如部落、部族、民族、社会主义民族)混淆。当前,几乎所有的民族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先要申明自己对“民  相似文献   

16.
操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的壮、布依、傣、泰、佬等族以及操侗水语支语言的侗、水、仫佬、毛南等族,同源异流,都源于上古分布于我国南方的越人。操壮傣语支语言的群体与操侗水语支语言群体的分化,可能是在原始母权制氏族社会晚期。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彝族的认同谈族体理论--与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对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聚拢”带有任意性。他还从“民族”与“族群”两个概念出发,认为中国并无“族群”概念。本文认为,彝族虽然支系众多,但历来即有认同,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只是加强了彝族整体的认同性;“民族”与“族群”的概念确有差别,我国以往在翻译和使用上曾将其混用,造成误解,这一问题现已不存在;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民族志资料构建族体理论。  相似文献   

18.
融水县,古百粤地,曾名融州、融县。自隋唐以来,定居在这里的苗族人口已达十四万之多,形成了该县的主体民族。他们自称“木”、“达木”或“达吉”,和湘、黔两省苗族“同属一个民族集团”。此地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千里苗疆”大门户,“万山馥郁,竣极于天,羊肠鸟道,蜿蜒入云”这几句话,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由于交通阻塞,历代统治者武力镇压和实行民族歧视的“羁縻”政策,使他们的历史鲜为人知。他们的丧葬情况怎样?与中南、西南各省居住的苗胞在丧葬上  相似文献   

19.
壮泰诸民族渊源关系研究之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壮侗语诸民族与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高栏等民族及老挝的佬、普泰、泐、润、央、赛克族,泰国的泰、佬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洪人共24个民族,具有历史的亲缘关系。经过各国学者的长期研究,虽然取得了大批的成果,但尚缺乏对上述24个民族的整体性比较研究,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与揭示。本文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采用:整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收集并利用古籍和民间传说资料,多角度的考察研究方法,研究周边各民族形成和出现的年代。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一个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全区401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7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9%。就在这块土地上,爆发过震撼世界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发生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色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军。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和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