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积淀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当然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融入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积淀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当然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融入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积淀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当然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融入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起点.教育作为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和决定性意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认真分析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及成因,从转变观念,树立教育公平观;健全教育法制,做到依法治教;依靠政策措施,加大教育投入;营造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入手,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以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提出的社会发展思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共享,达到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并要明确主体间的责任义务及社会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人文观念的视野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不仅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价值,而且还通过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准确把握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功用,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系承传华夏古代的礼乐文明,吸收百家之长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国道教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精神文化,不仅对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的基石之一。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的世界倡导道教博大宽容的平等精神,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道教和谐社会观的理论基础、道教和谐社会观的实践基础、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贡献三个方面看,道教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哲学为指导,它主张社会包容性,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和尊重人的个性.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条件.和谐社会建设的结果,一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积极参加,需要有大力的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奥运会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永恒追求的目标,将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崇高理想。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理念契合了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动力,必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作为社会管理核心的行政机关能否真正实现依法行政,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现行行政法的理念出发,来探询"依法行政"的含义,阐述行政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最后强调要通过加强行政法治建设的各项措施,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美好构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本文主要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来探讨档案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宗教与社会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一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宗教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宗教与社会和谐是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教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宗教转换自身功能,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党的十七大又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也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方向。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构建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关系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关系问题。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法治在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三种核心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从价值视野来理解科学发展观,可以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又可以具体化为"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三个层次.作为价值评价标准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社会发展观的扬弃,它内在地包含了生产力标准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准,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评价标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上是相统一的。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贯彻以人为本,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和完善社会动力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分别对应于静态和谐与动态和谐。从社会和谐的角度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启发我们应识别和区别对待存在于社会个体身上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异质性。借助这样的视角领会和谐社会的议题,便于我们进一步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中体认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资源,挖掘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和谐就意味着安定、有序、各种因素相互协调.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依赖于统一、明确、合理的社会规则的确立,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法治社会,法制建设是实现 "法治" 这一总要求的具体途径和基础性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法制建设的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等方面论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建设必须先行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是实现整个社会的高度团结与整合.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仰赖于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基层单位--社区的"溶入"和"塑造",从而在促进社区功能发育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团结.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执政党实现社会有机团结的治理方式和类型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这种调整和变化,无疑极大地凸显出社区党建的地位和意义.在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基础的过程中,社区党建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种种问题和挑战.新时期社区党建不再是简单的党的自我完善,而是如何在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提高党建设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党对社会的有效整合,拓展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的理论是在党的十五大上首次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本文试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制发展,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在新时期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